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地:淮安

 zqbxi 2023-04-04 发布于江西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境内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时置县,境内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邻江近海,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淮安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大运河的扬州至楚州段),沟通长江、淮河,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 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的大部分)、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淮安人民蜂起响应。著名军事家韩信即于此时仗剑从戎,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年间,市境内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淮安市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隋唐五代时期    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其间大运河的开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的盐运又兴。楚州、泗州(今盱眙县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也素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     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宋元时期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如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著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著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著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时期    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阳县。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又兴,境西北清江浦也随之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淮安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著名经学大师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山阳县更名为淮安县(今淮安区),清河县更名为淮阴县(今淮阴区),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淮安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新四军军部 、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 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殉国的壮烈事迹。 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

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

历史文化

建城史

最早的是秦甘罗城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淮安史略》记载:淮阴在“秦灭楚以后,曾作为上卿甘罗的封地,在这里筑甘罗城。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又以这里作为淮阴县的治所,其辖境东达黄海之滨。”当时整个淮河下游以南的今日淮安、盐城及南通的一部分,都是淮阴县的区域,与当代的淮阴县、淮阴区的区域大不相同。

淮阴市碑

《咸丰清河县志》载:“清河(即淮阴)旧城在大清河口,宋咸淳九年,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所筑也。元泰定中河决城圮。县尹耶律不花请迁于河南岸甘罗城,地僻水恶,居民鲜少。天历元年,达鲁花赤哈麻再迁小清口之西北而无城。至元十五年,兵起筑土城三面,周六里有奇,有东西北三门,无雉堞楼橹,因河为池,制度简陋。明季之乱,再徙甘罗城,不久复旧(指清河县城在清初又恢复到小清口之西北)。入本朝(指清朝)来百余年间,中遭荡谲,谋迁渔沟,或曰度罗家荒而城之,议废格,不果行。”“今新邑(即清河县治所清江浦城)九十余年矣。”《淮阴史事编年》载:“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至今年是153年),漕督吴棠奏准朝廷,得以拆用河湖堤岸砖石,修筑清河县新城(即新清江浦城)于南岸,凭河为固。城周长1273丈,高1.8丈,建城门四座。”由于城址多次变迁,甘罗城早湮没,清江城历史短,都不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所以没有列入。

胯下桥

待考证的韩信城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淮阴市文化局组织文物普查时,对城南乡境内韩信城遗址作过考证研究。清代《太平寰宇记》:“信本此县人,其冢宅处并存,受封为侯,因筑此城。”当时经有关专家研究并汇报请示省和国家的文史主管部门,经审定认为这一说法不符合西汉初年的历史事实。《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高祖六年,高帝刘邦贬韩信为淮阴侯。”罪名是“楚王信谋反”,窝藏“项王将锺离昧”,即被取消楚王封号封地,降级封为淮阴侯,“徙韩王信太原”。淮阴侯府不在淮阴,哪能在淮阴筑城练兵呢?汉初强化高帝集权制,因功封侯者是否有兵权,由高帝刘邦钦定。在韩信为楚王时回故乡淮阴,《史记》和《汉书》都没记韩信筑韩城之事。被贬为侯的韩信如果筑城练兵,即重犯谋反的死罪。所以当时对此遗址存疑,只作为市级文物遗址保存。

连续时间最长的淮安城

《淮安史略》载:“ 安的前身”。以此为起点计算,淮安旧城、新城、三城连体的淮安城建城历史应为2560多年。《淮阴史事编年》载:公元“405—418年(晋)义熙中:“始筑山阳城”。

吴王夫差筑邗沟伐齐

后世的史书上对山阳城记载得清楚的是郦道元,在《水经注》所记:中渎水(即古运河邗沟)“自广陵出自山阳白马湖,迳山阳城西,即射阳县之故城也。”这一记载与晋书所记仅隔50年左右,证明此前早已存在山阳城“即射阳县之故城也。”

淮安三城建筑模型

《运河之都淮安》一书的《淮安三城新夹旧》又记载:“淮安城分为旧城、新城、夹城,俗称'淮安三城’。三城之兴,各有起始,而以旧城最早。旧城始筑于晋安帝义熙年间,唐、宋屡有修治。”以公元408年计算,今年正好是1600整年。《壮丽东南第一州——楚州》记:“山阳郡的建立,使山阳城在历史上真正以一个府郡一级的城市,第一次成为苏北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淮城之根山阳城建城2500多年史,就像清江浦开埠600周年一样,是历史时间的概念。《淮阴史事编年》记载:公元1433年,陈瑄“永乐初,以平江伯充总兵官督海运。后罢海运兴漕运,疏清江浦河,创淮安常盈仓,督造船厂,更民运为兑运。清江浦兴起为重镇,陈瑄有开创之功。”从陈瑄“疏清江浦河”到去年纪念清江开埠,不仅时间不是整数600年而是644年,又因为河开成必行船,有船必卸货,又不像现在要举行开埠典礼,所以很难准确算是哪一年开埠的。600年只是一个大约数。

漕运博物馆

尽管现在淮安市范围内区划与地名多次变迁,但是,新淮安市根之一是淮城的历史事实没有改变。见于史料记载的淮阴名比淮安早。山阳、射阳、淮阴、清河的区域也变化较多,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当时统治者根据水陆交通的情况,从有利于进攻和防守的军事战略地位而确定区域和治所的位置与命名。淮阴首次作为县名较早,是公元前223年。

淮安运河

大运河淮安段全长68公里,航道等级为2级,水质稳定在三类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包含2处遗产区(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1段河道(淮扬运河淮安段,包含里运河、里运河故道、古黄河、中运河、张福河)5处遗产点(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遗产面积的七分之一。

经典美食

淮扬菜

淮安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佳味之美”之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泽民主席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有淮扬菜上桌。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的淮河区域,“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的扬子江(长江)区域。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淮安、扬州、镇江三地位于长江南北,淮扬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淮安菜

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这“制度”之中,就包括饮宴规格、规矩。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淮安(即当时淮安府治山阳县,今楚州)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乾隆、嘉庆年间,有关淮扬宴席的记载更多。

