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昵称28795736 2020-11-15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有温度更有态度文 / 北洋君

2020年11月5日,欧阳中石先生仙逝。

今天上午9时,先生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来源:最泰安全媒体

当欧阳中石先生的灵柩被抬上灵车,人们肃穆站立,许多人难掩悲痛,眼里噙着泪水,向先生道别。

但这篇文章并不想写得沉痛,因为,先生是那么一位有趣的老头儿,有着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他去日本讲学,提到欧阳询时,人家问他:您和欧阳询什么关系呢?

他说:肯定是我的前人,不是后人;是不是嫡系,不知道。

接着问:您学过欧阳询吗?

学过。

学得怎么样?

不怎样,有些地方还不错,比如欧阳询“身材短小,相寝陋”,这两个特点,我都学活了。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询

他久负盛名,却也有烦心事。

因为他的字后来假冒者太多,人们要了字,还要照相,以示其真,他开玩笑:我这不成了“插标卖首”了?

他身上有太多炫人的尊号:著名学者、书法家、戏剧家、教育家等,但他都通通不承认,说:“我不过是个教书匠。”

人家称他“大师”,他先貌似不谦和:“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之后认认真真地说:“我是老师。”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然而,这并非他过于自谦或故作姿态,而是他的肺腑之言。不仅仅是因为他从二十岁起都在教书:小学到中学、大学。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中有幸遇到了诸多良师,他们的学识、人格、胸襟无一不春风化雨一样滋养了他,融入他的生命里,最终造就了他。

“老师”始终在他心中有着无比尊崇的地位,是他一辈子最自豪的职业和称号。

他曾自书:“普普通通一教师,平平淡淡自无奇。无奇不意非无意,正是无奇正是奇。”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不谈大师,而来讲一讲“正是无奇正是奇”的“欧阳老师” 和对“欧阳老师”影响至深的几位老师。

01

人生最早的老师当属自己父母。

欧阳中石出生于1928年,祖籍为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县西徐村。关于他的父亲欧阳怀丰,当地有这样的评说:“幼读书,性豪爽,喜交游。”

欧阳怀丰急公好义,曾任一方官员,每年上缴赋税,有的人家实在拿不出来,他就为之代缴。有一年村里失火,烧毁很多房屋,他捐出自家积存的木料、麦秸,帮大家重新盖房。

在慷慨予人这一点上,欧阳中石受父亲影响极深。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少年欧阳中石

他的母亲路兴吾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女性,毕业于护士学校。欧阳中石说,母亲是他最早受益的人。

母亲对他和弟弟的教育无比重视,五岁那年,母亲把他送进泰安城的府衙门小学。进学第一天发生的事,让他毕生难忘。

那时他还一刻离不开母亲。母亲一走,他立马从学堂里追了出来。回家后,母亲把鞋刷子反过来就把他一顿痛打,打到屁股流血。事后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却并不妥协。

路兴吾是严母,更是慈母。

凡是对孩子长学识有益的事,不管生活多么拮据,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她都大力支持:欧阳中石爱唱京戏,她就请先生教唱;他喜欢书法,她就想办法给他找当地最好的老师。

路兴吾很有孟母之风。欧阳中石考入享有盛名的济南第一中学,路兴吾就将家迁到济南,到离家很远的成大纱厂教职工夜校教书。

欧阳中石说,母亲一生仁慈,对人对事格外容忍,从不和人争吵。自幼就“从和善、和平、和蔼这些地方教我们如何做人”。

一生中,欧阳中石无论在哪里,都良师益友甚多;成名之后,他本性如初,人们盛赞他时也都离不开“谦和”或“宽和”二字。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甚至,潘家园琉璃厂署名欧阳中石的“假字画”大量涌现,他也从不计较,他说:就当是另一个欧阳中石吧,只是为他们可惜,其实字也写得不错,却不能署自己的名字。

先生一生“以和为上”。但他的“不争”并非消极退让,是“和”中有“不和”,“不争”中有“争”,那是一种更坚韧更恒久的力量,是和智慧相关的顺应。

02

书法之路上,对欧阳中石影响至深的第一位恩师是一位僧人:武岩法师。

武岩法师精通古文字,擅长书法。1943年,正读初中的欧阳中石求教于他时,法师已年逾古稀。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右)

欧阳中石揣着一点小聪明,把自己的习作不好的放上面,好的放下面,希望法师越看越欣喜。但武岩法师只翻看几张,就对他当头棒喝:“你还不会写字。”

武岩法师告诉他:“你不能只是猛写,要用脑子。”“以后不要在家随便写,要上我这里来写。纸也必须用我这里的。”

接下来的话更让欧阳中石崩溃:“用我的纸是要拿钱的,一张宣纸一块钱。”(当时一袋面粉两块钱)

他无论如何想不明白,本该是慈眉善目、无欲无求的高僧怎么会这么贪婪。

一旁的母亲只是沉默。

再登门时,武岩法师接过钱,拿出一张四尺宣纸,裁成六小张,给欧阳中石其中一小张。

然后写了《兰亭序》中的一个“岁”字,让欧阳中石拿到一边,只看不写!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盯了好久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写过无数遍的“岁”字,却似初见。那起笔、行笔、收笔,越看越有门道,越看越有味道。

他顿时羞愧难当、汗湿衣背。原来真如法师所说:自己还不会写字!

