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木香草堂 2019-03-01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为了寻找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清江闸,我们来到淮安的清江浦。这里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既然和大运河有关,那它必然有一段历史渊源。

清江浦河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通由邗城(今扬州)茱萸湾至淮安末口(今淮安河下古镇)的邗沟,沟通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淮安和扬州开始兴起。隋代,邗沟成为贯穿大运河的重要部分,称山阳渎。

隋唐运河泗州(在今盱眙境内)至山阳(今淮安区)段利用了天然淮河河道,淮泗水交汇处清口与邗沟入淮处末口间的淮河航道为一巨大弯道,史称山阳湾。这段航道地形复杂,水流湍急,舟船多有沉溺之患,被往来舟楫视为畏途。

到了宋代,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淮南转运使乔维岳为避开山阳湾之险,在山阳湾南侧开凿复线运河——沙河运河,由末口至大清口对岸磨盘口入淮,使得来往船只可以绕开水流凶险的山阳湾段,从此“免风涛覆溺之患”。沙河即为清江浦河的前身,在宋代承担了重要的漕运作用,元朝后逐渐淤塞。

    明初江南运河到淮安后,因淮河与运河水位有落差,通淮末口建有土坝挡水,所以船只不能直接通淮河。洪武三年(1370年)淮安知府姚斌开菊花沟通淮,于淮安(楚州)新城东门外建仁坝,过往船只只能车盘入淮(船只过坝,先卸空货物,用车将空船运过坝,称之车盘)。永乐二年(1407年),陈瑄又在新城北门外建义、礼、智、信四坝,合仁坝共为五坝。并规定漕船经仁、义二坝过往、官民商船由礼、智、信三坝通行。车盘过仁、义、礼、智、信五坝后,才能入淮河而达清河(古泗水别称),劳费十分巨大。

    永乐十三年(1415年),平江伯陈瑄走访当地百姓后得知,城西管家湖西北,距淮河鸭陈口二十里的地方,是宋代乔维岳所开沙河的旧渠,宜凿为河,可引湖水通漕。于是陈瑄修疏沙河,名清江浦河。陈瑄在河上设移风、板闸、清江、福兴、新庄五座节制闸,使得 “河水常平,船行自易”。从此,运河船只南往淮河驶向江南杭州,北通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京杭运河全部畅通。在清江浦河的两侧兴起了新的城镇,便以河名“清江浦”命名。这时运河的交通枢纽由末口转移至清江浦-清口一线,一座运河名城由此诞生。

由于黄河的泛滥与治理,京杭大运河总是在通航与断航的交替之中。特别是淮安一段更是处在梗阻的位置。

明中叶黄河全流夺淮后,由于闸座不能启闭,黄河水内侵清江浦河道,以致“伏秋水溜,漕舟上闸,难若登天,每舟用纤夫至三四百人,犹不能过,用力急则断缆沉舟”,危险很大。淮安以北的京杭运河迂缓难行,以南则顺通畅达。以淮安为界,大运河的南北漕运能力非常悬殊。

因淮安以北运河运能有限,清朝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须在此变换交通方式,即往北乘车马,走陆路,往南乘舟船,走水路。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清江浦建石级码头。除运粮漕船、贡品船与巡河官舫外,一般旅客货物由南而北,均至石码头舍舟登陆,渡黄河至王家营换乘车马,踏上通京大道;由北而南,则至王家营弃车马,至清江闸下石码头登舟南下。据清雍正年间的一份奏折称,仅在石码头领有营业执照、专为往来行旅服务的脚夫就有约12000人。另据《王家营志》记载,乾隆年间,清河(淮安旧称)迁治清江浦,又“改设马号于王家营”,并“列墩置戍以护行旅”,是为“清口驿”。“自镇至京,一千八百六十四里,为站有十八”,此为“通京御道第一驿站”。

这一换乘方式被称为“南船北马”。石码头和王家营为“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地。江南源源不断的物资船运抵淮安后,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北上,只有改为车马陆运;大量的北方人士乘车马抵淮安,休整一番之后,乘船南下。大量的人员、货物要经过这里“一停”、“一顿”、“一周转”,“船一靠岸,千车万担”。因此淮安城里货物丰富、仓储发达、各色人等汇集、市井尤为繁华。清江浦的石码头被称为“九省通衢”而名扬全国。此时的淮安,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历史上最为鼎盛时期。乾隆四十年(1775)清江浦人口高峰时曾达54 万人,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

至咸丰十年(1860),捻军攻克清江浦,烧毁所有衙门和豪门大宅,清江浦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盛况不再。

1958年,国务院提出分期治理京杭运河的任务和统一规划。淮阴至淮安段选线原有两个方案,一是利用老里运河拓宽,另一是开挖新河。由于开挖新河距离城市有适当距离,可裁弯取直,缩短航道,有利于航运,有利于城市港口扩建,且拆迁少,施工方便,所以选择了从淮阴船闸至淮安灌溉总渠段,全长18.94公里,开挖新运河。工程于19599月中旬全面开工,于当年12月底竣工。新运河段开挖后,人们习惯把淮安船闸北至淮阴扬庄段称里运河或古运河,新开运河及淮安船闸以南河段称大运河。

留在淮安城区的一段,即如今的里运河,终于卸下“水运”之职,成为一条集休闲与旅游的城内景观河。清江浦位于里运河之中,被选为新打造的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起点。

这里的古迹基本无存了,或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或因城市建设而被拆除,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建于明初的清江闸,在1939年日寇入侵时被炸毁。1946年由苏皖边区政府予以修复,后在上面复盖水泥板,改闸为桥。同年为纪念因飞机失事而牺牲的王若飞同志而命名为若飞桥。

石码头遗址在2007年被列为淮安市十大历史文化古迹之一,石码头附近修建了“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石碑(见题图),以此纪念那段历史。

    我们离开清江浦时,正值华灯初上。在中州岛易地新建的清江浦楼,河边复建的国师塔,在日落后天空宝石蓝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清江浦正以另一种形象向世人展示曾有的辉煌。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清江闸,如今的若飞桥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御码头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里运河(淮扬运河)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清江浦记忆馆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清江浦楼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里运河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国师塔

淮海行——运河古今——南船北马清江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