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眼》秋意悲情

 一滴水之二 2020-11-16

秋 意 悲 情

品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在元代的散曲小令里,马致远的《天净沙》总能让悲情升华,总能让别离的人寸肠愁心。《天净沙》是调子的名称,其音乐的题目叫《秋思》。在这首小令中,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这位游子的思想感情,只是寥寥数笔沟化出一幅深秋景象图,正是这平淡无奇的景物,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让读者自然揣摸诗人灵魂深处那种复杂、深厚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认识此诗,我们不妨从语词学、符号学、绘画和音韵学角度作一探讨性的分析:

从语词学角度来看,前三句的句法角度是相同的,每句都由三个词合成,每个词都由两个字组成,但是在每句的三个词中又各有重点。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昏鸦”是重点。枯藤依附与老树之上,而老树又是昏鸦住宿的地方。

“昏鸦”就是暮色降临时的回巢的乌鸦,乌鸦颜色是黑的,这时候天空已近傍晚,从地面往上看,飞着的乌鸦已经变得朦胧迷离,所以叫“昏鸦”。诗人意寓表达,乌鸦即使在天黑时还知道回家的路,还知道有个栖身的地方,而流浪在天涯之人却不知何处是归宿。“昏鸦”实际上是起到和人对比的作用。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是重点”。诗人写出了水流小桥处错落有人家,他们过着宁静而又舒适,惬意而又和谐的生活。而一飘泊异乡之客,由景即情,不知不觉的思念起自己的家园。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瘦马”是重点。诗人把笔墨触及到游子本身。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古道人,西风卷着尘土一阵阵的狂吹着,一位流浪者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在艰难的前行。诗人虽然只写瘦马,可是旅途的疲乏辛苦和流浪生活的艰难困窘已不言而喻,这和回到树上休息的“昏鸦”和衣桥旁水的“人家”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这种语词的反差,表达游子思念家园,思念故土的美好之心,同时反衬出游子的苦痛与悲情。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诗人在第一和第三句中分别用了枯、老、昏、古、西、瘦六个符号诸名,就符号学而言,这六个诸元是“能指”,反映出六种自然客观的现象,符号“所指”,是把这六种自然的客观的现象与诗人的意图以及社会现象,人类情感充分结合起来,融合成一个充实的符号概念。

“枯、老、昏”从“能指”的性质上、情调上和表面的感官上给人以朦胧、渺茫和暗淡的感觉,而在符号概念中,“所指”的内涵和所影射的意境里却蕴藏着悲凉,衰老和死亡。

同样“古、西、瘦”的“能指”给人以迟暮、凄凉和低沉的感官印象。这六符号内涵与辐射的外延一个符号系统和结构下,在意义、情调、色彩搭配交相融合,互相呼应。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则从另一个符号系统来解读,诗人表面上只写小桥下潺潺流水,清澈的小溪旁错落有致的冒着袅袅青烟,安详、谧静的过着美满的生活。

诗人试图运用符号“能指”作用,更好的与符号“所指”达成在图像和语义上的一致性。诗人所要表达的小桥流水有空背后的那种安逸、怡然自得的生活,以及对这种生活的想往和对自身处境的忧伤。两个符号系统和结构虽然不同,但在一个大的符号系统下达成了统一,在内涵一致性的碰撞中,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呼声,显得是那样的凄凉、悲苦、冷漠而又悲壮,使人在潜意识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从绘画角度来看,整首小令共勾出11个不同的画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和“断肠人”。画面分成四组,先从流浪者这个主体视角画“枯藤、老树、昏鸦”,绘画表现要色彩暗淡,情趣单调,画意呆滞、静止,缺乏生命的气息。


唉,一声叹息,再把视野往下,画面中出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一片动感的景象,这就是生活啊,想想自己,还要流浪,还要走向远方,主人公的视野再次抬起,“古道西风瘦马”,流浪者如浮萍,无根无底,想想栖睡在枯藤和老树上的昏鸦,还有一个固定的归宿。画面从主人公的三个视角的比较达到了一种统一,表达了一种流浪者的悲凉心境。

 这三组画面只是诗人和画家所要表述的客观对象,这时另一组画面通过主人公远视,渗入画面,“夕阳西下”,从画面的角度看,画面顿时从暗淡色调变成红色光泽,使整个画面明快而有动感,而且点明了时间。画意却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流浪一天还无归所的悲情。

这10个画点,通过流浪者的高低不同视角,把画面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如果画家在这里落笔,固能给人一幅暮色秋景图,也能表达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情,但不能反映诗人深层的、复杂的、渴望宁静舒适,自叹命运不羁的苦闷心态。前面10个画点是诗人主观意象中的自然,是诗人内心在自然的客观反映,但诗人不在画中只在画外。
如果把断肠人在天涯画入画面,那画面就有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心境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只要在那瘦瘦的马背上画出一位人来,画面的主题由“暮色秋景图”变成《游子秋思图》“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画面错落有致,“横看成情侧成意,高低远近各不同”。

 从声韵学的角度分析,这首小令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声音的节奏美。我们在读较好的古曲诗词时,往往都能感受到一种和谐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感。《天净沙》这首小令在此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前三句九个词,形成整齐而又重迭的排句,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节律感,很容易激发出读者心灵深处的感情节律,从而引起共鸣;二是注重诗的音乐对称美。一首诗,一幅画,一曲歌,无不蕴含着一种对称。这首小令是按照“天净沙”最标准的格律写的,其中六言句子应是: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2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4


第二、第四句,在应当用“平平仄仄”的地方,换成“仄仄平平”,“小桥流水人家”和“断肠人在天涯”都是这样的。而第三句末尾两个字可以是“仄仄”,也可以是“仄平”,这里却使用“仄仄”,使这个句子读起来感到突出。“瘦马”两个字是仄声,而“昏鸦”、“人家”则为平声,从而在音高上形成对称,读起来和谐、动听,给人以高低远近各不同的感觉。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special.zhexuezj.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更新于 11-09
来自作品集《诗向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