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360QAQ 2020-11-15

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你今天的高度,是你昨天的想法所决定,而你明天的高度,则是你今天的想法所注定。”

是啊,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要想在这匆忙的人世间,能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早早的在当下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则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比如汉高祖刘邦,出身本是一介泗水亭亭长,可是当他服徭役见到威武霸气的秦始皇,他说:“大丈夫生当如此!”

于是后来,刘邦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坐拥万里江山,成为了像秦始皇一样的英雄人物。

又如项羽,本是楚国败军之将项燕的后人,整日与叔父项籍东躲西藏,但当项羽在人群中见到秦始皇,项羽也扬言:“吾必取而代之。”

于是后来,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打败鄣邯,坑杀二十万秦军,彻底击溃秦国主力部队,打出了西楚霸王的凶名。

……

虽然,历史的年轮不断流转,昔日英雄人物的辉煌事迹也逐渐落幕,但是在我心中,那些往圣先贤的荣耀,永远铭心刻骨,无比璀璨。

而其中最令我敬仰的,当属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一、看似愚不可及的梦想,却埋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

王阳明,本名叫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成化八年(1472),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家世据说传承于王羲之。而且王家的先辈们大多都做过官,近代祖上王纲,之前曾给刘伯温当过手下,官位最高混到了四品。

再往后,王家的先辈虽然稍微差点,没有出现什么大人物,但是家境却没有中落。到了王阳明父亲王华这一代,家里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钱。

到了成化十七年,十岁的王阳明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北京。原因是他家的祖坟上又冒了青烟,父亲王华考中了这一年的状元。

这下王华做为父亲的责任感大大增强,毕竟老爹状元出身,将来儿子就算不能超越自己,但好歹也不能是个笨蛋,辱没了自己的身份。

于是,十岁的王阳明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了学习四书五经道路。幼年的王阳明领悟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使得一些老先生们赞不绝口。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持续多久,老先生们就发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

据老师们向王状元反应,王阳明不是个好学生。平日里他不老老实实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出来舞枪弄棍,读兵书,并且还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其妙的诗。比如下面这首: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这一年,王阳明十二岁,这是王阳明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名字叫《蔽月山房》。

在先生们看来,这是一首荒谬不经的打油诗,再加上王阳明平时喜欢歪门邪道的做为。于是老师们一致认为,王阳明是一个“坏”孩子。

但是王阳明的父亲却没有这样认为,毕竟能成为状元,眼界还是很独特的。王华自己思索良久后,叫来王阳明问了一个问题:

“书房很闷吗?”

王阳明点了点头。

“那跟我去关外转转吧。”

王华说的关外就是居庸关,敏锐的他从这首诗中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玄妙,他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这个儿子可能非同寻常。而书房,是容不下他的。

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王华就为带王阳明出关的这一个决定追悔莫及。

在居庸关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辽阔的草原和大漠,领略了纵马奔腾的豪情快意,洪武年间的伟绩,永乐大帝的神武,那些曾经的风云岁月,都深深地印入了王阳明的心中。

于是,王阳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

三年后,王阳明一反常态,庄重的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王华说:

“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王华沉默了,过了很久,才如梦初醒,终于做出反应。

他十分激动的顺手拿起手边的书,劈头盖脸地朝王阳明打去,一边打还一边骂:“你才多大,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

就这样,王阳明第一次为国效力的梦想破碎了,但他并没有丧气,因为没多久他就又有了一个新的人生计划,并且这个计划,更为宏大,更为伟大。

不久后,王阳明又找到父亲王华,并向父亲承认错误。

王华十分欣慰,笑着说道:“没事,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将来努力读书,那个志向也不是不可能完成。”

然而王阳明却说:“不用了父亲,出兵打仗为国效力固然很好,但是我决定不去了,因为现在我又有了新的志向。”

王华说:“恩?你又有什么志向?”

