分享

重看无数遍,用在这剧上一点不夸张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点点星光闪动着,你诚实的眼神。”


小十君偶然发现,2月份有一部新片,叫《大导归来》

虽然从海报到剧情,再到主创团队,看起来都是扑街货,但是它的导演兼主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导演和主演居然是李诚儒?!

要知道,小十君小的时候,可没少看他的电视剧,尤其是《重案六组》,简直欲罢不能,遇到电视上重播就看到停不下来,不知道都看过多少遍了。

所以今天索性跟大家聊聊这部童年回忆:《重案六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刑侦剧开始风靡中国。到本世纪初,涌现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刑侦剧作品。

半纪实性的《中国刑侦第一案》,讲述女性犯罪的《红蜘蛛》,着眼于权色交易的《红罂粟》,以反派人物为主角的《黑洞》……不论是题材尺度还是立意高度,现在的作品都很难望其项背。

▲陈道明在《黑洞》

小十君甚至可以挺直腰板说,那时我们的刑侦剧,是不输给美剧和日剧的。

众多作品中,给大家留下了最深印象的,一定还是那位留着干练短发的女警“季洁”(王茜 饰)吧。

跟随着她所在的“重案六组”,我们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

▲魅力无法挡

在《重案六组》之前,主演王茜李诚儒董勇就参演了一部名叫《警坛风云》的电视剧。

这部剧首播于1998年,算是开创了国内刑侦单元剧的先河。只不过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2000年,《警坛风云》中的“大案六组”变成了“重案六组”,制作公司和导演也一番换血。虽然人物设定变了,很多人还是愿意把《重案六组》看作是《警坛风云》的再续。

结果,《重案六组》登时成为了中国电视史上风头最劲的刑侦剧。本来只想拍一部就算完的剧组,顺着群众的呼声,一直把这个系列拍到了第四部

这部剧影响了很多90后,很多人受到它的鼓舞而选择了警察这一职业。

有一篇特别能戳中小十君心窝子的短评这样写道:就算再难,邪真的不压正。

2018年,没了徐庆东导演的“《重案》原版人马”即将重聚新剧《天下无诈》。但是《重案六组》的成功,却很难复制。

重案

《重案六组》基本上是“一集两案,交织进行”的模式,如第一部32集的《重案六组》就解决了六十多个案子。如此快节奏的剧情,在现在的电视剧中很少能够看到了。

这些案子,不少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比如发生在1999年的“石景山八女案”,这是北京市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凶杀案。凶手一晚连砍八人,受害者是八个合租的女生,凶手就是住在隔壁的一个中年男子。

▲案发现场(原图太血腥,已打码)

剧中的“八女案”,靠着季洁的细心和缜密告破了。她在凶手家的阳台看到了隔壁的客厅而起了疑心,实际上本案的凶手就是跨过自家阳台到了隔壁实施犯罪的。

说实话,最后季洁总结案情时把当时的情景这么一描述,真把小十君吓得背脊发凉(赶紧裹紧了我的小毯子)

你的恐惧让我很恐惧啊!

这么多起案子,涉及到了各种领域的犯罪:既有老生常谈的贪腐赌博青少年犯罪,也有电信诈骗网络犯这种现代犯罪手段——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多国人还在用BP机,会用电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某一集第一案中,报案人承认自己雇了个杀手去杀毁了自己儿子的毒贩子,希望六组的警察们能够制止那个杀手;

第二案中,一名女子收到一封电子恐吓信,经查明这封恐吓信来自于她的前女友(喜闻乐见的百合了)

就一集,同时涵盖了买凶杀人、贩毒、网络犯罪、同性恋这几个题材。编剧您先去买橘子,火车站马上来。

剧中还反复提到“洗浴中心”这个地方。当时小十君还不懂“大保健”是什么(现在也不懂),对“洗浴中心”这个字眼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回去看看……没眼看了没眼看了。

▲风韵犹存的妈妈桑

她们只要不出问题,就能和警察相安无事——敢把这种现实中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写进剧本的,也就你们了吧。

六组

“六组”这个大家庭中,大家各有特色,各司其职:大曾经验丰富,季洁心思缜密,江汉是神枪手和高端coser变装高手,新人黄涛白羚分别负责点科技树和后勤。出了什么事,还有老郑在大后方兜着。