回到家后,立刻研墨铺纸拈笔,刚才看得烂熟的那个“岁”字,一挥而就,满腔羞愧转为狂喜,他从未写得这么好过!

之后,武岩法师把宣纸钱悉数退回。他顿时明白,这是老师的良苦用心:对书法心怀敬意,对待每一个字要去思考、品味、感悟!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数十年后,他给学生讲解书法,常常提起武岩法师。

他说,武岩法师教会了我重要的学习原则:动脑比动手重要。又说,对于书法,我是看得多,练得少,我这看一看,他的就成了我的,就不全是他的啦。

03

1956年,张伯驹牵头组织了一个“京剧研习社”,欧阳中石是成员之一。其中有一个叫吴小如的北大青年教师,与欧阳中石很是性情相投。

吴小如的父亲叫吴玉如,是一位学者书法家。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吴玉如

吴玉如的书法,一派天真烂漫、妙趣横生,业内人士说,他后期书法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

郭沫若惊呼为明人所书,启功自叹不如,更评价吴玉如:三百年没有这等大手笔。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吴玉如作品

欧阳中石从吴玉如身上得益甚多。

吴玉如告诉他不能一味刻苦,要走对路数,路子走对后,还要破除心中执念,学会取舍,学会通变。

欧阳中石很好地领受了老师教诲,前期,他的字酷肖其师,但后来,其行草书,无论运笔、结体、行气,都能形成独特风格,与吴玉如的引导大有关联。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作品

吴玉如素以人品正直高洁著称,他很明白地对欧阳中石说:“我教人不为写字而写字,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要学写字应先学做人,二是写字首先读书。”“倘若做人出了问题,要么学术认识上不去,要么偏执不通,俗不可耐。”

这些话,欧阳中石一直谨记在心,并践行终生。

他的学生后来回忆:先生的特点是包容心特强,很少批评学生,但是严起来又特别厉害。他的严首先在于强调道德,不厌其烦,不厌其细,甚至学生参观李苦禅纪念馆时吃桃子,他都让做深刻检讨。

04

1999年的春晚,才让人们知道了欧阳中石还是一位京剧大师。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演唱《孔明求寿》

先讲一则趣事。

有一天,胡同口的一位裁缝师傅来到他家,非要给欧阳中石做身西装,说:“我已经在您家窗外白听了一年多的戏了,我要报答您。”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排练戏曲影像资料

欧阳中石是著名京剧大师、“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嫡传弟子,几十年来,两人情同父子、知己。

欧阳中石能拜奚啸伯为师,全是一个“巧”字。

他自幼好戏,初中时就成为一名年轻的“资深票友”。1943年某日,去一票友家串门,兴之所至,随口唱了段京剧。

里屋走出一人,满眼欣喜问:“唱的谁的腔啊?”

“奚派《白帝城》。”

“还会唱别的吗?”

“会。”

“来一段听听!”

他又唱了一段《珠帘寨》,那人说:“我教你好吗?”欧阳中石错愕际,主人大笑。这正是当时已名动海内的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奚啸伯

1962年,奚啸伯奉命排演《范进中举》,他抽空回到北京,找欧阳中石商量修改唱词。欧阳中石通宵劳作,字斟句酌加以修改。

奚啸伯读了后,非常满意。在署名时,师徒两人却闹了红脸,奚啸伯坚持要把欧阳中石的名字加上,欧阳中石却坚持这是做徒弟的本分。

奚啸伯对弟子的固执非常生气,但最终无奈,也只能依他。

多年后,欧阳中石追忆恩师,说,这是奚啸伯对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生气。

1966年后,奚啸伯屡受冲击,他虽在信中不再谈戏,却勉励欧阳中石,无论如何,不要放下手中的笔。

1976年春,欧阳中石突患脑血栓,在此期间他惊闻恩师也猝然中风,病入膏肓。5月,欧阳中石病情稍缓,就立马前往石家庄看望师父。

师徒相见,百感交集。临别时,奚啸伯突然让孙儿奚中路拜欧阳中石为师。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右)与奚中路

若干年后,欧阳中石出演奚啸伯的保留剧目《白帝城》,话说刘备为关羽报仇,与东吴交战,兵败后奔往白帝城疗伤,自知不愈,遣人请诸葛亮前来,临终把两个儿子托付与他。

他一开口,掌声雷动,都说他演活了。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 耿其昌主演的《白帝城》

但唯有欧阳中石知晓,其中的情义与悲凉,他有切身之感。

05

“每一个被推升的巨浪,都成就于微澜之间。”

