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游记】淮安风韵

 灵璧家园 2020-11-16

淮安风韵

文/牛士中

        淮安是一座奇异的城市,她居于长江以北,拥淮河入怀,枕洪泽湖而眠,曾经的黄河故道依旧黄水流淌,盐河、苏北灌溉总渠南北呼应,通济渠、京杭运河遗迹尚在,可以说淮安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她饱经风霜却朝气蓬勃,地处北方却造就淮扬风情。风景如画,古韵悠悠,名人荟萃,又充满现代感,这就是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安。

        金秋十月,穿行于淮安大街小巷,高楼林立,色彩温暖,整齐洁净;车流人潮,却不显噪杂。一切让人感到生活的井然条理,四平八稳。淮安人内心是平和的,对于这样的生活他们幸福而满足。

        淮安充满新意,生机勃勃,绿是现实中淮安的最亮丽色彩。俯视这座水灵灵的城市,绿伴水而生,沿河蜿蜒,拥湖入眠,成就着淮安人都市生活的童话梦想。淮河风景带,里运河风情带,楚秀园,钵池山园,肖湖,勺湖,除了那明眸般的水流和湖水,就是这郁郁葱葱的绿意,让人目及怦然心动。

        我们不妨身入绿中漫游,零距离的感悟这绿的体温。淮河风景带是最好不过的绿的畅想王国。

        淮河,在淮安来说,岁月的年轮上布满沧桑印痕。它曾经风情万种的流着,黄河南迁入淮,又让它面目狰狞地狂舞;黄河重归北方,淮安之淮河就有了故黄河的回忆。

        站在淮河如今的故黄河岸上,黄水依然,而两岸的绿色却倍添明亮。初秋的柳树湾岸堤上,高大挺拔的山柳,遒劲盘旋的水柳,苍灰邈远的洋槐,椿树、楮树、楝树、海棠等,自然而野趣四溢;而整齐矗立的水杉把天地打扮得更加幽深旷远。河边长满芦苇、蒲草,映衬着堤上各种杂树,随木栈道曲折延伸。时令已临十月,天高水远,绿意腾空,在天地间弥漫。清风拂过,绿色起伏,一股秋水的清凉滑过肌肤,林间霎时冷寂。绿色是有形的,随着林木伴河水流动;绿色是有味的,清新幽香渗入肺腑;绿色又是广远的,极目而望,不见边际,极力前行,始终沐浴在绿的气息里;绿又是婉转的乐曲,秋风中奏着不知何时开始又不知何时结束的久远音响。

        有时间可以到淮安森林公园,到大运河畔,到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到古黄河湿地公园,到肖湖、勺湖、楚秀园、钵池山,那里的绿色别有风味。

        淮安是一座绿色充盈的城市。在这里,生活里有着旺盛的生命气息,身体内流淌着澎湃的力量,绿色弥散到人们脸上化成融融笑意。

        悠久与厚重,是淮安的又一个性情。

        淮安因水而生,在风生水起的年月里,淮安成长着,繁荣着,也犹疑着,衰微着,在萎靡不振和风华茂盛之间沿着历史的河流变换着容颜,悠久与厚重浸满容颜上细密的皱纹。韩信在韩侯祠、漂母墓诉说着汉初一段峥嵘历史;枚氏父子在枚亭、枚公河、枚里街张扬着大汉时代气象;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白居易《早发楚城驿》 “荷塘翻露气,稻垅泻泉声”,在发黄纸卷里绣描着古淮安(楚州)田园风光;巾帼女杰梁红玉河下古镇亲执桴鼓抗金传奇宛若昨日;吴承恩在故居里演绎着美猴王大闹天空的不老神话;一代伟人周恩来牛棚式的纪念堂浩然屹立淮安大地上。淮安府衙、淮安漕运博物馆、大运河,更让人在现实的生动画面里浮想联翩。

        淮安的悠久,不仅在历史黄卷中千古流传,更以鲜活的存在呈现于世人面前。淮安的厚重,如同饱经世俗风烟的沧桑老者,从外到内,都不经意间流露。

        走在那些古老石板路上,站在那灰褐色的古老遗迹前,望着那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故居塑像祠堂墓冢,心情肃穆而悠远,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为一座城市的悠久,也为一座城市的厚重。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淮安给人的味道是醇和。

        在淮安,不管在哪儿,耳畔回响的话语,是那样软糯,温和。淮安话既有北方的刚强,又深深糅合了南方水乡气息。言语间不失友好轻松,又饱含练达睿智。淮安人是富有亲和力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淮安密布的河湖孕育了人们的柔婉,这儿人们的醇和也离不开香醇地道的饮食。与其说淮安的味道,毋宁说淮安人的味道,淮安饮食文化的味道。

        到过淮安的人,一定要去孙家面馆走走,不然会留下浓浓遗憾。孙家面馆在淮安有四家,钵池山公园南面一家是其总店。晨曦初现,面馆里便热闹起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一家人决定一吃为快。

        街道洁净而朴素,孙家面馆总店坐落于路西。两层门楼高挑,古色古香,门前亦摆满圆桌。走进店内,地面干净,四人方桌因地摆放。店内左侧一面墙上是菜单,名目不下百余种。面类、烧菜类、鱼类等,令人眼花缭乱。其特色有,软兜长鱼,生炒蝴蝶片,煨脐门,风味烧饼,石锅牛蛙等。我们要了虾肉牛肉面、长鱼面,几个小菜。不一会便摆上桌面。浓郁的香气在鼻畔、在大脑里回荡、泛滥,一种久违的食欲把人的浑身肌肉都拉得紧绷绷的,继而无限的放松,双目不由得紧盯那色彩纷呈的世间珍奇。

        这儿成了色彩的王国,白中微黄,是面条,青中带绿,是小白菜,黑中泛紫,是油亮亮的木耳,灰褐渐黑,是鳝鱼;青黄的蒜黄,浅红片状的辣椒,纯净透明浮动着的油水,还有那麻酥松脆的点心,别有滋味的小菜,让人置身世外,置身味道的海洋里。迫不及待举箸而食,香、辣、微甜、酸爽、清新、鲜脆,悠悠升腾,直抵灵魂深处。

        我们在淮安的五天都是在这种馥郁的味道中一路行来。淮安孙家面馆面点菜品是淮安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一个轻捷的路径通向淮扬菜内心。

        淮扬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南北通达,得益于淮河的东西贯通,得益于淮安优越的地域特产。其选料严谨,做工讲究精细,尤擅长炖、焖、烧、烤,看重调汤,讲究原滋原味,而且精于造型雕刻。更不要说淮扬细点,口味繁多,制作精巧。难怪枚乘在《七发》中就对江淮一带饮食大加赞赏,“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膈,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啜,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经历了两千年的日月酝酿,淮扬菜的境界已高深莫测。

        漫步在这样的绿色中,穿行于如此浓郁地道的淮扬味道里,悠闲地玩味着一座城池的悠久与厚重,天上人间,哪儿还有这样惬意的生活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明代名人姚广孝亦言,“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江南第一州”。淮安名扬天下,名不虚传。

      不辞长作淮安人。

牛士中,现供职某事业单位,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在《中国社会保障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周报》、《农村科技与经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江淮时报》、《新安晚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华理研究生》、《春泥》、《磬乡文学》、《灵璧文史》等发表论文、散文、诗歌等七十多篇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