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斌丨“地大物博”:新教师成长的路径建议

 基础教育研究 2020-11-15

2020年,为贯彻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2020年“奋进之笔”行动总体方案》,江苏教育系统启动“奋进之笔”行动,立项了“厅领导攻坚行动”“处长、院长风采项目”等行动项目。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立足“媒体+智库”资源优势、专业平台,申报省教育厅处长风采项目——“助力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获立项。总社积极通过新教师调研、线上线下新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多学段公益送教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项目,研究新教师实际状况,服务新教师能力提升,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

其中,总社《江苏教育》编辑部策划的暑期专刊《新教师成长手册》已出版发行,项目组首批3000册已陆续随公益送教活动赠阅全省新教师,反响积极热烈。为进一步放大优质资源效益,从本期起,总社相关微信新媒体及新闻网将连续集中推送《新教师成长手册》内容,引领更多新教师专业成长。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从新教师入职开始。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各地各校都要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宣誓等教育,强化以德育人、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等各项要求。新教师是教师人生的起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把“地大物博”这个成语赠送给广大新教师,以期大家发展越来越好。

“地”——教师的地基扎根在课堂。课堂是教师一生的舞台,好教师一定有好课堂。好课堂从何而来,就在于聚焦人之本性的爱美之心,打造美感课堂,以课堂美感演绎教师魅力,吸引学生追捧,努力让学生带着追剧的欢喜来上课。建设美感课堂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去努力:教学目标精准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对着“十环”靶心;教学内容学科美,充分发掘和诠释学科之美;教学过程节奏美,形成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教学环境意境美,开发有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教学语言激荡美,口才因内容抑扬顿挫;教学机智方法美,包括处理突发事件的智慧;教学技术交互美,技术工具升华思维品质;学生评价励志美,激励学生人人向上的心声;教学板书艺术美,以板书的艺术美感提高思维结构能力;师生关系融和美,形成畅快淋漓的合欢氛围。

“大”——大先生源于专业基础上的职业能力。专业水平提升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发展的着力点。实践证明,名师淬火,不仅要提高专业能力,更要在职业能力上下功夫。如:如何掌控教学秩序,如何当好走入学生内心的班主任,如何控制自身情绪,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协同,如何发掘每个学生的心性特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如何强化方法性思维,如何抓住自身发展机会,如何与同事合群共进。这十大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学生沟通相处,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和“领袖”,无严而威,严格而自由,孩子既喜欢你又有畏惧之心。

“物”——物化的理实成果与工具思维。教育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自觉探索进取的过程,是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的不断探索和流程再造。为此,从新教师起就要注意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理实结合的思考探索:提出问题、文献检索、凝练主题、结构表达、工具路径、智慧支持、实证范式、学术成果、展示宣传、持续完善。教师要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教书育人,并最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博”——博采众长而多才多艺。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这桶水又是复合型的。因此,每位教师从入职之始就要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做到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博采众长。而在学习上,要着重突出以下十个方面的学习:教育政策的学习、思政理论的学习、职业能力的学习、方法创新的学习、典型引领的学习、学科文化的学习、爱好特长的学习、跨界知识的学习、理论实践的学习、名人大家的学习,等等。终身学习、学习终身是学高为师的应有之义。

走进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苏教师要强在能力创新,富在精神完满,美在言传身教,高在学术建树。为此,从新教师之始,“地大物博”,大家共努力。

作者:马斌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教师工作处处长

刊于《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0年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