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惜吧,十年教育黄金期

 暗香盈袖xti2zp 2020-11-14

 作家龙应台因其独特的人生历程,总能有感而发地表达对人最深厚的关切,对家庭教育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她曾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童年时,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是万能的,是唯一的依靠。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等到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教育的“黄金期”也许只有十年。

 龙应台的“教育黄金期”说,言人所未能言,道人所未可道,引起了无数家长的共鸣,一时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句流行语。

 事实上,“教育黄金期”说的背后,有着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

 第二生命形态学通过对儿童成长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把人17岁的心智水平看做100%,那么4岁之前便获得50%,其余的30%在4—7岁之间获得,剩余的20%则在8—17岁之间获得。

 从上面的统计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而成长的黄金期居于10岁之前。越是年龄小,成长的空间越大,而年龄越大,培育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教育黄金期”正是基于孩子的“成长黄金期”提出的。这也是引起无数家长共鸣的原因所在。

“教育黄金期”旨在提醒家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要抓住孩子固有的天赋,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内,在孩子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及时科学地进行教育。切莫因为教育的缺失而无情地扼杀他们的未来。

 的确,0—10岁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一个人对自然的认识、与父母及社会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孩子与生俱来的吸收本能处于高峰期,具有最佳的敏感感受度,他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周围的环境里吸收大量信息而形成的认知来构建大脑,成为儿童心智成长的基础。

 同时,人类最核心的运动素质、语言素质、艺术素质、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行为习惯、自我认知,以及面向未来的五大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都是在3岁前开始萌芽,7岁左右开始成熟起来。它们一起构成了智能水平和情商水平最初的底色,也为孩子的未来提供了隐约而清晰的指向。

 孩子的成长分为好多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特殊的本能,也会只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这被称为儿童的敏感期。

 每个敏感期都会发展一种能力,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比如,2—5岁的孩子具有把语言完全变成自己东西的能力。给他反复读同一本图画书,孩子看着图画便能一字不落的把整本书复述下来,尽管他一个字也不识。这不是普普通通的记忆,而是一种让我们感到惊奇的天赋。但到了5、6岁的孩子就不能做到这一点了,而且这种能力一生中也只出现这么一次,再过多少年之后也不会再有。

 因此,在不同的敏感期内要给予孩子及时的教育,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意义非凡。

 0—2岁是听觉敏感期。这时,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是语言,除了平时注意规范化的语言输入外,父母还可以使用第二生命形态学“福禄脑”系统,把语音适时适量又巧妙的教给孩子,以促进婴儿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也是数字敏感期。这时,父母要恰当地引导,通过参加第二生命形态学“语文脑”、“数学脑”等训练营活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都会得到飞速发展;

 6—9岁是文化敏感期,表现为对绘画的挚爱、对动植物的关怀、对天文地理的兴趣等等。这时,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让他涉猎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

 孩子在10岁之前,大约有30多个敏感期。孩子的敏感期,需要父母用心去捕捉。当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并适时予以协助、指导,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一旦错过这些黄金教育期,往往要花费双倍甚至数倍的代价,才能达到正常的培育效果。

 但遗憾的是,不少家长由于家庭教育能力的缺失,总以为还有时间,都可以慢慢来,甚至总以为一切的错误都有可纠正的机会。但教育的黄金期,也许只有十年。

 待到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后,有些家长仿佛才回过神来,但往往为时已晚——孩子已经长大了,修复补救性的教育显得乏力而收效甚微。于是乎,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黄金期就像是一闪即逝的火花,当它出现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看到它,那么将永远看不到了。

 是啊,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每个人都会渐渐的体悟到:原来在孩子成长这件事上,永远不会等你真正准备好。

 光阴逝去,有的缺憾可以弥补,而错过孩子的成长却无法弥补。因为时光从来不会倒流,而孩子的教育永远是一场无法倒退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珍惜吧,十年“教育黄金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