淮安茶馓

淮安茶馓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美食名点,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专家考证,屈原在《楚辞》中写的“粔籹”就是最早的馓子,汉代称“环饼”。淮安茶馓制作始于唐代,盛名远扬于明清,1910年,获得南洋劝业会铜质奖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三等奖,1930年获国际巴拿马赛会金奖。“淮安茶馓”已作为省、市非遗项目和国际域名注册加以保护。

文化节

方言

淮安地处江淮方言区,属于北方方言区与吴越方言区的过渡地带。淮安语音,有“淮平子”之称。南称蛮北称侉,而淮安的语音也就是不蛮不侉的意思,相对较平。淮安内部来说,南部县区方言,具备典型的南方方言特征,入声词汇众多,无卷舌音,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难以听懂,而北部县区,北方方言色彩开始呈现,一些词汇、发音有别于南部县区,并开始出现卷舌音。

戏曲

淮安北部流行粗犷、豪放的淮海戏,而淮安南部则流行较为柔情的淮剧。两个剧种都是“淮”字打头,然而唱腔风格各异,淮海戏与流行于安徽的泗州戏、徐州和鲁南地区的柳琴戏,同属拉魂腔;而淮剧起源于盐城,又名江淮剧,以盐城一带方言为基调,故显得柔情。

建筑

淮河以北的地区多干旱,以土墙草盖四合院为主,多施以红色瓦片;而以南建筑多为U型、L型主房,厢房结构砖瓦房多,并施以青黑瓦片,在淮安古城区,还留存着大量的青砖黛瓦的民居建筑,具有典型南方特征。在婚俗习惯上,在淮河以北的宿迁女孩出嫁通常下午进门,而在淮河以南的市区则保持上午进门的惯例。

淮安民居

明清时期,漕运铸就了老淮安的繁华,城内诸署驻节,各种等级官式建筑占据城内要处,地主豪绅们更是争相构建自己的豪宅园庭,点缀其间,相连成片,正是这段时期,老淮安传统建筑建造技艺与城市的繁华同时达到顶峰。

老淮安民居的特点简朴、低老淮安民居系出徽派,且拥有典型的淮扬地区建筑风格特征:清缝起墙、小瓦现顶、檐口连角、鐍以铁锔,包括实、漏正脊、无起翘的垂脊(大型庙宇祠堂建筑除外),正脊两端加以卷草吻翘飞,脊中腰花琢以浮雕卷草花纹或吉祥文字,房屋建筑正脊两端多建有圆形单峰山墙,并以院落相套,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风貌,突显其鲜明的建筑特点。重重院落相套、堂屋高大、建筑装饰秀气都是老淮安民居建筑的重要特征。

硬山式建筑老淮安民居建筑主要为抬梁结构硬山式建造。古建筑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的屋面只有前后两坡,山墙与屋面相交并把檩木梁架封砌在山墙以内。

严 谨老淮安的民居建筑中多以四合院形式出现,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着理想和秩序,也渗透着主人的文化思想。围合而不封闭,庭院又扩展到了内部,使房屋摆脱了围护结构的制约。开放与围合、封闭与通透让宅院充满活力。老淮安民居建筑在拐角突出的地方将90度的角抹成圆弧形,只为减少他人走到这里时碰伤,是一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表达了古代人和人之间的友好和相互尊重的美德。此特征老淮安众多民居建筑中均有体现。

实 用老淮安的传统民宅都是以砖、木结构为主,木结构为房屋的框架,每进常见为三间,进深一般为七架,檐高三至四米。居住的房屋通常朝南,其堂屋多为敞厅,还有隔扇门可装可卸,堂屋北侧又有隔扇,绕过屏风可进入北门,进入后宅。由于老淮安空气潮湿,四季雨多,部分宅院降低出檐,设外走廊,这样正屋将处于阴暗之中,既可遮阳又能防雨。

精 巧:注重砖雕、木雕以及石雕老淮安民居建筑常以二至八进为主,在装饰上重以砖雕、木雕以及石雕,砖雕由明代徽州窑匠鲍四首创于老淮安,常见于门庭、窗庭之上,老淮安最为精美和典型的砖雕作品即为清末广西按察使秦焕宅的数座门楼砖雕精品,堪称一绝,苏北罕见。

兼容并蓄老淮安自古就是南北的咽喉重地,隋代后又成为江淮地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尤其在明清时期,老淮安作为全国漕运指挥中心和主要盐业集散地,持续了近七百年的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富甲一方,官、商云集,文人、骚客汇聚,城市的繁华与社会的和谐,又催生了园林艺术的繁荣发展。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老淮安人除了沿袭鱼米之乡的特征以及饮食习惯有别于北方以外,建筑风格也深受南北之影响,既有南方之秀,又有北方之雄,独树一帜。

民居建筑与其他历史遗存文物一样,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遗留,任何一座民居建筑都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工艺、艺术、风俗、习惯以及人文意境的结晶,也是城市个性、特色和魅力的形象载体。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民居建筑则是当时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老淮安民居建筑在千百年的风雨之中,面对动荡、战乱、自然以及人为破坏,至今完整保留下来的,依然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风景名胜

淮安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馆藏文物4万余件,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达50多处。2014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淮安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之一,共有2处遗产区(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河道1段(淮扬运河淮安段)、遗产点5处(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被列入。淮安积极开发运河文化旅游,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建设,争建“中国漕运之城”、“世界运河之都”。

淮安自然景观优美。有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

淮安人文景观众多。里运河文化长廊、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周恩来故里景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古淮河生态文化园等一批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对外开放。

“江淮名城越千年”,淮安——这座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端的城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有人说,淮安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其中有“运河之都”美誉的淮安,“因运而兴、因运而盛”,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从古时就被大运河赋予了生命,成为中国南北漕运的“咽喉”。水是这里的灵魂,“一城古迹半城湖”。

然而,成就淮安“运河之都”称号的是名闻遐迩的清江浦。公元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时任朝廷督运总兵官陈瑄沿北宋沙河故道开凿了清江浦。

清江浦的开埠,对于运河全线漕运的畅通、明清时期淮安在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的奠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粮储运中心、盐榷税务中心、漕船制造中心 拥有“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名。

