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副古联中想到的(散文)

 探秘桂北 2020-11-13

文/宾泽文(广西全州)

“睡至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

  想到百年后无老小不成古人”     

以上是一副古时的楹联。据说,是一个少年在县里考秀才时的佳作。至今拿来欣赏,慢慢咀嚼,觉得很是令人深思。   

我们的古之先人,能写出这样有哲理的文字来,确属贤明智者。他一定是把这个世界看透了,把人生看透了才有如此的惊世之说。 

近几年来,我们执政党反腐败,抓出了一些“老虎”“蚊子”,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鲸吞虎食和疯狂放肆的敛财谋私。无法理解那些人贪那么多钱干什么?吃得完吗?用得了吗?   

拿一个“大老虎”在狱中的自招来回答这个问题吧,他说,他也是苦出身,小时吃了很多苦,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小奋发读书,发誓要出人头地,把小时吃的苦补回来。听听,他一开始就错了,“三观”错了,把奋斗目标定错了。所以他当了官后,有了权后,就拼命追求功名利禄,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违法贪财数以亿计……      

古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人生下来本是善良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变好变坏是后天的事,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立对了。    

有人说,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生活无多大关系。其实,“三观”很实际,很具体,与每个人都有关。比如说,你当官了,有权了,三观立对了,那你想到的一定是官为民谋利,权为民所用。你就会像焦裕禄那样去当县委书记,一心为民众谋生存,谋利益,决不会腐败变质。相反,你若把当官发财当作个人奋斗的目标,一心“出人头地”,你不贪不腐才怪。   

  “三观”其实是个人生境界问题。境界高远,就会视野宽广,胸怀四海。就会将个人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把心灵的美好看得很重。我想,这样的人不到“睡至三更时”,也会懂得“凡功名皆成幻境”的道理。而那些为官不义、以权谋私者,绝不会“想到百年后”,他也会成古人,也会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那么钱给谁花呀?    

“睡至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

  想到百年后无老小不成古人”   

建议那些正在贪腐的人,自己或请人,将以上文字写成楹联,悬于床头,早晚看一看,以自警……

春池嫣韵(随笔)

总投资4700万元,全州安和红色旅游迎来超级利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