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有这六种表现,父母要反思

 善行之文 2020-11-13

孩子的行为就像一面镜子,给家长提供了很多信息。孩子有以下表现,父母需要反思。

害羞胆怯。当孩子小时候表现出胆怯或害羞时,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天性,并适时引导鼓励,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随意批评和谈论。成人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孩子能听懂谈话中的情绪,随意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不利于孩子成长。面对害羞胆怯的孩子,父母需要耐心陪伴、鼓励。

感情冷漠。有些孩子总是比较悲观,负面情绪特别多,难以见到他们开怀大笑,一点小事也很难释怀。有的孩子像一块石头,怎么也捂不热。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反思是不是陪伴孩子太少,而且和孩子的亲子互动也不多。此外,父母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固定型思维”,平时言行是否片面、偏激、自私,从而导致孩子看问题也比较负面,凡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父母首先要练就“成长型思维”,乐观豁达,孩子才能更加开朗。

自暴自弃。这种孩子常见于控制型、完美型父母的家庭。当孩子总是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不求上进、自暴自弃。其实,完成胜过完美,父母应竭力去发现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父母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更令孩子感到无助,让孩子早早放弃。父母应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梯子,帮助其一步步达到目标。

沉默寡言。每一个善于表达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善于倾听的成人。如果家长总是打断、评价,甚至批评孩子说的话,孩子就会关闭自己的心门。倾听是每一位父母的功课,不仅要全身心地倾听孩子谈话的内容,还要听到谈话里隐藏的情绪。真正的倾听,绝非敷衍和心不在焉,而是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

缺乏自信。每一个自信的孩子都有真心欣赏他的父母。有的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浑身是缺点、鲜有优点,其实是他们缺少发现孩子优点的眼光。需要提醒的是,对孩子的赞赏和赞扬,一定要具体。

不善交际。社会的普遍焦虑导致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同龄孩子的交往是需要时间的,社会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不断练习。技能学习优先于社交能力培养是家长的普遍误区之一,这会限制孩子未来领导力、合作能力的培养,而这两种能力是制约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杨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