清江闸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康熙六次南巡,都要到闸上走走看看,关注漕船的安危。这座石闸也是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精华的部分,是陈宣在开此河时所建的四座闸中仅存的一座,也是现在整条京杭大运河上保存完好、古老的石闸,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清江闸作为一处重要的遗产点,被列入了名录之中。

淮安将把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存最集中、文化特色最鲜明、文化氛围最浓烈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作为舞台,这里除了世界文化遗产清江大闸,还有文博场馆淮安戏曲博物馆、陈潘二公祠,宗教建筑斗姥宫、国师塔等,还有御码头美食一条街、文庙古玩市场,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娱乐的最佳打卡地。下面就跟随我去逛逛吧。

进入景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于慈云寺北侧的国师塔,这是为了纪念顺治皇帝的老师玉琳国师所建。现在看到的是复建的国师塔,八角飞檐,形态端庄,气势宏大,成为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新旅游景点。如果你想俯瞰整个景区,可以搭乘电梯上国师塔上一览无余。

淮安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全长32公里,沿岸风景优美、人文景点众多,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承载着淮安千年的运河文化。这里面陈潘二公祠不可错过。

二公祠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祭祀中国历史上漕运总督任职第一人,明朝平江伯陈瑄。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谕以明万历年间河督、“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与陈瑄并祀,官员春、秋致祭,"用昭崇德报功之典",称陈潘二公祠。

原址位于光华化学厂内(现淮阴卷烟厂),2007年,淮安市政府决定在清江大闸南堍复建陈潘二公祠兼作大运河名人馆。通过雕塑、碑刻、文字、影像等展示陈瑄、潘季驯治水业绩和相关水利知识,并在祠堂两侧回廊,集中展示54位中国治河历史名人瓷盘肖像。而在大堂与门厅两侧绿化带内,还有宣德八年(1433)和弘治七年(1494)圣谕祭祀石碑两通。

除了陈潘二公祠,这里还有个吴公祠。这里吴公就是集军、政、漕、河、粮、盐六权于一身,清代漕运史上握有实权的总督,晚清头品顶戴的封疆大臣——吴棠。李鸿章曾誉吴棠为“天子知名淮海吏”。翰林院编修钱振伦这样称道:“为民慈父、为国重臣 、天下治平第一人”,由此可见吴棠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吴棠在淮自清河知县起至漕运总督历10余年,治水赈灾、抗捻筑城、保境安民、修建文庙大成殿,创办崇实书院,屯田养兵,政声卓著,成为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紧邻吴公祠的则是清江浦斗姥宫。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道教神祇斗姥,又称斗姥元君、斗姥天尊,系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及北斗七星之母,是充满母爱、消灾解厄、保命延生之神。其中非常有趣的是“占卜馆”,游客求签测字,由仿真机器人做出解答。

斗姥宫内还有栗大王庙,是清道光年间为祭祀治理黄河专家栗毓美而奉旨所建。清代治河专家,“抛砖筑坝法”发明人栗毓美,督河五年,黄河无大水患。他为官近40 年,所到之处兴利除弊,政绩斐然。道光帝赐谥恭勤,赠太子太保衔,入京都名宦祠。林则徐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后人修建祠堂祭祀,拜其为“河神”。

最后一个要打卡的地方就是清江浦地名的标志——清江浦楼。这座明三暗五楼阁式仿古建筑,飞檐翘角,巍峨壮观,是登高远眺、观赏里运河风光的绝佳处。清江浦楼内展陈有清江浦楼记、乾隆南巡错题 “清江浦”的场景及“名人咏淮安”互动题诗墙。

华灯初上,当代淮安人通过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把清江浦的兴盛之景、繁华之所、绚丽之美次第呈现。重现康熙描绘的“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的盛世清江浦之景。大家不妨乘着古色古香的画舫,沿着里运河顺流而下,进入如诗如画的美景里,陶醉在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夜色中。

著名人物


淮安名馆名园

堂名文化,始于宋代。一些文人雅士喜欢把“堂名”署在诗文书画作品上。再后来,一些特立独行的人干脆自己命名一个“堂名”,在文化交流签署使用。实际上,这些爱好风雅的人士已经把家族的“堂名”,逐渐演化为个人的“斋名”,文人书斋所取之名,拓展了“堂名”的称谓。常见的有堂、斋、室、屋、楼、房、馆、阁、轩、舍、庐、亭、庵、园、庄等,统称为“斋馆堂名”。


“斋馆堂名”,一般由文人自己拟定,所以能反映出文人的志趣、爱好等个性因素。如清中期淮安人任瑗,取孔孟及宋五子书塾,复精辟研久得圣子之要领,辟一室,额曰:“六有轩”。清末淮安河下王鸿翔翰林,搜的砚台二十二方,遂称其书室名曰:“二十二研斋”。


淮安新城河北靳璧星茶坡的“茶坡草堂”;淮安淮城的阮学浩“勺湖草堂”;淮安新城东门的阎牛叟“眷西堂”;新城阎修龄的“嘉树轩”;驸马巷张养重虞山的“古调堂”、刘昭华的“绿筠草堂”;南市桥陈阶之“晏鸟草堂”,乐六舞之“昙庐”在南市桥;河下菜桥刘佥事刃庵的“思园”;萧湖黄甫及鸿胪阑岩观察的“止园”;郭家墩徐山琢侍郎的“华平园”、“容园”、“岭云阁”;西长街邱象升侍读的“南斋”、“西轩”、“玉蕊亭”;河下湖嘴大街倪天章的“一草亭”,湖嘴张泗水的“漪园”,湖嘴杜湘草的“绾秀园”、“挥簏亭”、“如如室”;管家湖杜湘草的“天心水面亭”。

刘谦吉之“一篑园”在河下茶巷。先生号六皆,康熙甲辰进士,任思南府,迁山东提学佥事,期满以老启归,构一篑园,吟咏其中。康熙四十二年,仁庙南巡,佥事迎銮,时年八十一岁,御赐“雪作须眉”额,遂自号“雪作老人”,年八十七卒。

