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有是否等于买入?关键看仓位

 仇宝廷图书馆 2020-11-16

有一个著名的问题:持有是否等于买入?答案见仁见智。对我来说,这实际上不是一个性质问题,而是一个仓位问题。太多人喜欢股价的上涨,而我更喜欢好股票的下跌。股票的投资价值是随着股价的上涨而不断下降的,理论上股价高于其内在价值越多,持仓就应该越小;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越多,持仓就应该越大。

但在实际中,股价涨得越高,追捧的人就越多;股价跌幅越大,摒弃的人也就越多。大多数人都没有耐心春种秋收,他们想的是一夜暴富,而且习惯性地对那些在播种的人不断嘲笑。只是播种的人知道自己的收获在哪,嘲笑改变不了什么,而在播种的季节只谈收获的人,他们就要祈求上天的眷顾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季节都是好时光。在该买入的时候买入,在该持有的时候持有,在该撤离的时候撤离,这是投资最基本的原则。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市场也有不同的节奏。所以经常会看到别人的股票都在涨,而自己的持仓却持续下跌的情景。这是投资中的常态,甚至是投资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那种总能避过鱼头鱼尾,总能吃到鱼腹最鲜美那块肉的人,属于天才和好运的完美结合,与凡人无关。但却总有些自命不凡的人在苦苦追求这种理想模式,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人宣称一直在拿着大牛股,但其长期受益也并没有如何神奇。其实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所有公开业绩的机构,能有超过20%的年化收益就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奇迹毕竟只是少数,没有太多复制效应。

一个人的收益,当然会受到股价涨跌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他所拿的那只大牛股,是否下了重仓?我知道有人每一轮行情,总能拿到风口上的股票,但年化收益并不突出。这也好理解,如果你把主要行业的龙头股都买入1%,哪一轮行情都不会落下你,但对总持仓收益又有多大意义呢?

我开一个新仓,至少要准备3年以上,所以我对市场的热点一直都不敏感。刚入市的时候,我也是喜欢追热点的,但发现对于只研究了几个月的标的,并不敢下重注,而且持有的仓位在遇到较大波动的时候,由于研究深度不足,真的是很难拿住。

研究不深的股票,运气好的时候能赚一点钱。但对于一个长期生存在市场中的人来说,运气好和运气不好都是相对的,早晚会平衡,只有深入理解了企业的内在价值,才会在运气不好的时候也能赚到钱。

我做投资不会让自己装得太满,不会去挑战极致,更是从来不赌。所以在超级牛市里,我不会去追逐那头疯牛,单边市输给“指数”是经常的事情,因为“指数”意味着是永远满仓的状态,即便我的选股赢了它,也可能会输在仓位上。当然,所有的超级牛市最后都是要崩溃的,谁都可以在牛市嘲笑我,但我更喜欢笑到行情的结束。

而给自己留的这个空白,就是日后可以腾挪的空间了。孤阳不生,泡沫早晚都会破裂,从未例外。不满的时候,就是给自己留下了满(不仅仅是满仓)的机会。善守者伏于九地之下,不满就留下了“伏”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像一个狙击手,连续多日的隐藏,就为了扣动扳机的一瞬间。

除了仓位比例的控制,持仓结构上我也会有严格的纪律。单只个股占总仓位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极端情况下不超过30%,单行业个股占总仓位比例的上限为50%。我的持仓中往往会有波动平稳、波动较大,波动大三种标的,这三种标的的市场节奏会有所变化,这就给内部调整留下了可用之机。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总有资金在往里补,实际上那是对节奏的把握。

今年的情况很复杂,算是仓位内部调整比较频繁的一年,但这种行情也不会经常出现,随着市场整体进入慢牛节奏,以后的持仓会更加稳定一些吧。这种平衡,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设计的,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仓和仓不一样(有的人全仓可能只占他可投资资产的10%,而有的人全仓已经占到可投资资产的200%),钱和钱也不一样(A股大部分投资者的资金不到50万,这和500万、5000万的玩法完全不一样),没必要去和谁比较,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持有是否等于买入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仓位,持有不会增加仓位,但买入会。我喜欢靠下跌赚钱,归根结底是喜欢那种放心重仓的感觉。只有被低估的股价,才会让买入与仓位形成良性循环。而在高估阶段,每一份买入都是对仓位的沉重压力。压力大了,就会变形甚至会坍塌。

大部分人都会在熊市持有,因为被套牢了;大部分人都会在牛市买入,因为看到别人都在赚钱。大部分人,都在股市上赚不到钱,因为他们没有在熊市买入,没有在牛市持有。在播种的时候只想收获,这是一切不幸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