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黄的前世今生

 老骆哥 2016-06-10


《神农本草》记载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地黄原植物与块根

中药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采挖后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用,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                 

地黄的”前世”


中药地黄多指生地黄,即为植物地黄的块根经采收后烘干切片而成,而地黄的“前世”———新鲜地黄块根。鲜地黄可绞汁入药,张仲景 《金匮要略方论》 始载 :“生地黄,汁。 呋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鲜地黄汁性寒凉,具有独特的清热养阴作用,可惜由于地域运输问题和后世医家运用较少等多种原因,到现今临床上鲜地黄却很少应用。

地黄的”今生”

    

    传统炮制方法中,地黄经过清蒸或者拌黄酒蒸,放冷晒干后,再蒸至透心,如此反复九次,俗称“九蒸九晒”。而现代炮制一般蒸至透心为止。生地黄从棕褐色变到乌黑色,从味苦微甘到味纯甘甜,成为了补益肝肾的熟地黄,才算是完成“今生”华丽丽的大转身。

三种地黄的简易鉴别

药材最讲究道地,地黄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栽培加工,而作为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之一,河南怀庆(今焦作地区)所产的地黄当之无愧最为地道。怀地黄的显著特点是:油性大,柔软、皮细、内为黑褐色并有光泽,味微甜,尤其是断面呈菊花心状。今天就为读者们一一介绍三种地黄     



鲜地黄

    鲜地黄呈不规则圆柱状,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及不规则疤痕等。断面皮部淡黄白色,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导管多呈放射状排列,即“菊花心”,气微,味苦微甜。鲜地黄常以肥脆多汁者为佳。


生地黄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表面棕黑或棕灰色,多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质地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味微甜。生地黄以块大、体重、断面棕黑油润者为佳。


熟地黄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长圆形厚片, 表面乌黑发亮,质滋润而柔,易粘连,入口易化,味甜,或微有酒气。熟地黄的金标准是:“黑如漆,亮如油,甜如饴”

    熟地黄之所以要经历这么坎坷的九蒸九晒,就是要借助水火共制的热度和阳光之力散去自身的寒凉滋腻之性,以达到补而不滞的境界。所以炮制得当的熟地黄甘甜如饴,入口即化,具有补益肝肾,填精补髓的作用,堪称为中医治病养生的得力良将。以熟地黄为君药的六味地黄丸,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药有人的经历,人有药的品格。一味中药地黄背后也有着这么艰难但励志的曲折经历,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生活的“大蒸炉”经历九蒸,命运的“烈日”下经历九晒,从而练就不平凡的人生呢?那小编与您一同期待。


REVIEW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隐藏在中药里的调料

中药纹党知多少?

五灵脂是老鼠屎吗?

奇妙的蝉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