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金琳||一幅字帖(历史故事)

 望安山文学 2020-11-15


一幅字帖



作者:金   琳
    主编:非   


北宋年间,徽宗皇帝酷爱书画,一天得知当代书画家米芾新得一帖晋代书圣王羲之的真迹,立刻传旨令其进献目睹。米芾不敢怠慢,马上走进自己的“宝晋斋”,用铜钥匙打开雕满虫鱼花鸟的楠木柜,轻轻地拉开最高层抽屉,突然“啊哟”一声,晕了过去。
米芾的儿子上前扶起父亲,一阵忙乎,米芾才慢慢醒来,见到儿子,两行热泪滚滚而下。儿子见状,在父亲的耳边嘀咕了一会儿,米芾又摇头又点头。最后从地上爬起来,从另一个抽屉里抽出一张王羲之的字帖,在执事太监的导引下进了皇宫。
皇上见到米芾带着字帖而来,非常高兴。米芾小心翼翼地呈上字帖,徽宗命太监打开。只见一个大红丝绸夹袋外套,里面包裹着黄绫紫檀帖杆,白玛瑙簪顶轴子,一幅“右军与桓温荐谢公”墨宝,展现在徽宗面前。徽宗眼睛一亮,屏息细阅,鉴赏品玩;片刻之后,突然眉心凝聚了疙瘩,招晋书大家蔡京上殿评点。蔡京到后,跪在丹墀前,细细观摩字体笔法、纸张钤印,很快发现是件仿作品。他看了一眼徽宗,徽宗正两眼盯着他,蔡京此时一言关系到米芾的身家性命,于是俏皮地说:“启奏万岁,右军(王羲之)真迹存放米柜,沾有米味!”没有点破,意在其中。米芾顿时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滚而下。徽宗皇帝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正要发怒,蔡京马上说:“万岁,您不想看真迹了?”一语提醒了徽宗,随后提起御笔,挥就一札,夹入袖中,交给米芾带回。
米芾连呼 “万岁!”战战兢兢退出了宫殿。
原来,徽宗要看的王羲之的这幅真迹,米芾来之不易。他是用一件稀世珍宝――南唐后主的“巫山十二峰”宝砚换来的,当圣旨下达米府,他去拿那幅字帖,发现不翼而飞,心疼不说,更重要的是徽宗皇帝要观赏。所以就晕了过去。
米芾的儿子见状尽管也有些害怕,看到父亲吓成那样,慢慢叫醒父亲献策说:“父亲不是还有摹本吗?先拿摹本鱼目混珠应承一下,过了眼前关,再慢慢追回真迹。”                                               
米芾摇摇头愁眉苦脸地说:“孩子,皇上是书法行家,身旁又有蔡京那个晋书大家,拿着摹本进呈,犯有欺君大罪。”儿子又说:“目前,你如说真迹被盗,皇上岂肯相信?办您老违旨抗君,岂不也是死罪?”
米芾进退两难,左右皆死,只好对儿子的话又点了点头。这就有了他拿仿制品呈献徽宗皇帝的那一幕。
徽宗看出了是赝品,知道米芾犯了欺君死罪,刚要发落,蔡京在旁边提醒了徽宗,那意思使徽宗明白,如果杀了米芾,他将永远见不到那幅真迹了。所以他御批一札:“西贝赝品,鱼目充珍;限你三天,交出真迹!”交给了米芾。
米芾回到家中,知道自己命悬一线。三天期限,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回丢失的真迹,何等之难!幸亏赵佶为看那幅真迹网开一面,还给了他这个寻找的机会。
于是,米芾就向同朝知己、书坛诤友、金夏使节发出请柬,请之前来观赏“右军(王羲之)与桓温荐谢公”法帖真迹。
消息一经传出,当夜三更时分,米府的“宝晋斋”进入一个黑影、黑影行踪如飞,身穿夜行服、头戴黑面罩,直奔米府书斋而去,轻车熟路从里面偷走了一轴墨宝,放进自己的背囊之中,轻身一纵,飞檐走壁,遁入夜幕之中……
这一切都被藏在暗中的米芾看得一清二楚,他猜测偷去王羲之字帖真迹的窃贼听到他没有失去其真迹,一定还会派人来偷“真品”,会把上次偷走的“赝品”归还。所以等那黑影走远,他迫不及待地进入“宝晋斋”,怀着希望打开柜门,点灯察看,大失所望,窃贼不但没有归还上次偷去的字帖,这次又把里面的字帖扫劫一空,其目的是,不管哪一件是真品,都窃为己有再说。天亮之后,米府的观赏展览会是否会取消?
王羲之真迹观赏会照常进行。米芾是当朝很有名望之人,来者都是达官贵人,人人颇通字画,个个都能鉴赏字画真伪;特别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四大名家子弟云集一堂,他们品尝香茗,对王羲之的字帖评头论足,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热闹非凡。大家正在兴头之上,忽然家人来报,金国特使――左班丞相粘罕协同夏使来到。他俩带来两件墨宝,请大家鉴别真伪。待得打开,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原来与墙上挂的一般无二。米芾早就预料是他派人偷走了王羲之的真迹,今天果然带着那两幅自己丢失的字帖前来,其目的是借来观赏,以“假”换“真”,在众目睽睽之下,玩弄一出“狸猫换太子”的魔术。
米芾将计就计,命仆人将三幅墨宝,绕屏风转一圈,重挂客厅,请大家放开眼力辨别真伪。粘罕早有预料,带了一名晋书收藏行家,以便借机获取真迹。这位行家上下左右,看三幅帖字,字势布局、簪顶帖杆、纸张、钤印、落款,处处是王羲之风格,难辨真伪,没了主张,把三幅字帖摸来摸去,黔驴技穷写于脸上。再看米芾,落落大方,谈笑风生,那一双俊眼,如两潭清泉,莫测高深。此时粘罕才知中了米芾圈套,胡乱点了两幅,狼狈而去。
第三天上,米芾再次进宫献帖,徽宗观玩品赏,赞不绝口:“这才是王羲之的真迹。”米芾将王羲之真迹失而复得,终于把皇上要看的真迹送到了皇宫。究竟是怎么把那幅真迹寻来的呢?就是在那天的观赏展览会上,米芾见到粘罕的两幅字帖送来,立刻和自己的那幅一同转到屏风后面,留下真迹,把三幅赝品展现在大家面前,粘罕挑时,拿去任两幅都是假的。
                                                                 2020年11月11日星期三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金琳,西安市退休者。近退休时开始投稿,至今在一些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被采用发表文章和诗词200多篇,40多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