淮安张鞠存吏部检讨的“曲江楼”、“云起阁”在萧湖。时程爽林孝廉、程明经嗣立,聚大江南北耆宿之士,会文其中,以金坛王罕皆、耘渠两先生,长洲沈归愚先生主坛席。吾淮周白民、刘培元、刘培风、王素园、邱庸谨、邱重慕、边寿民、戴大纯及程嗣立,称“曲江十子”云。有《曲江楼稿》风行海内,时寰宇升平,人文蔚起,河下又当南北之冲,风雅之彦,道出清雅);吴慎公之“梅花书屋”,在河下打铜巷(名宁谔,邑庠生,与从兄静公孝廉宁謐,皆以文章名噪曲江楼。三吴名宿,分题角艺于梅花书屋,慎公先生称巨焉。

程征君水南之“菰蒲曲”在伏龙洞。先生名嗣立,原名城,廪贡生,乾隆中举鸿博。兄爽林孝廉,即曲江楼主人也。漕督常安《驻淮集.游菰蒲曲记》云:“淮城西北五里,为程子风衣之菰蒲曲。予于辛酉暮春往游焉。如门,小桥绿柳,有山林之气。坐其室,几案图书,无不入古。堂之右,穿修廊,入方亭后,绿牡丹一本,色如绣球之新。一时文人士群为诗词以识其异。迤逦而北有楼,楼上悬观音大士像,即风衣手绘。色相服章,对之肃然。楼外数树数株,中有银杏,高三丈,大可合抱。”

程巨函先生之“懋敷堂”宅内厅事也,在淮安河北绳巷。堂五楹,前廊后厦,宏深峻丽,归氏宣光书额。厅后正房数十间,后楼宏阔,栋梁以柏之。西偏有园,园有楠木厅。余房曲折幽深,引人入胜。先生名鼎,岁贡生,考授州同知。其孙政扬,官山西河东道,以甘肃监事,牵连籍没,宅入官,为淮北批验大使署。道光初,大使林某,议改淮北运道。倚盐为生者,集累数千人,各持香哄于署,遂毁。楠木厅火一昼夜,香澈四野。大吏为按诛首恶,林亦罢去。未几,而纲盐废矣。壬寅,修郡城,程族请以宅归公。庚申捻乱,复修郡城,王雨山漕帅从程族之请,撤料助工。潭潭巨宅,遂夷为瓦砾场矣。毁之时,河下同人,请以后楼木修天兴观。会郡署大堂(即淮安府衙大堂)火,即以中进“懋敷堂”厅事料物修复。

嘉靖戊子举人相栋之“梅南堂”南临萧湖,在河下竹巷之南,相栋六世孙名堂,字希文,乃吴揖堂先生舅祖也。揖堂先生称其:“临湖而居,杂莳花树,即颜之曰:梅南堂。

程吾庐副使宅后之“寓园”,一名“可园”、又名“可以园”,在河下竹巷,后门在柳家巷。从厅事侧,由山洞入,迤西高楼,雕栋朱栏,有飞云卷雨之势。垒山为垣,周遭不断。红桥十丈,池宽而深,通金家桥,活水源源而来。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亭下松树竹石,有狮子石,盘空矗立。敞厅三楹,曰“平远山堂”。西有“樵峰阁”,有横列三椽曰“荫绿草堂”。后有“香云馆”、“殿春轩”、“半红楼”。东有长垣洞辟,横廊三楹,白石铺地。有合六间为一间者,曰“揽秀”,为菊部征歌地。“揽秀”西有门,署石曰“寓园”,梁山州先舟先生书。“揽秀”东,高楼一带,中有一楹跨街,接东向大楼,三面朱栏,名“跃如”也。楼下敞厅数楹,院中芍药一砌,即“殿春轩”。旁有箭道,即射圃也。“揽秀”后,有楼四围,名“涌云楼”。又有“澄潭山房”,两淮都转运张乐斋副使假期馆消夏,刻有《澄潭诗社图诗》。程吾庐副使,名易,字圣则,候补两浙盐运副使,署嘉松分司、石门之县,乞假归。与漕帅铁保、河督徐心如、暨板闸榷史某公相契。嘉庆元年,赴千叟宴。

程镜斋先生别业之间“荻庄”,先生名鉴,字我观,安东诸生,秋水刑部胞弟也。园在萧湖中,门在莲花街,有亭曰“补烟”。厅事五楹,面南依水,颜曰“廓其有容之堂”,高凤翰书。迤东接小屋一,背临修篁百竿,曰“平安馆舍”。东三间曰“带湖草堂”,堂外有池,回环种荷,淮安知府王梦楼为题额。西房三间曰“绿云红雨山居”,依山有阁曰“绘声阁”。西有船房曰“虚游”,王虚舟先生篆金额。壁嵌《五老宴集处》石碣。园中紫藤一株,夭桥三四丈许。中有土山,山有峰石头。依山数楹曰“华溪渔隐”。山后为“松下清斋”,又屋三楹,题曰“小山丛桂留人”,铁冶亭漕帅所书也。有“香草庵”、“春草闲房”八九间诸处。黄叶村先生写《荻庄后图》,共有六咏。此园三面临水,芦荻萧萧。程沆太史告归后,于此宴集大江南北名流,拈诗刻烛,一时称盛。大诗人袁枚题云:“名花美女有来时,明月清风没逃处。”

程沆太史书室“情话堂”在河下湖嘴大街宅后。东偏有屋三楹,旁有“瓶花馆”、“晚研堂”诸处。程沆,号晴岚,行四,程镜斋先生四子。晴岚先生,由举人官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癸未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充方略馆篆修官。告归,自吟其中。

程仲民先生“宝善堂”,在河下梅家巷。先生名晟,号磬村,附贡生,候选布政使理问。“宝善堂”为其宅内厅事,先生自书也。堂侧有园,迤南有“思过斋”、“将就室”、“卧云阁”,尹望山相国所书也。又有“满玉壶堂”,其中廊榭回复,曲折深邃。

程春塘部郎“耘砚斋”,在河下竹巷状元楼西。为春塘新居之书室。部郎,名世椿,号庄树,廪贡生,候选员外郎,蔼人太史元吉父也。因湖嘴旧宅狭隘,卜居此宅。有“咏歌吾庐”、“道凝堂”、“吟青楼”等处。太史告归后,于室之西偏,置“春草轩”、“清芬馆”、“茶话山房”,每与诸昆弟饮酒赋诗。

