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四套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与基于学情现状的2024高考备考思考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9-19
2023高考落下帷幕已近两个月,兹就四套全国语文卷(着重于新高考Ⅰ   Ⅱ两套卷)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层面的考查做以梳理,力求为2024年的高考找到一些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具备可行性的训练思路与方向。
         
         图片
         
         
一、2023年四套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
1.语文高考,读写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例证:新Ⅰ卷——文学短评(T9)      
预测:改写乙卷《长出一地好荞麦》的结尾,使第一段的描写成为“伏笔”。(难度有点大)
(示例:那是52年前,才13岁的德贵跪在用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母亲的墓碑前,嚎啕大哭:“娘,要是家里再多半口袋粮食,我们一家人也都能挨过这一段青黄不接啊!娘,儿对不起你,要不是我偷吃了梁上你藏起来的全家人下个月的口粮,你也不至于为了省下粮食饿晕,要是我春天的时候不把河滩地的高粱苗割来喂了咱家的牛,你也不会最后饿坏了身体啊!……”)——这样改写结尾(补叙),第一段的描写便成为了“伏笔”。
         
2.所有的内容理解题(信息类、文学类、古文、古诗词)都指向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新高考“打击套路”的倾向正在惩罚不认真读文本的考生。
例证:
新Ⅰ卷——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T14)
新Ⅰ卷——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T9)
         
3.信息类文本:着重考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板块知识待强化(条件、因果、归纳、演绎)
概念是一切逻辑推理的起点;既归纳内容又归纳方法(新Ⅰ卷“竞争性真相”T4)
把语用知识(标点、说明方法)放在信息类语段中考查(甲卷T5)
         
4.文学类文本
重视教材单元写作任务梳理、训练(新Ⅰ卷文学短评思路T9)
文本内部内容之间因果关系的梳理(新Ⅰ卷“飘”的原因分析T7)
板块知识须记牢,描写分正、侧,抒情有直、间,记叙有顺、倒,言外之意文内找(新Ⅱ卷 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T8)
         
5.文言文:一言以蔽之,文言文20分都在考查翻译。
解决翻译问题的不二途径——提升词汇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扎实掌握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无捷径
图片
         
          
         
图片
         
         
          
文言基础知识的迁移、类比、对比分析——宾语前置“何怨”“安在”
图片
         
图片
         
  
教材(初中)注释的“硬解码”(直接、间接)——“穷”“劝”……
         
仔细理清文本思路,3分不难拿到(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6.古诗鉴赏:内容理解重于手法分析
例证:这首词(乙卷《破阵子》T15)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名句默写:句子在完整诗文中的作用,要求高
例证:新Ⅱ卷T16(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8.语用题创新的可能性最大
俗语、病句、名句知识的综合运用(语境意义、使用对象、表达习惯与语言逻辑)——
在病句修改中合并考查成语的用法(新Ⅰ卷T19望其项背      甲卷T19补写关于“舟”的诗句)
文言多义词+词语语境意义的综合考查(乙卷T17“能”、新Ⅱ卷T20”谁”)
语言逻辑的弯子可以绕得很大 (乙卷T18“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
表达简洁是语用题永不过时的话题(乙卷T20“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
语用题的考查越来越向内容(语意)靠拢,套路性作答几乎无意义(新Ⅰ卷T20叠词对语意的作用,新Ⅰ卷T21逗号对内容表现力的作用)
扎实的语用基础知识(语法、修辞等),既要形成小系统的板块化,又要打破板块壁垒,融会贯通地综合运用,要求比较高(新Ⅱ卷T19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图片
         
9.写作:
大国崛起:“讲好故事”(新一卷)
生活问题:跨题目关联(新二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人的困境:技术发展与时间掌控(甲卷)
国际关系:“一花独放不是春”(乙卷)
         
         
二、2024高考备考思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具备可行性的训练思路与方向
         
1.强化读写一体化训练,尝试站在作者的高度和视角来看待三大阅读(信息类、文学类、古诗文),尝试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组织作文骨架与血肉,这是提升高考语文成绩层次的不二选择。
         
2.不读文本靠套路捞一点分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回归文本,联系个人生活体验,结合基础知识储备,是做好阅读题的不二选择。
         
3.适当乘思想政治学科逻辑知识体系之东风,强化学生的语言逻辑基础知识板块。
图片
         
4.坚持不懈地回归教材(文言文注释、单元写作任务、经典文本行文思路),扎实复习文言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5.坚持练字,提升书写规范程度,从底层保证主观题、作文分数。
         
6.古诗文背诵板块,理解行文结构,理解词语、句子意思,应对指定篇目情境化以及不限篇目情境化。
         
7.基础语用类型扎实打好基础,猜题没有意义,唯有立足常见词语、语病、标点、衔接等小板块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2023.8.19

后附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