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丝博园》主题征文:一丝一脉皆是归心处

 吴越尽说 2020-11-15
一丝一脉皆是归心处   

文/汝燕


丝博园,千丝连天下,一园博古今。


丝,是盛泽的根,盛泽的魂,盛泽的精气神。


先有丝,后有绸,随后再有当今盛泽纺织产业的发达繁华景象。所以,追溯盛泽纺织产业的根脉,离不开最初的一丝一线。


现如今,绸都人民想要了解丝绸的起源,也一定要来丝博园。很有缘分,今年暑假,丝博园向我们开放了免费参观和聆听丝博讲堂的机会,这是难得的一次馈赠,我决定好好利用这次学习机会,便带着我一年级的孩子一起来聆听。


当然,7岁的小娃,还不是很听得懂丝绸的渊源,但是沈莹宝老师的讲课是深入浅出的。他从蚕宝宝讲起,讲到蚕蛹的孵化,讲到蚕宝宝为何被人们称之为蚕宝宝,还说“后来,人们称呼自家可爱的孩子,也为宝宝,这与蚕宝宝是有关联的”。


对于我的孩子来说,深奥的丝绸文化他固然还有些懵懂,但他对蚕宝宝一词,却印象很深,回家后,还饶有兴致地与我探讨蚕宝宝的生活。


听课结束后,我们参观了目前还在修缮中的丝博园。我们了解到,东方丝博园前身为坛丘缫丝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丝博园是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国内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先后获得“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吴江区十佳科普品牌”等荣誉。


由于丝博园顶着“文物保护”的帽子,所以政府现在不能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只能在保留其风貌的基础上,稍微进行修缮。


我们在丝博园走走看看,看到了蚕各个阶段的标本,真是大开眼界;还看到桑叶的标本,忽然想起,儿时外婆家也是种桑养蚕的。


由于养蚕,外公外婆总会把桑叶剪回家,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堆得满满,我们几个小孩要帮他们采摘和整理桑叶,一干就是大半天。另一间屋子里全是木头架子,架子上摆着竹子编制的圆匾,里面生活着蚕宝宝,每次喂食蚕宝宝,我们就会偷偷观察蚕食桑叶,只见屋子里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是蚕宝宝在啃食桑叶,不一会儿,圆匾里只留下了桑叶的粗枝。蚕宝宝们就这样一天天吃着桑叶,很快地长大。


小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蚕宝宝随后会结茧,会吐丝,它吐的丝经过缫丝、染色等过程还能制成真丝衣物,直到现在,我依然感到非常神奇。


那天的活动,我们还在蚕花娘娘的巨大雕像前合影留念。丝博园景区分东、西两园,西园展示了古今丝绸全产业链,东园则主打农桑种植、养蚕和生态养生休闲。


真是一次大开眼界的丝绸文化之旅!


2020-11-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