王阳明说:“做圣贤。”

这次王华没有沉默,而是迅速的做出了回应——一个响亮的耳光。

心想,完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日后怕要毁在自己的这个宝贝儿子手里了。

关于王阳明的童年,看起来总是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在他那不靠谱的梦想下,却埋藏着我们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不但给予了王阳明超越世间的眼界,而且还使他拥有了一颗超凡脱俗的内心。

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后来的王阳明始终贯彻落实这个说法,并且常常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世人——他的心,那是真的大。

居庸关长城

二、心无外物,只有圣贤路。

经过上一次的认错,王阳明确实把老爹给气到了。但是王阳明知道,老爹是不会拿自己怎么样的,毕竟谁还没年轻过,谁还没轻狂过。况且孟子老人家不也曾狂妄的说:“如欲治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不过,王华也并没有打算放任自己的儿子为所欲为。经过考虑,王华决定为王阳明寻得一门亲事,好让儿媳份帮助自己一起管管,让他收一收心。

通过打听,王华看上了江西南昌的一个官家小姐,然后叫来了刚满十七岁的王阳明,命令他马上收拾行李,去江西结婚,少在自己跟前来回晃悠。

于是愣头愣脑的王阳明就这样被赶出家门,跑到江西南昌去寻找自己的准岳父。万幸的是,王阳明礼仪学的不错,到了岳父家经过一番交谈,岳父大人对王阳明十分满意。一来二去,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可惜的是,这位岳父大人估计没听说过王阳明的光辉事迹,并且也不知道王阳明这次是被王华不耐烦地赶出家门。不然的话,这位老岳父一定会后悔把女儿嫁给这位不靠谱的王阳明。

结婚的日子到了,官家结婚,新郎又是王状元的儿子,场面自然要风风光光,无比隆重。该请的贵客要请,该弄得仪式要弄,待一切都准备妥帖,大家准备为新郎新娘拜堂的时候,刺激的事情来了。因为众人忽然发现,新郎不见了。

岳父大人赶紧派人去找,毕竟王阳明可不是一般人,自己丢丢面子无所谓,但万一女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到时候得吃不了兜着走。可是一天过去了,全家人找遍了所有的地方,王阳明依旧音讯全无。于是,岳父大人头上的汗,下来了,哗哗如流水一般。

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们在城郊的一所道观里,终于找到了王阳明。当时大家都十分激动,一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二是迫切想知道,王阳明为什么会在这里?

但是王阳明却一点也不激动,他惊讶地看着那些满头大汗的人们,并抢先一步问道:“你们找我干啥?

后来大家经过询问得知,王阳明结婚那天出来闲逛,看见一所道观,便进去和道士聊天,结果越聊越起劲,干脆就开始学道士打坐,这一坐就是一天,竟然把结婚的事情忘了。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哭笑不得,但是没办法,谁让他爹是状元,而且答应的事情也不能反悔。于是,婚礼再次择日举行,王阳明也成功的结了婚。

从王阳明的这场婚礼闹剧上看,王阳明表面上是充斥着傻愣,但是它也从侧面反映出王阳明的心思纯净。因为这个看似怪异的少年,他的内心意志是非常坚定的,并且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四书五经早已让王阳明感到厌倦,科举做官他也不在乎,曾经十五六岁许下的做圣贤梦,他也一直没有忘记。可是这个理想确实不好完成,毕竟大家公认的可参考的前人也只有孔子、孟子。

所以王阳明找不到路,自己也想不通。以至他开始出没于佛寺道院,希望从和尚、道士身上寻找成为圣贤的灵感。因此遂才有了结婚之日,王阳明忘记结婚,一心与道士打坐的行为。

可见,王阳明内心对于做圣贤的志向,不是信口胡说的,并且他也真正做到了,心无外物,只有圣贤路的执着。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王阳明书法

三、尝试,格竹。

打开王阳明追寻圣贤之路的钥匙,是在王阳明婚后返乡路上发生的一件事。

弘治二年(1489),十八岁的王阳明离开江西,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回老家余姚,在旅途之中,他认识了一个书生。两人在交谈中,王阳明向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怎样才能成为圣贤呢?”