汪隐园之“道宁堂”,在河下湘家湾路南。汪氏自尧仙公由徽迁淮,三世至隐园公,卜居此宅。“道宁堂”其大厅也。道光帝师汪文端(汪廷珍)生于此。文端公通籍后,在京师寓斋曰“实事求是斋”,而“道宁堂”售于他姓。

程友章明经之“可止轩”,在河下罗家桥畔。明经名成文,廪贡生,由竹巷迁居此。大厅为“春和堂”,旁有花圃,山石周遭,内有瀑布,绕屋而行,深房曲室,亦园林中之佳境。

程秋岩明经之“高咏轩”,在河下高家巷。明经名世桂,与兄云松学薄,分行盐务。轩极壮丽,正厅为“静寿堂”。左为“沃兰轩”,右为“高咏轩”。竹树山石不多,颇饶明瑟之致。明经貌极魁梧,识者之远大。

杨寿恒先生之“为谁甜书屋”在莲花街。为先生读书处也,与兄寿颐俱名震胶庠。先生与汪文端公、吴蔗田刑部广文友善,后迁于灵惠桥南。

骆腾凤学薄“亦适斋”在河下安乐里。为先生著书处,学薄,字鸣冈,世居新城,后迁于此。以辛酉拔贡,中本科举人。屡困春官,晚以授徒著书为乐。善著文,刊有《亦适斋制艺》行世。以大挑二等,授安徽舒城教谕。时太夫人九旬外,告养归。漕帅魏廷珍,延主美丽正书院讲席。太夫人百岁时,奉旨以“贞寿之门”旌之。学薄即归道山,太夫人始卒。

刘庭桂先生之“慈和轩”,在河下菜桥巷内。先生,邑庠生。嗣子元方,道光丁酉拔贡。其室辟一楹,名“慈和轩”,中有竹数十竿,冰梅一株。屋虽不多,地极幽僻。

程秀岩司马藏书处“培兰书屋”,在河北大绳巷市口,后移火巷宅中。司马宏楫,捐职州同知,由徽迁淮。

陈丙先生养真室“潜天坞”,在河下竹巷广福寺南巷内。屋二楹,院有小山,峰石层累而成,文竹数百竿。东西有廊,旁穿一井,自题室曰“潜天坞”先生晚号“老不”。

黄叶村先生作画室“退一步轩”,在河下竹巷魁星楼东,陈曼生司马题额。先生与兄景韩,弟即先外舅灼亭公炯,俱善画,先生画尤精。少从吴子野先生游,又得程蔼入太史家所藏名人画,深思力学,遂成名手。周止庵师称其聪颖过人,作画赠之。园在宅后,有土山、山下浚池,环以松柏,梧竹交映。山旁屋一间,名“只古阁”。每日临池,在退一步轩中,或颜曰“紫薇清署”。

程一庵司马“南藤花书屋”在河下茶巷。司马,名昌龄,由杭州归,迁此。紫藤一架,中有土山。

黄筱艾太守隐居处“听秋馆”,在河下打铜巷。初门西向,进重门,则“听秋馆”焉,院中凿池引水,有石笋数茎环列。每当春初,红梅最盛。太守常召集同人赏梅,得隐居之乐。

黄惠伯藏书处“有堂”,在“听秋馆”南,堂二楹,南向。跋云:“天地,太空也;光阴,过客也;尘梦犹犹,宜付之无何有之乡。唯是山水之间方有山一丘,有竹树花鸟之属。乃为屋二楹,案有书,尊有酒,与二三有心人,倘徉。于是其堂遂以有名。”

王立堂“玩易窝”读书处在河下打铜巷。茂才名树,亦字荔塘。原籍浙江余姚,为阳明先生后裔,寓河下久,遂入山阳籍,为邑诸生。

程子春“敬一书屋”寓庐在河下湘家湾。咸丰庚申,兵灾后。李鸿年师程汝吉馆于其地。鸿年幼从学二载,见隶书匾额,未识何人手笔,院中陈设盆景数事,颇幽静。

程秀峰学博“岑山草堂”,在河下竹巷街。名岑山者,旧籍隶徽州岑山渡,示不忘其祖也。学博名钟,以其先世有德于山阳,山阳人公请入籍。性至孝,不远游。不应省试,筑室课徒。光绪甲午年,乡人举孝子,奉旨旌门。平日规行矩步,不苟言笑,善诗,皆和平中正之音。于淮人掌故多留意,著有《淮雨丛谈》。罗沈十洲先生事迹,辑为一册。后知名士杨玉农、王锡之、陈伯容、汪振洋皆出其门。子福莱,字采堂,有父风,亦以孝闻。孙良贵,字伯善,工魏书,曾受业于李梅庵。(民国间,程良贵曾一度在淮安二帝祠“秋水蒹葭之馆”与顾秋岚合办尊孔书塾,教授生徒。)。

还有:王怡伯的“师竹斋”,方韵清的“倚桐馆”,吴钧甫的“半村草堂”,杨柳岑的“宝津斋”,“风雨对床之舍”,殷自芳的“松竹草堂”,刘梅江的“锄月种梅之馆”、“五架三间草堂”,吴兆登学博的“持白复斋”,王铁崖的“旧梅花庵”,姚茂才的“补拙轩”、“人鉴斋”,武督斋的“小自在天”,程松岩的“坐春草堂”,王鸿翔的“二十二研斋”,秦伯厚大令的“且住楼”,邱佑昆的“学圃”,岳钟秀的“白云楼”,黄曰勘的“吟青楼”,杨玉农的“青棠书屋”,船政大臣裴荫森的“卧风轩”、“绿野堂”,季凤书的“面湖草堂”,秦茂林得“敦银斋”,徐嘉的“未静斋”,朱笠人德“居易堂”,张茂才的“恰素堂”,吴鞠通的“问心堂”,马继宗的“绿桐精舍”,高映青的“鲁石山房”,汪星吉的“道宁堂”,汪筱川的“呆竹山房”等知名楼堂馆舍。

