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高三语文复习很难找到抓手? 我们请特级教师帮你画了一张“地图”!

 杨嘟嘟17 2020-11-15

找到复习地图

语文学科怎么复习,一直是令高三同学感到困惑的难题。其他学科在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序列,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而语文学科的复习似乎就没有抓手,同学们很难找到一个复习的序列,不知道如何整体把握语文考试的内容,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难免挂一漏万,复习效率也难以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同学们不妨为高考语文复习找张“地图”,在这张“地图”的“导航”下,明确方向,踏准节奏,循序渐进,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这张地图便是“考试说明”。同学们往往不太重视,认为其中的条条杠杠非 常抽象,对自己的复习无甚帮助,甚至有些同学到高考前都不知道“考试说明”的存在。

事实上,“考试说明”为我们的语文复习明确了方向,确定了范围。“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明确了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高考试卷中的每一道试题的命制,我们都能从“考试说明”中找到它所隐含的考查内容和要求。面对高考,我们头脑中要“清清楚楚一条线”,切忌“模模糊糊一大片”,因此,我们可以也必须以“考试说明”为线索,贯穿起整个高考语文复习,如此“纲举目张”,便能抓住复习的关键,让复习更加有序而全面。

0 2

知道高考考什么

根据考试说明,高考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积累应用、阅读(社科类现代文、文学类现代文、古代诗文)和写作。

从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主要考查理解、运用和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概括能力,运用能力主要指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包括评价、赏析和探究能力,且在每种不同的文体的阅读考查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们在平时的复习、练习或者阶段性考试时,要有意识地以“考试说明”中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去分析试题,明确该试题考查到的相关的能力点,思考可以从什么角度切入,要回答哪几个方面的要点,把考试说明中涉及的每一项能力点尽量地细化为思考的角度、解题的步骤、内容的要点。

以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为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主要有“特殊义、修辞义和指代义”。在“社科类现代文阅读”中,“特殊义”我们可以从该词的本义出发,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明确词语在这一语言环境中的确切含义,“修辞义”主要是因为该词语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直接找到词语的本体,有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提炼概括出该词的含义,而“指代义”只要明确该词指代的范围,稍加整合概括,便能明确该词的含义。句子由词语组成,那么找准句子的关键词,理解它的含义,句子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

而同样是“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文学类现代文与社科类现代文又有所不同,社科文的语言要求科学、准确,而文学类现代文往往要求形象或者含蓄,因此文学类现代文中词语的“比喻义”就运用得较多。

在复习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刷题,而是要以“考试说明”为纲,去分析题目相对应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并且将其细化,我们的头脑里就能逐渐形成一张覆盖高考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网络,清晰、有序而全面。

0 3

明白自己怎么学

贯穿于高三整个学年的复习,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节奏外,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才能使自己踏准节奏,循序渐进。

高三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末,分别是上海春季高考和秋季高考,第一学期时间较长,有4个月的时间,而且相对比较完整,可以进行比较扎实而全面的第一轮高考复习,第二学期大约只有三个月左右,可以针对春季高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专题化复习

第一轮高考复习,可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开展,分为社科文阅读、文学类阅读、古诗鉴赏和文言阅读,每月一专题。当然,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可在时间安排上稍作调整。有些同学习惯于以练习代替复习,大量地操练历届模拟试卷,以综合性试卷去覆盖高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这样的复习往往费时而低效。还是要以内容为专题,以“考试说明”为线索,查漏补缺,各个击破,这样的复习才比较全面而有效。

培养古诗文语境

与专题复习同时展开的,还有贯穿始终的古诗文练习。同学们可以每天阅读赏析一首古诗,做一段文言文的练习。因为古诗文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了实际运用的环境,因此要想有语感,还是需要培养古诗文运用的语境,所花时间未必很多,每天大约半小时到一节课的时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始终保持对文言古诗文的敏感性。

训练作文思辩力

上海高考的作文命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因此高考作文的准备,除了素材的积累,还要不断发展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近年来上海高考的作文题来看,从“评论他人的生活”“预测”“需要与被需要”,一直到今年的“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是否无能为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或人们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是相对抽象的,是人们对一系列热点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后,才能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现象的存在。

同学们可以每周训练一篇作文的构思,针对某一社会事件、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思考这一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一现象对当今社会有哪些意义和影响——正面的或负面的,你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意义、影响等总体的立场和看法,你有哪些措施或者建议等等,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和构思能力。同时,也可以每天阅读一两篇时评类的文章,揣摩他人分析问题的视角,论证观点的逻辑等。

从部分高考习作来看,同学们对“思辨性”和“哲理性”可能有一定的误解,有些文章大量地罗列和堆砌哲学家的名言,认为这样,文章就显得深刻而理性了,其实高考作文是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哲学思维对某些社会生活现 象作深刻而理性的分析,思辨能力应该是渗透在文章构思和写作的字里行间的,而并非机械地引用和罗列。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和学习一些基本的哲学原理和规律,比如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分析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每周一文,未必要成文,可以大致写下自己的构思,列出提纲,搜集可以运用的素材等,每两三周或者一个月,可以选一个自己感兴趣或者感觉有难度的题目,完成全文。高三一学年有40周左右,同学们的作文训练量还是能得以保证的。

春考实战后,同学们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将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就要突出针对性,重点突破。

总之,明确方向,踏准节奏,循序渐进,有序而全面地复习,定能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点击加载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