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花漂亮,长得像红薯,李时珍:服百日面若桃花,食三年轻身不老

 老孙道场 2020-11-14

农村的植物很多,有些植物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叫不出名字来;还有一些植物是名字非常响亮,却很少人在野外见到能够认得出来。

而农村的植物价值很大,若您能了解它的价值,将来有一天肯定能够派上用场。可能因此而发财;也可能因此而升职;说不定还可以“江湖救急”呢?

有一种植物,它的名字非常响亮,而且它的制品在市场上也非常多,比如“xx地黄丸”!地黄这个名字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呢?它也是一种植物,只不过这种植物大家平时听得很多,却很可能不认识它的植株!

01地黄的历史

地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出现在周朝,就是大家熟悉的小说《封神榜》的那个“周朝”;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是皇家贡品了。在唐宋时代,更是从丝绸之路出口到了国外,被称为“华药”,也是我国公认的“四大怀药”之一!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为《地黄》写过诗,其中“地黄饷老马,可使光鉴人。”盛赞地黄。在明朝时期,李时珍更是对地黄推崇备至,写道:

“服之百日面如桃花,食用三年轻身不老。”

地黄在我国的种植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在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书籍《齐民要术》中对地黄的种植,管理进行了科普,有详细的记载。

02地黄科普

地黄的历史悠久,食用和种植历史都非常久,民间也有野生的,只不过,很少人认识它。那么,地黄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地黄是一种草本植物,多年生,属于玄参科地黄属,它的植株并不高大,平时很低矮,花期能够长大30厘米左右。它的根茎似红薯一样,肉质根,颜色偏黄,生于地下,人称“地黄”!

地黄的茎颜色偏紫红,种植的地下茎直径能达到5厘米左右,叶片刚生长出来时呈莲座状生于基部。随着茎的生长,新生叶则生长在茎上,叶片总体呈长椭圆形或者卵形,叶脉凹陷,正面有密密麻麻的灰白色柔毛或腺毛。

叶片的边缘有圆圆的锯齿,花有梗,梗长2厘米左右,梗不粗壮,花整体呈总状花序,单朵花呈钟形,花冠外面的颜色为紫红色或者黄色,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毛,花朵也很漂亮,像喇叭一样,可做观赏植物,果实为蒴果,一般为长卵形或者卵形,长度不足2厘米,一般初夏开始开花。

地黄虽然漂亮,但仅仅作为观赏植物,那就太可惜了,不过,做观赏植物那是真的非常合适的。它的花漂亮,地下茎价值很大。

03地黄的价值

地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滋阴,补肾,养血,凉血等等方面。生地黄和熟地黄的用法又不太一样,《千金方》、《妇人良方》、《圣惠方》、《圣济总录》、《兰室秘藏》、《古今医统大全》等典籍有记载。

地黄在《神农本草经》、《中华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汇言》、《本草正》、《本草纲目》等典籍中也有收录,《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道:

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可见地黄在《本草纲目》中的地位。

地黄在我国的食用历史也相当悠久,其吃法可腌制做成咸菜,可以煲汤煮水,还可以泡酒,泡茶等地的,也有人把地黄用来凉拌,用来煮粥等等。

04地黄现状

地黄的产区其实很多,包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甘肃,陕西,内蒙古,湖北,江苏等等地方,它一般生长在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方,多生长在荒坡,山脚下,路边,沙质土壤里,其实,以前很多地方都有地黄。

不多,由于地黄的价值很大,加上现代消息灵通,少数懂行的人往往将地黄通通挖走了。不论大小,一棵不留。导致野生地黄资源相当少,价值很珍贵。

地黄生长范围广,若您的家乡没有被不法商贩和当地人勾结采挖干净,那您的家乡可能就有地黄存在。若它长在您家路边,请好好珍惜,善待它,繁殖它,李时珍曾记载它“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价值特别大!

若您也觉得应该好好珍惜野生地黄,请发给您的亲戚朋友也看看哦,说不定他们的家乡或者房前屋后就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