淮安《金瓶梅》

《金瓶梅》为研究明代淮安民俗文化、地方文史,提供了丰富细腻的真实素材,其中若干用语、文化风俗、礼仪,对于淮安人来说特感亲切。

《金瓶梅》故事发生地点除京城外大多在明代淮安境内。

《金瓶梅》第一回交待西门庆是“大宋徽宗皇帝政和间,山东省东平府清河中”的一个风流子弟。表面看,作者是写北宋山东省清河县的事,其实是写明代淮安府、清河县、清江浦、马头、河下,淮安钞关等地人和事。书中提述的山东省清河县、东平府清河县,清江浦、马头、河下、临清、临清钞关等地名,而具体故事发生地点恰在淮安地理方位上。

山东在宋代叫路,不称省。东平府宋置,元叫路,明代改为东平州。该州下属七个县,没有清河县,北清河县古今都属于河北。入金后改称直隶大名府。明代仍称为清河县,在河北的南部。北宋时属河北恩州,在南运河西岸,和山东隔河相望。换言之东平府无权管辖清河县事务。《金瓶梅》书中人物活动时,山东的临清、河北的清河与相距千里之遥的淮安清江浦、淮上、河下、马头等地方变成近在咫尺,举步即到。

有的故事写山东清河县,而故事发生地点恰在淮安府山阳县。有些章节前面写的地名是临清,马头,同样地点紧接下段即变为河下,以98回最为明显。例如《金瓶梅》明崇祯本在刻印时,为回避皇帝朱由检名讳,书中只好将“由”“检”以“繇”“简”替代。作者在70回,写西门庆通过蔡京管家翟谦送了蔡京、朱太尉等人贵重礼物后,升任了清河县正提刑官,由朱太尉在自家厅堂分别接见:“朱太尉回到厅......令左右抬公案,当厅坐下.....叫两淮、两浙.....广西、四川十三省提刑官挨次进见。”又如78回,京城要装饰新建筑,收集古器,“今东京行下文书,天下十三省,每省要几万两银子的古器。”

看面上说的是北宋朝事,但实则点的是明代官场。因为只有明代全国行政划分是两京十三省,北宋全国行政划分不称省,只称路,北宋全国初为15路,后析为23路,这“13省”三个字是暗骂明朝。《金瓶梅》第32、72回两次提到“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湾(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俗语。沈万三这个人是元末明初人,这个俗语只能流行于明代,怎么会提前到宋代?再说:清江浦、淮上、马头、河下等地名都是淮安明代后才有的地名,不可能在北宋时山东出现。



从淮安历史上的地理方位看《金瓶梅》所涉及的地名。

1、东平府清河县:东平府,历史上称东平郡。南齐武萧赜在山阳和盱眙交界间割土重置两郡,一为阳平郡,一为东平郡。东平郡下设寿张、淮安两县。当时的淮安县位置约相当于现在的洪泽区和清江浦交界一带(《淮安文史网》2019.9.10李想《淮安之名的由来》文)。而清河县,明代淮安府原来就有之。“南宋咸淳九年(1273),始置清河县于大清口,属清河军。元初淮阴、新城、清河三县并置。至元二十年(1283)并淮阴、新城入山阳,清河以后立仍独存。泰定元年(1324)河决,徒治甘罗城。清河始得淮阴县故地而县境及于淮水之南(《淮安地名史话》)”。明代淮安府含九县二州,清河县是九县之一。《金瓶梅》中引用的清河县有时暗指淮安府山阳县。

2、临清县:淮安有建置。南朝梁建临清,东魏并入角城县。北齐改为文城县,北周又改回叫临清,开皇三年省入淮阳.....到明代,淮安府城西的板闸、清江浦向西一带就是古临清旧地。(见《宋书·地理志》《隋书·地理志》《嘉庆一统志表》卷三“淮安府清河县”)。《金瓶梅》多次提述临清,实际泛指清江浦清河县辐射区域内外的清河、马头、板闸、河下等地,主指河下。只是作者有意“王顾左右而言他”,掩人耳目而已。

3、临清钞关:《明史·食货志五》记载,明宣德年间运河沿线设多处钞关,征收过往船料商税,淮安钞关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设在府城西十余里的板闸镇,此处就在古临清地界,史称临清关。《 金瓶梅》中的临清钞关,实际上暗指淮安板闸钞关。为什么说《金瓶梅》中的临清钞关,不是山东省临清钞关而是淮安府的板闸钞关?山东临清钞关是明宣德四年(1429)设,而淮安钞关是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设,比临清钞关早六年。这个时代正是大明漕运总兵陈瑄于永乐十三年(1415)新开挖了从清河至楚州之间的这段里运河,并设节制闸5座。板闸在这段新开里运河中段,淮安钞关1423年就设在板闸,因而此处得以逐年强化建设,包括水工建筑。《金瓶梅》93回有一段重要字句泄露天机:“那时,朝廷运河初开,临清设二闸以节水利,不拘官民,船到闸上,都来庙里,或求神福,或来祭愿,或讨卦与笤......”因为一则运河不是北宋新开的,同时大运河山东临清地段在明代没有水土工程。明总理河道潘季驯从明嘉靖44年到万历16年一生4次为大明朝修治黄运工程,都在徐州至邳州等地,从无在山东临清地段工程记载。

二则此处设闸,有钞关收税,过往船只要等时间过闸,所以有空闲时间上岸到附近庙里......这个庙叫晏公庙,位于河下,暗指河下湖嘴北边的大悲庵,到清康熙44年(1705)改名文思寺,《金瓶梅》98回有述。一次陈敬济在河下街上闲逛,迎面“撞见昔日晏公庙师兄金宗明,作揖,把前事诉说了一遍。金宗明道:'不知贤弟在守备府老爷中认了亲,在大楼(河下大酒楼)开店,有失拜望,明日就使徒弟送茶来,闲中请到庙中坐一坐’证罢,宗明归去了。”此处点明临清这个节制闸紧靠河下,因为船上人上岸举步就到河下晏公庙。此闸笃指板闸,此庙笃指大悲庵(文思寺),别无他处(见《淮安地名史话》)。如果此庙在河北清河县,面对身在淮安河下的陈敬济,金宗明“明日就使徒弟送茶来,闲中请到庙中坐一坐”的话,这金宗明是孙悟空吗?

