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茶亦醉人何必酒

 小酌千年180 2020-11-16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煮一壶茶,茶香乘着清风散满了一整个屋子,窗外是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斜卧在枕上微捧着本书,是看书中小事,也看闲庭花落。

中国是茶的家乡,在多少个土地肥沃的山水间,一片片茶叶经过土地和手掌的温度,经过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人们相遇。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茶有了生命,也经过千年的流传被人们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农民和文人看透了茶的生长和变化,一句话、一首词,茶的命运也便成了我们的命运

茶的历史悠久,也是因为人们看重了他的功效,历代本草类医书中均提及茶叶有止咳,清热,明目,益思,除烦,去腻,解毒等功效,因此茶成了古时人们对健康追求的媒介。

而现代研究分析发现,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无机盐,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

简单来说,茶因为对人的益处而诞生,也因为对人的益处而流传至今。

茶叶的种类很多,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人们朗朗上口的莫过于龙井、庐山云雾、碧螺春、普洱、铁观音等等。各地的茶叶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制作工序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口味。

一般的茶都经历采摘、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精制最后加工包装成成品的过程。

其中采摘作为第一道程序,更像是一种修行。

半身高的茶树成片铺满山坡,清晨的太阳照在嫩绿茶叶的茶叶上,也照在采茶人的身上。一双眼寻觅着茶林中最清爽的茶叶,一只手将它们从茶树中摘下来,一颗心想着今年茶叶又是好收成。有些姑娘成群采茶便一块儿唱起了歌;有些茶农只是安安静静地采茶,听着时常悦耳的鸟啼声,感受田间的清香和静谧。手被茶叶染了颜色,直到太阳挂在了头顶上,人们才背着满满一筐的新鲜茶叶回家吃午饭。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一天到晚都在喝茶,以茶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在品味一盏好茶背后的甘苦。常常能看到爷爷们端着玻璃双层的的隔热茶杯,杯里泡着深色的茶叶,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生活或是下棋一下就是一整个午后,杯子里的茶叶浮浮沉沉,喝的人的心确实平静的。现代的饮茶文化少了很多形式,自然到如同呼吸一般。

不过,古时的饮茶形式就十分丰富了。对于饮茶文化和审美追求,各个年代都有不同的形式:唐朝品茶谈的是精行俭德,追求的是崇高与朴拙的美学,茶事展现超然脱俗,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宋朝喜欢斗茶,行茶令、茶百戏方式多样,喝茶好似喝酒,追求同伴在一起的乐趣;清代则茶馆风气大盛,茶事逐渐下沉至平民百姓,以市民为主的消费形态形成,茶艺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化。

特别是唐宋文时期文化本就丰富活跃,品茶也十分有特色。

唐朝时期,茶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皇帝赐茶给大臣,有时也以茶犒劳军队,将茶分给将士以示体恤慰劳之意。唐代饮茶讲究色彩调和,追求审美和颜值,以青白瓷器用于煮茶和煎茶,“青则茶色绿,白则茶色丹”。

宋代文人雅士流行“分茶”游戏,诗人李清照便是个游戏高手。所谓“分茶”又称“茶百戏”、“水丹青”或“戏汤”,具体操作的方式是:煮茶是,待茶汤上浮细末如乳,就用著或匙搅动,使茶汤波纹变换处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同在拿铁上拉花,情趣与创意非凡。此时还盛行茶艺表演,使用艺术化的方式使用茶具和肢体表演向人们呈现如何逐一完成煎茶步骤,进而让饮者的视觉获得良好体验。

当然与此同时,泡茶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具体包括陶土类、瓷器类、竹木类、玻璃类、漆器类和金属类等六种工具。

除了玻璃茶具以外的其他物种茶具历史都非常悠久,文化也非常深厚,并且茶具的外观风格迥异,有些很精美,有些蕴含深厚的古朴气息,同时具备美学和使用功能。

辽宁省北票县冯素弗墓出土

侈口玻璃杯北燕(406~436)

玻璃杯因为材质的特殊性很容易做出精美的杯子。元明清时期,中国玻璃器的生产才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全国出现了三个玻璃生产中心:广州、山东和北京。元朝设立了官办作坊瓘玉局,专门用来生产仿玉玻璃器。明朝的玻璃生产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到了清朝年间,玻璃器具受到皇帝和王公大臣的喜爱,康熙时更在养心殿造办处设立专为皇室服务的玻璃厂,此时创制的盖碗后来成了饮茶主要器具之一。

2005年故宫博物院出版《光凝秋水:清宫造办处玻璃器》一书,在《清宫造办处玻璃器目录》中记述玻璃器具187件,其中玻璃盖碗茶具3件,分别是乾隆年间的“透明玻璃磨花鱼藻纹盖碗”,清中期的“浅蓝色透明玻璃盖碗”,“透明玻璃戗金蕉叶纹盖碗”。

浅蓝色透明玻璃盖碗清乾隆

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在17世纪以后,与此同时输入欧洲的茶具以紫砂茶具为代表。紫砂茶具是最著名的陶土类茶具,在江苏省宜兴市出产的茶具是最著名的。紫砂茶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启导了欧洲茶具以及瓷器之创烧。《茶叶全书》中已提到“早在十六世纪,江苏宜兴的茶壶就已声名显赫。欧洲人以葡萄牙字BOCCARRO(大口)称谓它。

这种壶与茶叶同时输入欧洲,作为欧洲最初茶壶的样板。在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对于茶具的制作也来到高潮,各色的花纹和形态的应用,让人惊叹于设计者的巧思。

【清】“白玉轩”款朱泥莲瓣壶

上面的茶壶壶身、壶嘴、壶把,被荷花的茎、叶、花瓣造型包裹,壶盖用梅枝造型。口内设堰圈,盖内嵌。壶底刻“白玉轩”款。壶身呈莲瓣形,莲瓣上饰以花草,莲瓣间空隙处堆塑4只象征“延年益寿”的飞鹤。

壶盖上用梅花的枝叶镂空装点,并用一截梅树的老枝做钮。圈足处环饰一条凸雕水草,壶把匠心独运,用两枝交相缠绕的荷茎做成,生动自然。

此壶雕镂十分精细,既有浅刻,也有浮雕,做工极为繁复,系清初外销欧洲的紫砂茶具。

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和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不仅演化出了中国器道文化,让人体悟茶的韵味,还开掘了生活“文趣雅品”的审美情境,进一步升华了茶文化的人生哲理观与美学观,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茶趣礼仪、淡静雅韵之生活境界。

中国的茶文化中蕴含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与“天人合一”及“中庸和谐”等思想不谋而合,所以经常上千年的发展逐渐整合为一体,实现了良好发展。

比如,我国饮茶者非常希望能通过饮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尽量在饮茶的过程中淡忘自我,充分亲近大自然,进而净化自己的内心,达到超然于凡世至上,从另一方面重新看待世间万物,能够从中感悟大道。

到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愈来愈快,再加上发展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人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始终对生活的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理念更加重要,而茶文化本身就具有绿色健康、保健养生和平和沉静的特征,十分符合这种需求。

因此,面对当下,历史悠长的茶文化在越来越被推崇,希望人们能够在饮茶时体会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气息,想那一颗总是悬浮着的心能够找个温暖的地方安静地待一会儿,让身体在休整一番之后汲取更多更大的能量。

文字/

柚子超甜

图片/

来源网络

参考/

《如何在网络时代对外传播中国茶文化》

李亚磊,贺巍《玻璃茶具的流变初探》

李竹雨《茗香远扬谁为器——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茶具鉴赏(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