这位书生思虑良久,说出来四个字的答案:“格物穷理。”

所谓“格物穷理”,意思是“理”无处不在,但要想弄明白什么是“理”,那就需要“格”,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靠你自己想办法了。吃饭也好,发呆也好,随你怎么格就怎么格,反正朱圣人是包教不包会。

于是,王阳明看到了成为圣贤的道路,并开始深入研究朱圣人的书。

大概过了一年,在外面浪荡的王阳明终于带着老婆回到北京。刚一回来,父亲王华就用警惕的眼睛审视着他,唯恐儿子又继续干他那些奇怪的事情。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观察,王华发现王阳明变了,因为回家后的王阳明,平日里除了看书,还是看书。

王华很欣慰,也很满意,心想自己的儿子终于步入了正轨。不过王华并不知道,虽然王阳明确实每天都在看书,但是王阳明看的都是朱熹的书。

不久之后,另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王华突然发现,王阳明从书房失踪了。他怕儿子出事,就连忙派人去找,结果发现王阳明正待在自己家的花园里,看着一枝竹子发呆,一动不动。

王华很奇怪,于是上前问:“你又想干什么?”

结果王阳明压根就没看他,眼睛依然死盯着那枝竹子,只是挥挥手,轻声说:“不要吵,我在参悟圣人之道。”

于是王华暴走了,他拂袖而去,嘴里大叫:“我不管你了。”

对此,王阳明毫无表示,依然深情专注的看着竹子,因为在王阳明的世界里,只剩下了他和这根不知名的竹子。不过死“格”竹子并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王阳明没几天就病倒了,而且病的不轻。也因此,王阳明第一次对朱熹产生了怀疑。他觉得,圣人的话,有时候可能并不一定对。

与此同时,王华也对王阳明下达了最后通牒,你想干什么,研究什么,我不管,但是你必须考中进士。其实王华也没办法,毕竟自己是状元,如果儿子考不上进士,那就太丢人了。

对于这个要求,王阳明考虑了一下,便答应了,毕竟生在那个时代,科举还是要考的。值得一提的是,聪明人就是聪明人,王阳明在今后的科举考试过程中,几乎是顺利通过。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四、受难,破镜,心即是理。

话说王阳明在接到父亲的最后通牒后,便开始着手准备科举考试。事情很顺利,王阳明21岁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之后,王阳明又继续参加会试,在两次的落榜后,第三次参加会试的王阳明终于达到了父亲的要求,高中进士。

而且根据他父亲王华调查,当时王阳明的卷子被评为第一名,可是有人走了后门,以至把王阳明挤到了二甲。而那一年,王阳明才28岁。

弘治十四年,王阳明调到了刑部,由于职务需要,王阳明需要到全国各地出差。而在工作之余,王阳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圣贤之路,经常到山间寺庙,找和尚道士聊天。至于其中缘由,则是因为王阳明“格”来“格”去,始终个不出来名堂。甚至后来有一回,王阳明在杭州的一所寺院里,劝得一位道行高深的和尚还了俗。

可即便王阳明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但他始终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成为圣贤的道路。并且伴随着岁月流逝,王阳明的内心也越来越焦躁。以至到了正德年间,太监刘瑾当权,王阳明竟然因为一次愤然的谏言,差点导致自己险些丧命。也是因此,王阳明迎来了人生的最低谷。

事情具体始末不再细说,总之就是王阳明为好官说话,言辞过于激烈,导致刘瑾大为生气。先是特殊“照顾”了王阳明,打了王阳明四十廷杖,然后又将之贬到贵州龙场驿。以至王阳明从一个六品朝廷命官,成为了一个没品的招待所所长。

