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战场上的王贯三,他多次冲入火海,将伤员一一背出,然后一头扎在雪地……

 qiangk4kzk8us4 2020-11-14

摔下悬崖折断了手臂,被敌机机关炮洞穿了裤腿,被汽油弹灼伤后在小腹留下重重的疤痕……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王贯三老人,今年已经90岁。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来到闵行区七宝老街一户普通的居民家登门慰问,开门的正是满头银丝但精神矍铄的王贯三。

1931年出生于河南潢川的王贯三老人,作为华东野战军、志愿军卫生员,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和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等,两次荣立一等功,获得其他功勋十几次。龚正亲手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给了王贯三。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登门慰问王贯三

踏上第一个战场

1947年,17岁的王贯三家里住了一队士兵,看着这群同自己差不多年纪但却面容坚毅的年轻人,王贯三也产生了要参军的念头。从此,他以“卫生员”的身份,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他踏上的第一个战场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面对枪林弹雨,他真正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紧接着在“济南战役”中,他不惧危险,积极有效地抢救重症伤员,被荣记“一等功”。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深入,王贯三肩上的使命感越来越强,1949年1月,淮海战役前夕,他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永远做好党和人民的卫生员”,成为了他始终牢记的奋斗誓言。在淮海战役中,他又因为表现突出,再次被荣记了“二等功”。

王贯三(右一)和战友们在一起

把身上的火灭掉

1950年10月,正在东南沿海练兵的王贯三所在部队,匆匆搭上了奔赴战场的军列。由于朝鲜战场战事紧急,原定在东北进行装备补充和换装的军列,直接开向了朝鲜。入朝后,冒着严寒和冰雪,部队在长津湖地区迅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取得了围歼美军一个整团的巨大胜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

王贯三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敌人是大名鼎鼎的美陆战一师。回忆起那场冰天雪地里的战斗,王贯三热泪盈眶,“我们不但要跟有飞机大炮的敌人打,还要跟恶劣的天气斗,但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所以一定要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满头银丝但精神矍铄的王贯三

身为卫生员的王贯三,只有一个信念:要把这些最可爱的战士医治好、保护好。即便负伤多次,王贯三依然坚持抢救一个又一个战友。看着在枪林弹雨中,不断倒下、爬起,直至无法再站起来继续向前冲锋的战友们,作为卫生员,王贯三拼尽全力,把受伤战友运送到后方,并努力抢救他们的生命。有时,伤员的衣服单薄,他就脱下自己的衣服让伤员取暖,有时宁愿自己饿着,也要保障伤员的饮食供应。

有一次,营部遭到敌军飞机轰炸,医疗站燃起了大火,王贯三不顾安危,多次冲入火海,将伤员一一背出,然后一头扎在雪地里,把头上身上的火灭掉,他也因此荣立一等功。但他总是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一名卫生员,比起那些拿枪冲锋战斗的战友来说太微不足道了,比起那些长眠朝鲜的英雄,真的太渺小了!”

王贯三老人曾两次荣立一等功,获得其他功勋十几次

讲述战场上故事

战争岁月磨炼出了王贯三坚毅严谨的性格,此时的他是七级伤残军人,因摔伤尺桡骨,导致畸形、运动障碍,失去工作效能,但他依然将自己的青春和一切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1954年退役后,王贯三被分配到市民政局第三劳动教养所工作,被评为市民政局“五好职工”。后来,根据工作需要,王贯三又被安排到火葬场工作,他继续冲在第一线,和大家一起建设火化炉、一起接运遗体。

1990年,王贯三离休,离开了他倾注了25年心血的单位。离休后,他仍然心系龙华殡仪馆、心系社会,经常回到单位开展讲座授课,教导员工们领悟“困难就是纸老虎”的方法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王贯三老人还是社区里孩子们口里可爱的“志愿军王爷爷”。一有机会,孩子们就喜欢围着他,听他讲述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王贯三荣获“2020年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的称号

今年7月底,王贯三荣获“2020年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的称号。

新民眼工作室

通讯员|万兴亮 记者| 江跃中

图片|上海市民政局供图

编辑 | 屠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