在欧阳中石一生中,他还有过很多了不起的老师。文哲有金岳霖、张岱年、王宪钧、季羡林、周礼全等,诗词有顾随、张伯驹等,他们都给予了他不同的养分,但他自己的老师生涯一开始却并不尽如人意。

1954年,欧阳中石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本已定好要去北京师范大学,但因家庭出身和海外关系,被分到河北。

到河北后,又被告知:你学的是逻辑,我们没有逻辑课,所以你只能到中学。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讲述求学经历

最终他去了通县一所学校,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他就像“万金油”,数学、化学、语文、历史、地理,什么科目缺老师,他就顶上去。

然而命运的考验无止无休。

1972年,在公共汽车站,他为救车轮下的一个女孩,左脚被压伤,久治不愈,从此伤残。

1976年的一天,他在上课时,突然脸部扭曲,“呜哇呜哇”不成言,诊断结果:脑血栓。

1977年,他终于迎来自己人生的下半场:

告别生活24年的通县,拄着拐棍来到北京171中学。此时,他已是半百之年。

然而,在命运安排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到171中不过三年的时间,他就大放异彩。

不是因为书法,而是语文教改。

他的教学历来别出心裁。在教《醉翁亭记》时,他让学生先读课文,学生念“环滁皆山也”,他就画上连绵群山;学生念“故自号曰醉翁也”,他就画上一个醉态可掬的太守。学生读完,他也画完,效果奇佳。

他充分发挥自己文史和逻辑学背景的优势,完全抛开课本,另起炉灶,自成一体。到了第三年,他的学生参加高考语文测试,平均成绩比本区的高中毕业生高出6分。

高中语文老师欧阳中石“火”了。1981年,欧阳中石调入北京师范学院。

1985年,57岁的他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创立了书法教育大专班。

从一开始,他就强调“中国的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如果简单地把它看作一门艺术,那就把它亵渎为一门技术,使它沦为一种没有精神灵魂的躯壳”。

到后来,他的教育理念形成明确的十六个字: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

书法班一问世,就大受欢迎,学界、书界热烈响应,季羡林、饶宗颐、李泽厚、张允和、启功、叶秀山等都先后到校讲学。

之后,他不仅创立了书法专业,还陆续引进了学位,从学士、硕士,直到博士,成立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授课现场

2011年,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开设书法教育课,欧阳中石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的制定者。

在欧阳中石和同仁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书法教育的整体生态环境已然形成。

06

尽管欧阳中石一再否认自己是大师,但是,在人们心中,他完完全全当得起这样的称呼。不仅仅因为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更因为他的高洁人格和广阔胸怀。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国画作品

2000年,欧阳中石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怀念,录制了一套磁带,多半为奚啸伯早年教唱的片段。

他录制这盘磁带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凡是他老师奚啸伯录音出版过的,他一律不唱,凡是他自己学生录音出版过的,他也一律不唱。

前者是尊师、让师;后者是为徒弟留下广阔天地。

201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顾随全集》,请他题写书名,他却写了“顾随先生全集”,落款“中石敬题”。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图/刘相美 《顾随全集》责任编辑

86岁的他嘱咐编辑:“我不敢直呼老师名讳,于是加了‘先生’二字,你们做书名时可以电脑处理一下。”

细心的人们还发现,凡是别人写过的匾,他也决不重写,为的是不抢别人彩头。

也少有人知的是,欧阳中石先生还是一位公益家,这些年来他捐助的数额,大概统计,就达上千万之多。

他在物质丰裕之后,大力回馈社会,济南大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没有一次不慷慨解囊。

他更大力回馈就读过、工作过的学校,从泰安粮食市小学,到博山西冶街小学、考院小学(两所学校他总共待了不到两个月),再到济南制锦市小学、穆光小学,都分别题字、赞助,包括设立奖学金。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题写校名

自然,他更忘不了当年的师友,但这是私人间的事,他自己从来都三缄其口。

故乡西徐,他一生中只待过不到两年的地方,他也在村里修路,修家庙,设教育基金,帮建教学楼。

西徐村回馈捐献证书,还附赠两只灯泡。亦有留言:“感谢您的慷慨解囊,您的奉献如同这盏明灯,照亮了孩子未来美好的前程。”

这朴实简单的话却最有力,是的,当他如火星终于焕然,他照亮了太多人的前程。

07

近些年来,欧阳中石虽年事已高,左跛,右盲,但为了推广书法教育,仍不遗余力,四处奔波。

于他而言,这早已超脱了爱好范畴,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欧阳中石授课现场

这些年来,他教博士、大学生,也给十来岁的小学生上课,和他们开玩笑:“你们够便宜啦,才十岁,就把我六十年的东西学到了。”

这些年,没有人能够计算出他到底上了多少课,教过多少学生。可他总觉得还不够,他生怕很多人对汉字之美无知无觉,“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于欧阳中石而言,汉字已如他的信仰,是他未尽的梦。他把一粒粒种子撒播在人心里,期待终有一天,一粒粒种子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会结果,会繁茂。

不是吗?真正拥有了文字,就拥有了古老民族的精神血脉。

欧阳老师,一路走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