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灵璧婚俗中的“长明灯”

 灵璧家园 2020-11-16


民俗趣谈:话说“长明灯”” 

搜集整理/赵秀永

  在江淮及皖北地区,广大的乡村普遍流行这一种民俗:谁家的闺女出嫁的的晚上,都要派老少两辈人到新郎家里去送油,以期聁小夫妻俩人吉利和“长命百岁”。


  据文史资料记载, 这种风俗习惯已传承了三千多年之久,它因何而来,又有什么渊源呢?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用火把照明,后来逐步进化到用腊烛和植物油点灯照明。汉初,亳州城里有个大户人家,在娶亲大喜之夜,当时孩子的婚事只凭媒人所言,秉承父母之命,男女之间没见过面,所以相互不认识。待新婚之夜送走人客,新郎才能进洞房掀起新娘红盖头,小夫妻方可亲密相见。今天这个新娘子是豪门大家淑女、才女,她想试考新郎的才华,便把新郎关在门外说:“听父母所言,郎君才华横溢,我有一联,如能对上你方可进洞房。”话毕新娘随口说出:“镜前点灯灯照灯”上联。新郎想了半天也没对上,于是便去找学兄求助。

  谁知他这个学兄名叫刘二,才高睿智,但却是个风流才子。他脑子一转就有了下联,他说:“贤弟在此琢磨一下,我去去就来。”这个张二来到新郎家洞房门前,学着新郎的腔道说:“娘子,我想出下联了:水中月明明映月。”新娘听之喜出望外高兴无比,心想:正是此联,我这郎君名不虚传,真是大才子,将来必成大器也。她“噢”了一声,开门把张二喜迎进房内,宽衣解带上床相拥而眠……


  大约过二更时辰,刘二乘机偷偷溜出洞房,回到自已家中,对新郎说:“我刚出门时看见月亮映在水里,就得个下联:水中月明明映月。恰巧遇到一个要好朋友,找我有急事商量,我们说一会儿话担误了一段时间,没有回来及时告知。现在你可赶快回家对下联,好过洞房花烛夜之喜吧!”话说毕,他做一个鬼脸调侃新郎,新郎听之大喜,急忙跑回家叩门对新娘说:“我想出下联了……”新娘听之嗔道:“你不是对过了吗?”新郎说:“我一直在学兄刘二家,那里来过呢?”新娘何等睿智聪明,知道事情的原由,自已让人占了便宜,点污了贞洁之德,后悔莫及,于是含着泪悬梁而尽。顿时滔天大祸降临新郎府门,新娘家将此事诉讼公堂。
县衙提审新郎,新郎哭着把当夜之事如实相诉。

  县太爷听后大怒,立刻传令捉拿书生张二。张二跪在堂前,县衙把掠堂木一敲大声喝道:“大胆淫贼还不如实招来?”刘二胆颤心惊,面如土色跪叩大堂,如实招供说:“我本无奸滛之意,只是想闹闹洞房欢乐欢乐,谁想我刚说出下联,新娘就吹灯拉我进房上了床……”


  县太爷听之,提笔判道“君子好逑淑女,佳人贪恋才子,巧占人妻成无常,理应以命偿命罪该应当。造成惨案原因,是才女将灯光熄灭。”当即把书生判成死罪,是日伏法。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县衙昭告世间言明:“洞房花烛夜,必须点灯一盏,通夜不熄,以免在成亲之时新娘错认新郎。从此以后人们称此灯名叫”长明灯”。


  后来人民为防患未然,所以人们在办喜事之时,女方娘家人在举办婚礼当天下午,便派老少两辈人背着油壶到婆家添灯加油,以图吉利和小夫妻富贵吉祥,百年好合。这种形式在民间俗称“送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演化,这种风俗习惯逐步演变成现在的“送嫁妆”。 

 

赵秀永

安徽宿州,一个追求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梦想的人。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民俗研究员,灵璧县文史研究员。先后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微刊发表作品近百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