同时关键是《金瓶梅》叙述西门庆从扬州、湖州等江浙地区进货回清河县,第一个缴税钞关总是临清钞关。假如临清钞关真的是在山东省,那么从南边来的货船沿运河北上回清河县,第一关应是淮安板闸钞关。所以说书中的临清钞关就是板闸钞闸。例如58回,“胡秀递上书帐,说道:'韩大叔在杭州置了一万两银子缎绢货物,见今直抵临清钞关,缺少税钞银两,未曾装载进城’。”

4、清江浦:曹启瑞、季祥猛两位淮史专家主编的《淮安简史》一书中说“进入南宋以后,漕不向北......明代更是如此。为保漕运畅通,永乐十三年,漕运总兵陈瑄循乔维岳沙河故道,开凿运河新道。由淮安城西,从管家湖中穿过,引湖水入运,缘湖筑堤为牵路,直向西北,越过淮城和山阳湾,通往鸭陈口。并在新河上建5座闸以节制水流。这就是清河至楚州之间的旧里运河。清江闸旁的小镇亦取名清江浦,逐渐繁荣起来,成了一大都市,这就是今天淮安市区的主城区。《金瓶梅》中清江浦被反复述及,因为在明代清江浦、清河县、马头镇是淮上“南船北马”交通枢纽,清江浦在当时已是名镇。


5、河下:《金瓶梅》一书,提述河下一地,频率最多,全书达21处。淮史老专家荀德麟先生在《古镇河下》一书中,有一篇《千年古镇的文化轨迹》中阐述:“明永乐十三年(1415),平江伯陈瑄开清江浦运河,导淮安城西管家湖(亦称西湖)水自鸭陈口入淮,运道改经淮安城西,河下居管家湖,处黄、运之间,扼漕运要冲。由于地势卑下,河下遂由此得名.....河下一名最早见明代吴腾《淮城纪事》,河下淮河五埧为民船,商船盘驳转搬之地,帆樯云集于此......此处进一步证明了《金瓶梅》93回中的“那时朝廷运河初开,临清设二闸以节水利,不拘官民,船到闸上都来庙里......”临清笃指河下。明清时候,淮安河下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盐业......由于明中叶以后,淮北盐运分司署迁移到淮安河下,'淮北商人环居萃处,天下盐利淮为大’,遂使河下达于极盛......还有盐商从扬州迁居于淮安河下,如程量越一支(为大盐商)。这引起侨民宿贾的聚居,使河下迅速成为闹市名区,形成'东襟新城,西控板闸,南带运河,北倚河北,舟车杂运,夙称要冲,波流中贯,纵横衢路,东西广约五六里,南北袤约二里的格局......《淮安河下志》载,极盛时期,河下有22条街,91条巷,共有13坊,街衢陌十分繁密......商店鳞次栉比,市场繁多......”

6、淮上古今“淮上”地方泛指古运河沿线淮安地段的城镇。如“淮上人家”“淮上明珠”“淮上江南”,泛指淮安。《金瓶梅》11回,“俺姐桂卿被淮上一个客人包了半年”;79回,“出月往淮上催儹粮运也”;74回,宋御史问西门庆家中炉鼎何处的,西门庆答“也是淮上一个人送学生的”;86回“那王婆自从他儿子王潮跟淮上客人......拐了起车的一百两银子来家......”等等。

7、马头:本是清江浦淮、运交汇处运口迎溜之处的大型水口建筑,原叫“鸡嘴”。都是水工形状而定的名。明总理河道潘季驯在《河防一览》(卷三)记载:“清江浦内外河相隔仅得一线之堤,最为吃紧,况黄河自清河县出口......”潘季驯总理河道,在原有运口护岸工程基础上增建六道“鸡嘴”(马头),依据《咸丰清河县治志·图说》(卷一)所载《明万历六年河口图》等资料分析,明嘉靖以前所建的“马头”工程,就位于运口迎溜险工之处,其核心区在今官巷,御码头为中心的一片区域。

“马头”作为大型水工建筑,本是护堤、控水,但其与陆地连结部分面积巨大,地当要冲,逐渐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前来居住和经商,日久人烟腾茂,市井繁荣,遂为大镇。“马头镇”地名首见于明嘉靖年间《江苏通事稿·大事志》第33卷(见徐业龙先生《“马头”地名源流考略》《淮安历史与文化》2018年4期)。

马头在清江浦周边,所以《金瓶梅》中往往把马头与清江浦、临清等地名联起来叙事。例如92回:陈敬济和杨大郎从江南贩来了半船丝绸,“来到清江浦马头上,湾泊住了船只”;“这杨大郎到家收拾行李,跟着陈敬济从家中起身,前往临清马头寻缺货(进货)去”。99回:“分付李安将马头大酒店还归本主”等等。

明代清江浦周边是什么概况。《淮海晚报》2019年7月14日载文《南船北马的历史脉络》:“清河县治迁来清江浦后,清江浦和王家营都是清河县地盘。”现在清江大闸边尚有:“南船北马”石碑。“南船北马”是明朝时期清江浦和王家营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水陆转换交通现象。朝廷要保证漕粮北上,行旅之人到清江大闸之东就要下船,上岸北行,渡过黄河(淮河)来到王家营再乘马或马车沿京东大道北上。“南船”必须在清江浦停靠,“北马”必须到王家营换乘,清口驿就是当时清河县驿站,先在清口,后移至清江浦。

所以西门庆及家奴们上京办事,都是“雇头口”驮货向北;西门庆及其清河县的地方官吏接待南边来的京官都是到船上;西门庆家做生意,如进丝绸等南货,做盐引生意都是雇船到扬州、湖州一带江浙地区。例如《金瓶梅》55回,西门庆进京送蔡太师寿诞礼。“次日,把二十杠行李先打发出门,又发了一张通行马牌,仰经过驿递起夫马迎送,各各停当......西门庆乘了凉轿,四个小厮骑了头口,望东京进发.....”

