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才桢 | 董其昌——禅意何以体现?

 子夏书坊 2020-11-15
董其昌的书法历程也有个爱因斯坦式的励志故事:
他们早年天资不足,
通过刻苦努力,
终成一代大师。

五种书体在魏晋南北朝已经定型,各种笔法在唐代也已成熟。后代的书法家,要在笔法上有所创造已然有限,但在其它形式构成如空间与结构、章法、墨法等方面尚有拓展的空间。同时,如何在“师古人”的同时“中得心源”,进而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貌,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前朝林立的大师光芒的投射之下,明清以来书法家们仍能熠熠生辉,的确是令人称奇的事情。

《蜀素帖》后 董其昌题跋

如同文徵明一样,董其昌的书法历程也有个爱因斯坦式的励志故事:他们早年天资不足,通过刻苦努力,终成一代大师。在董其昌的书法学习课程表中,涉及的前贤有颜真卿、虞世南、米芾、杨凝式等唐宋名家,以及钟繇、王羲之等魏晋大师。这个名单见于诸多书法家学习历程之中,但结果常因为学习者的天资、努力程度和致力方向等多种因素而改变。董其昌与前代和同时期不同之处在于:其点画线条少见隋唐以来渗透极深的顿挫提按,代之以平直的露锋起笔,这显然是来自于魏晋笔法的影响。线条大多纤细挺劲,通过书写的推移呈现自然的粗细变化,但粗细并不明显,因而时间感和节奏感并不强烈。其结构多为欹侧取势,向右倾斜,有飞动之势,从他在米芾《蜀素帖》后面的题跋中,可见两者之间的渊源。与米芾单字的紧密中宫不同的是,董其昌的中宫较为宽松。且外部线条、尤其是转弯之处多作外凸的外拓之势,这是来自于颜真卿的传统。即使是行草书,董其昌的单字均字字独立,较少出现字和字之间线条和空间融合的状况,多通过单字结构和内部空间的压缩、伸展来呈现节奏变化。从董其昌的书法中可以看出他对前贤融会贯通的能力。

韭花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董其昌对于字距和行距的处理。其字距和行距都较宽,有些甚至超过单字的宽度,这种处理方式之前并不多见。之前这类特征明显的书法家,最著名者为五代杨凝式,其《韭花帖》中,字距和行距之间的疏朗程度几乎到达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引力的极限。疏朗空间导致的张力消解了欹侧的结构和单字空间的伸缩所带来的时间感与节奏感,而与其舒缓有致的用笔呼应。杨凝式《韭花帖》为行楷,而董其昌将这种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疏朗的张力施于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之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面目。

明代书法家在墨法方面的创新超越前贤,可以徐渭、王铎、董其昌为代表。徐渭用墨浓重、恣肆,兼具力度和速度,与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暗合。王铎则常用涨墨来形成浓重率意的笔触。徐渭、王铎均通过墨色的变化,创造出迅疾多变的节奏感和时间感。董其昌与此不同,他多用淡墨,创造出宁静优雅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还来源于其不激不厉、悠缓自在的用笔,宽松的中宫、疏朗的字距与行距,以及淡墨的使用。而通过颜真卿式的外拓笔法、米芾式的字法造型,以及伸缩有致的空间结体来体现飞动感。整体而言,前者所营造的宁静优雅氛围消解了后者涵盖的飞动之势,而后者则成为前者有机的点缀。

在二王流派中,王羲之《兰亭集序》在笔法、结体等方面所营造的宁静典雅意境无疑成为后世师法的模板,米芾、王铎等人在笔法、中宫、结体等方面的跳荡痛快之势,则具有“革新”的色彩。如果说倪瓒算是宁静优雅一路的继承者,董其昌则在继承《兰亭集序》宁静优雅的同时,有效地化入米芾的跳荡之势,同时引入与二王体系完全不同的颜真卿一路基因,其在字距、行距上的创造性贡献将这一切浑融无迹地融合一体。所有这些的技法并不复杂,董其昌惊人的“黯然销魂”式的创造力正在于此。

董其昌倣颜真卿书轴(局部)

董其昌这种古雅平和的书风或与他参悟禅理有关。他曾根据“禅家有南北二宗”而把历代画家分为“南北二宗”。正如董其昌说过的,画禅者也未必相同:“惠崇、巨然,皆高僧逃画禅者。惠以艳冶,巨然平澹,各有所入,而巨然超矣。”在董其昌看来,巨然之平澹超乎惠崇之艳冶。历代以禅知名的书家中,即有以“狂禅”著名的怀素,显然,“平淡”才是董其昌品评书画的重要标准。他曾在论及颜真卿时谈到“平淡”,以及与“折钗股”、“屋漏痕”的关联:“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颜书惟蔡明远序尤为沉古……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还将“古淡”视为“东晋风流”的具体呈现:“米南宫谓右军帖,十不敌大令迹一。余谓二王迹,世犹有存者。唯王、谢诸贤笔,尤为希觏。亦如子敬之于逸少耳。此王珣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尽管董其昌认同米芾关于董源“平淡天真”的品评标准,但从上述文献可知,他对米芾关于张旭的批评并不认同。米芾多次谈到张旭,最著名的见于现藏辽宁博物馆的《论书帖》:“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总之,在董其昌对古代名家的论述中,他总能发现“平淡”或“古淡”的因子,并移植到自己风格和已经的营建之中。

由此可见,董其昌对于禅理、书画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趣味,并与其书法实践高度统一。对于后世的学习者来说,如何体会董其昌书法中的禅意、“平淡”与其形式构成之间的关联,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果。清初诸帝如康熙、乾隆都是董其昌书法的忠实追随者,他们都继承了董其昌书法中的淡雅平正,但殊少超逸灵动、平淡古雅的韵致。对于董其昌这类看似技法简单、实则内蕴丰富的书法家类型的学习,的确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