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钺:古代征伐的考古学考证

 RK588 2020-11-15

钺是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在我国,钺是权利、征伐的象征。
一般认为,戉由斧演变而来,在“戉”字左边增加偏旁金,即是“钺”。《说文解字》:“戉,大斧也。”《小尔雅·广器》:“戉,斧也。”《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

一、大汶口文化陶器
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发现两种不同的图像符号:一种好似曲柄窄体无孔形刃器的摹画,曲柄的下部有端饰;
另一种则如同直柄宽体穿孔状刃器的摹画,直柄的上下皆有端饰。唐兰先生将其释为“斤”与“戉”的象形。

大汶口文化陶器
二、马家浜文化石钺
马家浜文化的石钺是工具或武器,从崧泽文化开始石钺已兼具实用与礼仪的双重功能,玉钺从出现起就是象征的权力。
三、仰韶文化陶缸
河南临汝闫村仰韶文化陶缸上所绘的直柄刃器和江苏海安青墩崧泽文化陶模型中所表现的直柄刃器均系扁宽薄形的穿孔之器。笔者认为钺可定义为:器体扁薄且通过穿孔横向装柄的双面刃石器。

鹳鱼石斧图形陶缸
四、良渚文化玉钺
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钺、琮、璧等玉器,如武进寺墩遗址、福泉山遗址,反山墓地则为复原玉钺的整体形象提供了契机。
斧、钺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不仅记录着人们征服自然的艰辛,同时也记录着人们主宰自然的渴望。

良渚文化玉钺
张忠培先生认为使用琮、钺随葬者,可能是既掌握宗教祭祀权又掌握军权的显贵;仅用钺而无琮随葬者,可能只在军事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势;同样仅用琮而无钺随葬者,有可能属于只控制着宗教祭祀权的阶层。
良渚文化钺在材质、形制、装饰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