“淮安是通常所说的'南船北马’的水陆码头,王家营有众多的骡车店,往北方'日发千車’,向南则从清江、板闸和山阳(河下等地)雇船,那儿有大批快船,换乘特别方便,顺风顺水,一天即可到达扬州(《淮安简史》)。


淮安《西游记》

图片
(冯健拍摄)

1504年吴承恩诞生在江苏淮安河下古镇打铜巷中的一个小商人的家庭,1505年,明朝弘治皇帝驾崩,15岁的朱厚照即位,1506年朱厚照改元为正德元年开始了他荒唐的帝王生涯。1507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出生。

图片

朱厚照在位时,沉迷声色,宠信宦官,他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起店铺,让太监扮做老板和百姓,他自己假扮富商。后来觉得不过瘾,于是又在宫中模仿妓院,让许多宫女扮做妓女,他又假扮嫖客挨家进去听曲、淫乐,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他还建起豹房,里面藏有许多乐户、美女供自己日夜作乐。

他经常不上朝,到处寻花问柳,甚至夜间闯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网友们说《西游记》中的金毛犼就有朱厚照的影子。‍1520年8月,朱厚照在经过清江浦时,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跌落水中,半年后驾崩于豹房,年仅31岁。

图片
      由于朱厚照没有子女,皇帝的位置便便宜了14岁的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早期也曾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嘉靖皇帝由于迷信方士、为了修道,甚至创下“20年不上朝”的纪录。1542年,爆发“壬寅宫变”,十几名宫女几乎勒死嘉靖皇帝。此后首辅严嵩专国二十年,残害忠良,在此期间,也在嘉靖当政期间,内乱不断,倭寇猖獗,葡萄牙人在1553年取得了入居澳门的特权。
        嘉靖自己服用含有砒霜、水银的“长生不老”丹药,嘉靖皇帝的所作所为就像《西游记》中车迟国国王,给吴承恩提供了现实的写作素材,照片里这个蓬头垢面的人就是嘉靖皇帝本人,这张的照片的名称叫做:《明世宗炼丹图》,《西游记》虽然写的是唐朝故事,但是看到的是明朝的影子。
图片


       淮安区河下古镇打铜巷中的这个小院诞生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唐宋时期,漕运的发展,淮安区成为了白居易笔下的“淮水东南第一州”、姚广孝笔下的“壮丽东南第一州”。明清时期,淮安更是发展成为运河沿线和苏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淮安城内同时存在着漕运部院、淮安府、榷关、淮安卫、大河卫、山阳县等行政机构。同时漕运、盐业、造船业、货物交易给淮安带来了持续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淮安形成。
图片

      几乎河下的每一条街巷,就是一个行业,吴承恩故居所在的打铜巷就是以打铜闻名,淮安鎏金壶瓶、神佛,远近闻名,据《河下志》记载,明清时期,仅河下一镇就有园林117处之多。淮安百姓也多选择在河下安居乐业。

图片

       南来北往的读书人、商人、贩夫、船夫带来了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也给吴承恩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图片


    吴承恩故居是淮安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青砖小瓦,三进院落,硬山式抬梁结构,另有回廊将院落中的房屋相连。院中有竹、有树、有花,这种景色其实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也可以看到,《西游记》中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正是吴承恩理想中的小院,而离故居不到二百米的估衣街中就有进出城门的必经之地平桥头。
图片


      院子里还有一个棋盘,吴承恩还是个围棋高手,吴承恩少年时代在这个院子里度过,他的少年时期就像棋局开了挂一样,“髫龄,即以文鸣于淮”,他爱好广泛,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琴棋书画都有涉猎,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当时名倾一时的才子朱应登认为吴承恩“可尽读天下书”,而将家藏图书分了一半给吴承恩。嘉靖八年,淮安知府葛木赏识吴承恩的才气,将他召入自己创办的龙溪书院学习。
图片


       然而世事如棋,尽管吴承恩满腹诗书,但是考运不济,屡试不中,直到44岁才以岁贡生的身份,等待朝廷分配官职。好像看似走得一塌糊涂的棋局,不到结尾谁又能猜出它的胜负。1556年, 吴承恩最后混了个长兴县县丞,一个八品小吏,仅约一年便拂袖而归,1568年,吴承恩又补了“荆府纪善”的缺,两年后吴承恩告老还乡,后来回到淮安。
图片


图片


       在淮安,吴承恩以卖文为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朝代。他的成长期正处在明代走向衰落的时期,正德皇帝爱胡闹,嘉靖皇帝热衷修道,朋党之争都对他的《西游记》产生重要影响。
图片


       这幅作品像不像《西游记》中的场景:“艳艳金光,千只眼中如放火。左右却如金桶,东西犹似铜钟。此乃妖仙施法力,道士显神通:幌眼迷天遮日月,罩人爆燥气朦胧;把个齐天孙大圣,困在金光黄雾中”。这是冯健用手机拍摄的吴承恩故居中的蓝莲花花蕊合成。
图片

       来头大的妖怪都是有后台的,做人留 一线,他也没有杀死所有妖怪,要想取经成功,光靠唐僧的团队是不够的,朋友圈也很重要,孙悟空的朋友圈中也有很多神仙,而现实中吴承恩的朋友圈也很强大,漕运总督、漕运总兵、参将、淮安府知府、山阳知县等许多官员,都愿意与他交朋友。
图片


图片


   《长兴县志》这样描述吴承恩:“性耽风雅,作为诗,缘情体物,习气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辞微而显,张文潜后殆无其伦。”《天启.淮安府志》这样记载吴承恩: “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图片

 

       这是《淮安府志》记录的吴承恩的秋兴:“淮水风吹万柳斜,高楼飞燕识繁华。波翻漂母投金地,海近仙人泛斗槎。日观千樯通贡篚,云旌双郭引清笳。明珠不博枚皋赋,尊酒茅堂岩桂花。”是不是似曾在《西游记》中见过,正是由于吴承恩的文学造诣,让《西游记》的文字优美华丽。
图片


       世事如棋局局新,这局棋的棋局就是明朝少了一个达官贵人,但是世间多了一部光芒耀眼的《西游记》。

淮安花草

江苏省淮安市,雨后的古淮河湿地植物新清靓丽。“清明”节气将到,当地天气转暖,海棠、油菜花、梨花、虞美人等各色花卉竞相绽放,植物长出新叶,到处春意盎然惹人醉。 

江苏省淮安市,雨后的古淮河湿地植物新清靓丽。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