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黄:六味地黄系列

 天佑大家 2023-05-28 发布于江苏

赵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200讲

已在喜马拉雅开讲

更多有趣内容,点击 阅读原文 收听

隰草类·地黄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地黄。

图片

地黄原植物 | 陈虎彪摄

野生的地黄

地黄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早春时节开花,暗紫色的毛绒绒的筒状花。

药用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的地下的块根。

地黄和车前草一样,生命力特别顽强。

在北方的古建筑内,有时能在红墙砖缝里,发现野生地黄长出来。

图片

北京地坛公园红墙之下的野生地黄 | 赵中振摄

地黄有野生,有栽培的,药用的是哪一种呢?

我们先来一起欣赏一首白居易的诗,《采地黄者》: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农夫,天不亮就拿着锄头去采地黄了,快天黑时,只采了不到一小筐。他把采到的地黄卖给了当地的富贵人家去喂马。马吃了地黄以后,膘肥体壮,毛色发亮,可照见地上的反光。农夫只希望用挖来的地黄根,换一点马槽子里马吃剩下的粮食,来填补一下自己的辘辘饥肠。

这首诗客观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战乱带来的经济衰落,民不聊生,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野生的地黄当年也是可以拿来喂马的。

野生地黄的根很细,细得就像铅笔一样。

现在入药的都是栽培的地黄。那么哪儿栽培的地黄,产量又大、质量又好呢?

道地怀地黄

地黄中的怀地黄,名号特别响亮。

现在市面上很多地方把它写成了淮河的淮,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是怀念的“怀”,这个怀字代表了它的道地产区怀庆府。

图片

地黄栽培基地 | 王文全摄

怀庆府,现在的河南省焦作一带,离传说当中的愚公移山的太行山与王屋山都不远。

我和王文全教授曾一起专程去产地考察,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陈随清教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怀地黄的情况。

怀庆府位于黄河中游冲积平原,黄河水把含有丰富养分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土层深厚又疏松的肥沃土壤。

关于地黄的栽培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孙思邈的《千金方》当中,已经有过记载。怀地黄道地药材的品牌,在明代已经开始形成规模了。自明代起,“四大怀药”就是以怀地黄为首的四种道地药材,另三味是怀山药、怀菊花和怀牛膝。

图片

地黄栽培基地 | 王文全摄

李时珍认为,怀庆府产的地黄功效最好,同时还记载了地黄“无性繁殖”的栽培方法。

栽培地黄可以用种子,但大生产一般是采用“块根育苗”的无性繁殖方法。

经过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优中选优,现在已经培育出了个头大、产量高、抗旱、抗涝,同时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地黄品种。春天栽下地黄种苗,当年的秋天就可以收获。

地黄块根,清洗干净,除去须根以后,就是可以入药的鲜地黄了。

九蒸九晒

中医药行业中,有“生熟异治”的说法,中药生的和熟的,性味功效会有所区别,地黄就是典型的代表。

下面就分别来说一说。

地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当中说:地黄,一名地髓。大地的精髓,可以用来填补人体之骨髓。

鲜地黄大寒,凉血的效果最强,多用于热病伤阴。《神农本草经》中特别强调“生者尤良”。新鲜的地黄里面是淡黄色的,咬上一口,多汁多液,还有点儿甜,仔细品味之后是稍微带点苦的。

古代医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新鲜地黄,便于就地取材用药。现代储存和运输条件越来越方便了。在超级市场,有时也能见到塑料袋密封的新鲜地黄。

图片

鲜地黄 | 陈虎彪摄

把鲜地黄烘干之后就是生地。生地味道微甜,不大容易折断,如果把它断开的话,断面有光泽。

地黄是玄参科的植物,玄本意为黑色。地黄新鲜的时候并不黑,但干燥以后,植物体内环烯醚萜类的化学成分就发生了氧化,进而变成黑色。来自同科的中药玄参也是黑色的。

生地药性甘寒,可以凉血滋阴。中医临床上有一条治疗心悸的名方——炙甘草汤,方子里的生地的用量特别大。

图片

生地黄 | 陈虎彪摄

明末清初,温病学派的医家都特别喜欢用生地,代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青蒿鳖甲汤,可以凉血滋阴。生地黄是一个治疗热入营血必不可少的好药。