更要命的是,在王阳明赴任的路途上,太监刘瑾还在暗中派去杀手,想要致王阳明于死地。期间要不是王阳明精明,玩弄了一些手段,怕是就要身死道消了。

而等王阳明走到了贵州龙场驿,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却是突然发现。自己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的艰难了。

龙场驿在今天的贵州省修文县境内,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那地方都还不算发达,在明代时期,那更不用说,压根就没有什么人。用几个词形容就是,穷山恶水,荆棘丛生。所以,那里的招待所别说人,连鬼都不去住。

当时接待王阳明的,是一个老弱不堪的老头。他告诉王阳明,等你接任以后,这里没有朝廷规定的驿卒,因为没人愿意来这里。而且遇到汉人要小心,这里地势险恶,能来这里的汉人,大多都是流窜的逃犯和凶恶的歹徒。

至于则苗人不用操心,他们平时除了偶尔闹点事,烧个房子外,其余时间是不会来打扰你的,问题一般都会内部解决。原因是他们不懂汉话。说完,老头就走了,临走时还特意祝福,让王阳明保重。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真没想到,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阳明,竟然突然落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地都没有。以至于曾经的富贵与美梦,现在也都一一破灭。

但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面对着这一切的困难和痛苦,王阳明没有畏惧,他泰然处之,坚定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王阳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圣贤梦,哪怕身陷囹圄,也毫无畏惧。大有一副: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决心

但是,王阳明的坚持却始终没能为他冲破那道难关。十年间的不断寻找,沉思,不断的“格”,走遍五湖四海,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格物穷理。无论王阳明怎么“格”,那个理就是不出来,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王阳明变得急躁、愤怒,歇斯底里。那一刻,王阳明的思维达到了顶峰,他就差一点点就能想到,但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在一个宿命的夜晚,在一个由黑暗笼罩山谷的夜晚,王阳明看着破烂的房舍和荒芜的崇山峻岭,想想年过中旬,一事无成,整日空想的自己,不觉间,那个一直支撑着他的信念终于崩溃了。

他37岁了,已不在是当年的那个风华少年,他曾经有着辉煌的仕途,光荣的出身,众人的夸耀和羡慕。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已经离他而去。在无数个午夜梦回的夜晚,王阳明嘴角呢喃,十几年来,支撑着他做圣贤的愿望,难道错了吗?

矢志不移,追求圣贤,错了吗?

仗义直言,挺身而出,错了吗?

可为什么上天要夺走我的荣华,羞辱我的尊严,使我至此山穷水尽的地步呢?

王阳明在痛苦中挣扎,焦虑,狂躁。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在这个死一般宁静的夜晚,外表平静的他,内心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不绝。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此一瞬已是永恒。历经千辛万苦,虚度19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王阳明终于在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其实,“理”一直在自己身边。

那就是:“理”在心中,心即是理。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五、再破,知行合一。

《时运赋》里曾有这么一句话:“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贫而后富,有先富而后贫。”

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无论辉煌还是落寞,全靠时也、命也、运也。走到低谷,自然会再迎来高峰,行至绝处,自然会再看到柳暗花明。

而王阳明就是如此,当他陷入人生最灰暗的低谷时,他终于在那一个绝望的夜晚,找到了自己的“理”。而从那以后,他的好运更是接连不断的来临,似乎是幸运之神在弥补先前对他的亏欠一般。

三年后,大太监刘瑾倒台了,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的王阳明也随之解禁,朝廷重新任命他为庐陵知县。于是,不在编的王所长变成了王知县,他又可以开始大张旗鼓地干活了。

七个月后,王阳明又接到新通知,到南京去报到,做刑部主事。然而屁股还没坐热,新的任命又到,使之去北京,做吏部主事,之后又是南京太仆寺少卿。

以至到了正德十一年,王阳明竟然当上了都察院高级长官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江西南部。这一次,王阳明是翻身了,短短六年时间,他从没品的编外人员,一晃成为了三品大员,这实在是官场上的奇迹。

