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道三年二月,宋太宗病情突然加重,陷入昏...

 明哥聊事 2020-11-15
至道三年二月,宋太宗病情突然加重,陷入昏迷状态,不能言语。一天,宰相吕端进宫探望皇帝病情,惊讶地发现皇帝床边只有李皇后和大太监王继恩两人交头接耳,而太子赵恒却不见踪影。这位王继恩可不是什么好鸟,宋太祖驾崩时,太后本来命他去请太子赵德芳进宫,可王继恩竟然拿着遗诏私自去找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然后辅助赵光义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床上躺着的太宗皇帝。而李皇后自己没有子嗣,但她的哥哥李继隆任殿前都指挥使,手中握有兵权。如果这两人勾结密谋坏事,那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吕端直冒冷汗,赶紧在随身携带的笏板上写了“大渐”两个字,交给亲信去请太子入宫。“大渐”就是病危的意思,太子一看就会明白,这是要他火速回宫。

没过几日,王继恩急匆匆去请吕端面见李皇后,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什么事。吕端第一反应就是太宗驾崩了,他立刻收拾东西跟着王继恩进宫。吕端一路上思前想后,觉得王继恩上蹿下跳,必定有什么阴谋,而李皇后没有主见,比较容易对付。想到这里,吕端心里就拿定了主意。两人一进宫,吕端就骗王继恩,说自己要去书阁查阅一份诏书。王继恩的任务就是看着吕端,必然会寸步不离跟着他。等到了书阁,吕端请王继恩爬到高处,帮他取诏书,趁着这个机会,吕端反手就把王继恩锁在了书阁里面,然后一个人去见李皇后。

李皇后独自端坐在太宗床头,此刻皇上已经驾崩。吕端情不自禁流下了两行热泪,太宗对吕端是有知遇之恩的,认为他做事稳重干练,不喜形于色。但朝臣们目光短浅,竟然认为吕端木讷糊涂,一致反对他当宰相。太宗力排众议,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坚持任命他做了宰相。

一见面,李皇后就直奔主题说:“皇帝他走了,就由长子继位吧,名正言顺。”原来阴谋在这呢,他们密谋的坏事就是让皇长子赵元佐取代太子赵恒继位,这些人坏得很。之前秦王赵廷美被宰相赵普诬陷图谋不轨而受到处罚,皇长子赵元佐同情秦王遭遇,把脑子气坏了,整个人疯疯癫癫。现在王继恩蛊惑李皇后拥立一个疯子做皇帝,歹徒之心显而易见,这是想找一个便于控制的傀儡,然后他们把持朝政独揽大权。

吕端庆幸自己先把王继恩困住了,如此丧心病狂的阴谋肯定是由这个大太监挑起的。李皇后没有子嗣,哪位皇子继位对她来说区别并不大。但是王继恩不一样,他是大太监,太宗皇帝之所以能继位全是他的功劳,所以对他恩宠有加。现在太宗皇帝驾崩,太子即将继位,他的荣华富贵就快保不住了,于是想故伎重演,拥立疯了的皇长子赵元佐,其用心不可谓不恶毒。《智囊》记载,【太宗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等谋立楚王元佐。】

吕端肯定不会让他们得逞的,他对李皇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太宗皇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他刚撒手人世,我们就违背他的意愿,这样不太好吧。”李皇后听了默不作声,本来这件事就是王继恩挑头的,她看到吕端坚决不同意,一时间没有了主意。吕端见状赶紧召集群臣,宣布太子继位。《智囊》记载,【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乃奉太子。】

太子赵恒继位为真宗,举行登基大典。群臣面对着帘子朝拜,吕端生怕新皇帝被掉包,上前确认了帘子后面坐的是赵恒后,才放心地带领百官跪拜。《智囊》记载,【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至此真宗才算踏踏实实坐上了皇位,要不是吕端明察秋毫,当机立断,坐天下的就变成了一个疯子傀儡了。首先吕端遇到大事不慌张,冷静地分析眼前的形势,找出问题的根源,判断王继恩才是阴谋的主使;其次是擒贼先擒王,果断把王继恩困在书阁;再次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据理力争,要李皇后遵从先皇的遗诏,应该由太子继位;最后是事无巨细确保万无一失,确认帘子后面坐的是合法继位人才能开始登基仪式。整个过程可谓是干净利落滴水不漏,不得不佩服吕端真的是大事不糊涂。

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学学吕端,平时低调一些,不要锋芒毕露招来打压和忌恨。保持好心态,荣辱不惊,不要因为小小的成绩而窃窃自喜。遇到好的机遇,要沉着冷静,步步为营,确保万无一失。最后冲刺的时候也要瞄准终点,只要不跑歪就能大功告成。

所以《智囊》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看,里面记载了很多历史人物故事,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多读历史大有裨益。这里推荐的《智囊全集》全套6册,仅58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看一看】了解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