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运河”名称的由来

 司敬雪书院 2020-08-24

     □ 罗志

淮安是一座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的城市,淮河为她起名,大运河伴她成长,洪泽湖护她平安。时至今日,辉映千年的古运河宛如一条碧绿丝绦串联起淮安市区,淮安人亲切地称为里运河。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市区的南面,开凿出一条兼具航运、灌溉和排涝的新运河,淮安人习惯地称为大运河。里运河和大运河西从市区西北古清口东面的杨庄水利枢纽分流,在市区最东南的淮安水利枢纽汇合。淡妆浓抹总相宜——里运河如小家碧玉,藏在闹市繁华中;大运河则如华彩乐章,千帆竞发争流去。

现在很多淮安老百姓,认为这条穿城而过的里运河得名于在城外新修的大运河,或许为了便于区分。其实,里运河的名称来源是一段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北端自今淮安区北的末口入淮,此后,直到隋代,沟通淮安、扬州的这条大运河一直都称为邗沟。隋炀帝开大运河,重修淮扬运河,因为淮安城属楚州山阳县,所以又名山阳渎。到了元代,里运河的大名才姗姗出现,《元典章》记载:“过淮溯里河,直赴大都”,“里河”指的便是沟通淮扬的这段运河。

南宋时期黄河已经夺淮入海,淮河水量大增,影响漕运,到了明代初年,便在古末口附近修筑五座顺河坝,原来从运河在末口进入淮河的船只改由五坝盘坝入淮。因五坝阻隔,黄河与运河不能直接相通,从淮安老城的角度看,水系便有了“里”“外”之分。这样,从扬州南长江边的瓜洲到淮安城边的这段运河被称为“里河”,而从五坝往外的淮河被称为“外河”。

到了公元1415年陈瑄开辟清江浦以后,里运河不再从五坝通淮河,而是向西在清口入淮。打那以后,“里河”渐渐成为从淮安清口到扬州瓜洲整段淮扬运河的习称。而夺淮的黄河,从开封、徐州往南在清口跟淮河、运河交汇,霸占了淮河下游的河道入海,因此,淮河的“外河”这一称呼也转给了黄河。

到了清代,上到朝廷,下到淮安百姓,运河习称为里河,黄河习称为外河,成为一致的说法。清代诗人姚承望《袁浦》诗即云:“南北舟车界,淮黄里外河”。清代设置在清江浦的江南河道总督衙门下属就有里河厅,主官为里河同知,为知府副职,官秩正五品,据光绪《清河县志》记载,其职责为“管里河工程,自运口甘罗城外河交界起至山宝交界止”,涉及整条淮安段里运河。当然,相对应的也有管理淮安段黄河的外河同知。

由于明清淮安是漕运枢纽、治河要冲,所以不光里河、外河的称呼屡屡见于朝野,同里运河相关的还有上河、下河、中河等相关称谓。上河和下河是一对,上河一般指里运河,下河范围更广,包括淮扬里运河以东的运盐河、串场河等水系。里运河东直到海滨的盐城、射阳、兴化、泰州、东台等地地势要比里运河以西、洪泽湖周边地区低洼,运河泛滥均由此东泄,所以统称为里下河地区。还有所谓中河,乃康熙年间开凿,自古清口仲家庄(今在淮阴区马头镇北)经骆马湖绕过宿迁入皂河,再从皂河入韩庄运河北上山东,避开了数十公里的黄河险段。因为这段河道处于山东运河和里运河之间,地处运河全程中段,故得名中河或中运河。

公元1855年,黄河北归,流入渤海,黄河这条侵淮的“外寇”终于被赶走,里运河最为荣光的时代也随之渐渐落幕。缺少了滚滚黄水注入的里运河,变得宁静和妩媚。建国后,京杭大运河新道的开凿,让曾经“南船北马”“舳舻相连”的里运河不再是世人瞩目的黄金水道,从喧嚣的大闸口到古朴的河下老街,内敛起来的里运河串连起淮安人的文化生活,将那份包容与安逸,流淌到每个淮安人的心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