当然,王阳明的这一切经历,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背后有人在推动。至于原因,则是当时有两个人见过王阳明,觉得他是可造之材,所以一直在暗中支持。

第一个支持者是杨一清,内阁首辅李东阳的师兄弟,在打倒刘瑾集团的过程中,可谓是功不可没。第二个是兵部尚书王琼,此人虽然名声不好,爱拍马屁,但他内心实则是一个好人,而拍马屁只不过是为了让他更容易的做好事而已。

而这两人都对王阳明有一个共同的评价:“若用此人,可保天下太平。”

于是,王阳明在这两人的暗中支持下,仕途一路高升,如同坐火箭一般。但是,王阳明并没有因此完全的顺风顺水,因为后面还有一个考验在等着他去经历。

在王阳明接到巡抚任命的那一天,兵部尚书王琼私下对王阳明说,请你放心,安排你去江西,只是让你去基层锻炼一下,转转就行。但是,王琼临走时流露出的那副老奸巨猾的面孔和奇怪的笑容,却让王阳明心底感到一丝丝不安。

而等到王阳明到了江西之后,心底的那丝不安终于成为了现实。王琼很不厚道,嘴上说是让王阳明到基层锻炼,随便转转,可是到了地方后,王阳明发现当地盛产一种特产——土匪。

并且这帮土匪不简单,他们不但人多势众,而且作战勇猛,消息灵通,更为可怕的是,在他们的背后,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暗中支持。官府每次围剿土匪,不是扑空就是中埋伏,很少能够展开作战。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帮土匪很不幸,他们遇到了一个绝世的天才,而且是那种翻翻兵书就能灵活运用当将军的天才。

在王阳明了解情况之后,就立即着手制定消灭土匪的计划。先是,王阳明发布了一个虚假指令,暗中解决掉了朝廷内部的内奸,通过威逼利诱,使他们成为了双面间谍。

然后,王阳明开始进行军事行动。在剿匪的过程中,王阳明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从来都是声东击西,经常搞的敌人晕头转向。即使占据绝对优势,王阳明也要先把敌人围起来,然后饿他们个半死后,才开始发动攻击。

以至后来,王阳明的剿匪十分成功。短短两年时间,便解决掉了烦扰朝廷十几年,屡招不安,屡打不平的江西土匪,并彻底改变了江西遍地土匪的困局。

而也正是因为这次剿匪的经历,使得王阳明的心学又一次遇到了一个机会——突破的机会。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王阳明发现光靠哲学是不够的的,整天谈论“心学”并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心学”并不能打跑土匪;所以他隐隐的感觉到,要想理论联系实际,成功立业处世,还需要另外一样神秘的工具。

而王阳明经过在这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两年中不断思考,他终于又一次的突破了,他逐渐的找到了这件能成圣贤工具,并且熟练的掌握了他。

这件工具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四个字,叫做:“知行合一”。

至此,王阳明终于踏入了圣境,成为了几千年来,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圣人,并且开创了中华文明史的“心学”学派,为我们绚烂的中华文明,又增添了一笔辉煌。

王阳明:唯有早年立志高远,方能日后“知行合一”

结语:

人生在世,匆匆忙忙,在有限的时光中,我们总是跌跌撞撞。但是我们从来都不曾甘心,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不甘心欺骗自己平凡可贵。所以,我们需要立志,而且还要早立志,立大志。

因为,唯有立志高远,才能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唯有立志高远,才能不怕险阻,披荆斩棘;唯有立志高远,才能斩破黑暗,命运无牵;也唯有立志高远,才能无畏风雨,乘风破浪。

最后,祝愿我们每个人,在历尽千帆,熬下一路的风风雨雨和惊涛骇浪后,归来仍是少年。

本人是历史领域爱好者,后期会不断创作关于历史领域的文章,如果有觉得写的不错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红色关注,后期小编会有更多的优质内容呈现,感谢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