说完了鲜地黄、生地黄,我们再来说一说熟地黄。

图片

熟地黄 | 陈虎彪摄

将生地继续炮制,拌上黄酒继续蒸制,一直蒸到从里到外又黑又润,然后再切片、晒干,就可得到熟地黄。

熟地表面乌黑色发亮,黏性大,韧性强,不易折断。质量上乘的熟地“光黑如漆, 味甘如饴”。

熟地黄的炮制有九蒸九制之说。

图片

熟地黄 | 陈虎彪摄

是用黄酒来炮制呢?还是制作九次呢?因为二者的发音相同,在不同的书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九在古代是极数,形容次数多。

我找到它的出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熟地黄炮制要加黄酒,同时加辅料砂仁的粉末,一起搅拌均匀,反复蒸九次。既要加黄酒,又要蒸上九次,此为九蒸九制。

图片

地黄 | 《本草纲目》

熟地黄炮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地黄的大寒之性。炮制之前的生地黄,药性偏寒凉,主补肾虚。炮制之后的熟地黄,药性变温,可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可治疗肾精不足。

生地黄和熟地黄还可以一起使用,相互配合。

比如治疗阴虚咳血的百合固金汤,就是生地黄、熟地黄一起用的,这样既能滋阴养血,又能清热凉血。

张景岳特别擅用熟地黄。在他自己创制的186首方剂当中,有51首方子都用到熟地黄,后人也因此称他为“张熟地”。

六味地黄系列

六味地黄丸,在中成药当中知名度名列前茅。六味地黄丸不但自己出名,还带出了一个系列,一个团队。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不屑一顾的一些雕虫小技称为小儿科。但这里我要说的是,中医的小儿科里,诞生出了一个大药,这就是六味地黄丸。

图片

六味地黄丸 | 摘自赵中振主编《百方图解》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儿科的名医钱乙创制的名方。

钱乙因考虑到小儿阳气充足,容易上火。他在张仲景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做了减法,减去了桂枝、附子两味热性药,六味地黄丸诞生了。

仔细分析六味地黄丸,六味药又可分为两组,有补有泻。

第一组是“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可补肝,补肾,补脾。

图片

山茱萸原植物 | 邬坤乾摄

图片

山药原植物 | 邬坤乾摄

另外一组是“三泻”:泽泻、茯苓,牡丹皮、可泻肾浊,泻虚火,利水湿。

图片

泽泻原植物 | 邬坤乾摄

图片

茯苓原植物 | 邬坤乾摄

图片

牡丹原植物 | 邬坤乾摄

“三补”“三泻”之法,既有攻又有守。补而不留邪,泻而不伤本。

钱乙把中医灵活用药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了后代医家的推崇。钱乙享有“儿科之圣”的美誉。

后人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根据不同的病症,演化出了很多新的方剂,形成了“六味地黄丸”的系列。

图片

六味地黄丸系列 | 摘自赵中振主编《百方图解》

现代人天天用计算机、手机,很多人常觉得眼睛干涩疲劳。如果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枸杞子、菊花,就变成了可治疗肝肾阴虚、可以明目的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加上五味子,就变成了可治疗肾虚气喘的都气丸。

加上麦冬、五味子,就是可治疗肾虚咳喘的麦味地黄丸。

图片

麦冬原植物 | 邬坤乾摄

加上知母、黄柏,就是可治疗阴虚火旺的知柏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系列也是现代海内外研究最多的复方之一。

为了方便服用,六味地黄丸现在也由最初的大蜜丸,衍变出了多种新的剂型,比如水蜜丸、浓缩丸、颗粒剂等。

小结

地黄是我在做国际交流时,最喜欢引用举例的一味药。

在一味地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栽培与道地药材,看到中药鲜用与中药炮制,还有中药复方的灵活配伍和中成药的系列产品。

图片

王文全 赵中振主编《百药栽培》

另外,我还想补充的是,在国际天然药物的市场上,还有一个药的名气也很大。洋地黄,原植物又叫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叶子是主要的药用部位。这个药是西方天然药物当中的一个王牌药。从毛地黄当中提取出的强心苷类有效成分毛地黄苷,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之一。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梁同学听课笔记

图片

梁鹂提供

编辑 | 郭永华 杨慧捷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