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传颂,桃园兄弟情

 彭允好 2020-11-14

河北涿州三义宫后殿有幅楹联:“义烈重桃园,一代君王扶社稷;勋名昭竹帛,千秋英灵佐神州。”

这幅对联是对刘备、关公、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致力匡扶汉室一生事业的精炼概括,也是对刘关张兄弟三人忠义拳拳、护国佑民、功在社稷的极力颂扬和讴歌。

桃园结义是三国故事之开局。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将桃园结义列为开篇,其用意在于:一、阐明《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正统观念;二、为《三国演义》的道德观、思想观、价值观奠定主基调;三、通过刘关张兄弟三人戎马一生、志兴汉室的行为表现,为中华传统道德思想树立标杆:即“仁爱天下”、“崇尚忠义”、“推崇气节”、“兄弟友善”、“团结互助”,浓缩为十二字即为:明大义、树正义、行信义、重情义。

桃园结义,结的是一个“义”字,《三国演义》,演的也只是一个“义”字。

刘关张桃园之义,贯穿《三国演义》全书,从前期刘关张桃园结义,一路过关斩将,戎马倥偬,建立蜀汉政权,到后期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是在继承桃园结义精神,匡扶汉室,义无反顾。

桃园结义所体现的义精神,是《三国演义》极力颂扬的思想精华和灵魂。

对有志匡扶汉室的刘备来说,君主之“义”在于仁德爱民;对忠心耿耿追随刘备的关公、张飞来说,臣下之“义”在于忠君报国;对以结义形式结为异姓兄弟的刘关张来说,兄弟之“义”在于同心协力,患难与共;对于人际关系交往的朋友来说,朋友之“义”在于守望相助、精诚团结。

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所以受到后人的推崇和效仿,正是因为刘关张三人践行了桃园结义的誓词,同心协力,共扶汉室,生死与共,有始有终。

“桃园结义”的故事千古流传,撼天动地。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岁月沧桑,或许如逝水流年,无情流驶,却永远难抵兄弟同心、相濡以沫的真情永恒。

关帝庙里有幅对联:“古来不乏英雄,能称圣贤者罕矣;世上许多朋友,有如兄弟者谁乎?”

明代思想家李贽仰慕刘关张情深义厚的兄弟情义,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涿州三义宫拜谒,在其《续焚书·卷五》中,写下“过桃园谒三义祠”一诗,道出了中华民众的心声。

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谁识桃源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在昔岂无重义者?时来恒有《白头吟》。三分天下有斯人,逆旅相逢成古今。天作之合难再寻,艰难何愁力不任?桃园桃园独蜚声,千载谁是真兄弟,但闻季子位高金多能令嫂叔霎时变轻重。

李贽在诗中抒发了对刘关张“天作之合难再寻”的感慨,文末更是用长达十七个字,以刘关张义薄云天的兄弟情义,与苏秦之妻嫂重金钱轻亲情做了比较,悲声鞭挞世俗社会中的重利轻义、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等行为。

桃园结义的故事深刻影响了中国民间社会的人际交往模式和民风习俗,这种影响直至今日依然存在。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桃园结义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民间文化中,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形象能够超越宗族关系和血缘的限制,以结义的形式建立了以“义”为核心的组织结构,这样就可以将分开的五指,握紧成拳头形成更具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力量

孙中山说:“固结团体,则以博爱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此最合夫江湖旅客、无家游子之需要也。”

刘关张三人虽然异姓,但情同手足,义气深重彼此忠诚相互扶持,为后世人团结互助、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树立起了完美的典范

中国人不仅热爱、尊崇,并且完全接受了桃园结义所体现出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仅在中国本土,即便在海外,有华人聚居之处,刘关张桃园结义精神,也成为华人社会精诚团结的精神象征和处世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