▲大家都会欺负你呀哈哈哈哈哈

第一部中,团队的主心骨是“大曾”曾国强(李诚儒 饰)。不管是跑现场还是审犯人,他的老道都帮助六组立了不少功。

不知道是不是京片子自带幽默x10的buff,反正大曾随便一开腔,就能把小十君逗乐。

哪儿找这么贫、这么可乐的警察啊,烦请贵单位拓展个“聊天”业务呗。

大曾这个角色的迷人之处,在于他自身微妙的矛盾性

他有着阳光、正义的一面,也有与黑社会纠缠不清的一面。黑与白的界限,在他的身上变得十分模糊。

也正是因为他最了解罪犯,他就更不能允许他们侮辱自己钟爱的职业。

“六组”既是一个团队,也是大家的心之归处。他们会有冲突,有摩擦,也会有推杯换盏间的交心。六组总是能从险象环生的境地中突出重围,靠的就是伙伴间的牵绊。

某一集,季洁以自己当人质的代价引出凶手,江汉也已在后面默默瞄准,只等一枪毙命。但季洁与凶手靠得太近,只要子弹有一点偏离,就可能打伤季洁,惊动凶手。

没有极好的默契和决绝的勇气,如何能完成这样惊险的任务?

在第一部的最后,警局的领导已经下达命令让所有人撤回,六组众人坚持要找到失踪的白羚。

季洁说:“她是我们六组的人,我要和她一起领这个集体功。”

在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上,《重案六组》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本:在做警察之前,他们首先是人。他们也会有缺点有弱点,甚至有污点

▲有人的地方,也就有熊孩子……

白羚的死,无疑把第一部的剧情推向了最高潮,也给这部剧蒙上了不少现实世界的悲怆感

警察,就是一个在悬崖边走钢索的职业。警察们也是肉体凡胎,有也不能制裁邪恶的时候。

再无六组

2004年,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正如日中天的《重案六组》系列,再也无法在卫视黄金档播出。

在电视传媒还占主流的时代,黄金档就意味着收视率,而收视率的背后就是投资。对于本来就没有名导和大演员的《重案》剧组来说,这无疑是致命一击。

倔强的王茜决定自掏腰包,用自己的收入拿来贴补剧组,并开始担任本剧的制片人,“你们想看,就拍给你们看吧。”她去拉投资,学管理,被剧组的人叫作“管家婆”。

她和导演徐庆东,既是工作上的知音,也是生活中的亲密伴侣。在演技上,是徐导一直在教导她“如何去掌控角色,而不是被角色掌控”。

▲徐庆东导演

一个低调的导演,在新时代是很吃亏的。

他的作品——《一双绣花鞋》《重案六组》《无限生机》——总是比他本人的名声大得多。甚至直到2014年他逝世,很多人才知道《重案》系列的导演是谁。

▲徐导的追悼会上,有《重案六组》的粉丝自发前来悼念

其实从后两部起,《重案六组》的拍摄就是凭着剧组的一腔热血,不计收益地在做。只是他们的坚持,输给了残酷的现实。

在《重案六组》诞生后的十几年间,电视行业的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王茜带着《急诊室故事》的剧本去找投资,得到的回答是“你的剧本很另类”,“我们要找大牌演员”。

结果《急诊室故事》的剧本虽然照着投资公司的意思进行大改,给男主加了不少戏,口碑却不尽人意。王茜想要继续做《急诊室故事2》的时候,徐导也去世了。

现在看来,《重案六组》的成功可以说是奇迹,也能看作是必然。它没有什么大演员大投资,播出也历经波折,却凭着自身的高水准在中国电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一次采访中,王茜说道:“要拍就拍一部打坐标的戏,我把标杆扔在那,你们来赶超吧。”

没投资、没黄金档的《重案六组》系列到了第四部,口碑已经有所下滑。

▲第四部的评分比第一部低了不少

即使是审查相对宽松的网剧,虽然近年出现了不少悬疑剧精品,也没有一部能做成《重案六组》这样的正统职业剧。

至今还未有人超越他们设下的标杆,包括他们自己。 

互动话题

你最爱的国产刑侦剧是哪一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