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灵璧中学即将整体搬迁之际

 灵璧家园 2020-11-16


故乡母校  心灵的圣地

写在灵璧中学整体搬迁新校区之际
文/灵中1967届校友刘培廷

   喜闻母校灵璧中学将整体搬迁到投资八亿元人民币的新校区,心情十分激动!灵璧中学是我魂牵梦绕的心灵圣地,是我的根、我的骄傲!

   加上1967年下半年离开母校回乡当“运动逍遥派”、到1968年秋去母校办初中毕业证、老老实实做生产队社员七年,再于1973年秋离开故乡来六安上学后留下来工作的五十多年来,母校的变迁及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我几无所知。少有回去探亲也都是匆匆忙忙往返。我对家乡渐已陌生。

   已载入灵璧教育发展史的母校灵璧中学2018年10月5日老三届师生联谊大会,是个激动人心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大会让我收获满满、福乐满满。我们见到了五十多年前离别母校后,就从未见到过的32位初中本班老同学;见到了50年前曾任我们班主任、带我们英语课的、七十年代末调到固镇县乡下学校的单乃曾老师;收藏领取了登上优酷网的《灵璧中学老三届师生联谊大会纪实》视屏资料和十分珍贵的《灵璧中学老三届师生联谊大会纪念册》;联谊大会还聆听了母校王峰校长的主旨报告,收获了母校赠予的十分珍贵《灵璧中学建校七十周年》汇编资料,及吴恒侠学兄散文集《柳的另一风景》;在加入了灵中老三届同学联谊微信群、灵中老三届初二(2)班微信群,经常再叙师生情、同学情,互学互鉴共享夕阳红的同时,我还幸运结识了为灵中老三届师生联谊大会做出贡献的发起人、倡导者及大会筹委会的韩其周、谷成久、张良元、赵振喜、余开程等学兄。成久学兄还将他撰写的专著《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与发展》《天下第一石》,及合著《伊拉克战争与世界走向》等赠送给我。

   感谢、感恩、感动、感慨!此时此刻,已无法用什么恰当词语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正如王峰校长所言,灵璧中学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形成两个鼎盛期,一个是老三届时期,一个是当下;成久学兄感言,此次聚会,进一步加深了师生情、同学情,对母校的认识更深刻、更热爱了,如有来世我们还想做师生、做同学,而且一定会做的更好,做的更精彩!

   与“文ge”时即将完成高中或已经完成高中学业正待高考的学兄学姐不同,我们这茬“文ge”开始时初中二年级尚属青涩懵懂的少年,万幸的是在中、小学阶段遇到了时代社会精英优秀教师。灵璧中学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们对信仰理想的追求,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敬业精神,像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灵璧教育发展史册上,永立在老三届学人的心目中。没有灵中老师们的悉心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永远记住灵中我恩师的名字:英语课教师也是我班主任、对我人生有重要影响的单乃曾老师,焦玉瑛老师。数学课教师卓昌培老师(代数)、柏家莹老师(几何)、刘恒山老师(珠算)。物理课教师倪训文老师,语文课教师侯秀齐老师,重视实验教学的生物课教师凌泽荣老师,体育课教师陈义强老师。还有政治、历史、美术、音乐等老师,因年代久远实在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了。

   尽管那时学习紧张、生活艰苦,每天早5点50分出早操上早自习,晚上学校自己发电上晚自习到九点;时常徒步36里回家乡禅堂背粮面到学校补济生活,却又是最为珍贵影响一生的学习时光,成就了人生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全国一千多万老三届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社会群体,做为共和国长子,我们的命运与新中国艰难探索发展之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经历无数次各样大熔炉锻造砺炼,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培养造就了老三届人坚定信仰、懂情懂爱、感恩戴德最有情怀的人,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各类有用之才,为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许许多多灵中老三届人当之无愧地铸成一座座时代丰碑,树起了一面面永往向前的旗帜!他们是真正的“灵璧中学魂、灵璧中学精神”!

   这里,我仅引荐恒侠学兄散文讲述灵中老三届群英中A同学的人生:

   在学校,她品学兼优很有几分才气。离校后,她当过社员、临时工、代课老师。当社员干农活儿,乡亲们夸她能文能武“做龙象龙、做凤象凤”;当工人一年出师,师傅和工友们评价她“青出于蓝胜于蓝”;当老师更得心应手,学生拥戴她、同事敬重她、学校褒奖她。花季才女亭亭玉立于庄稼地、机器旁和讲台上,行行出彩,光彩照人!也有令她伤脑筋又无可奈何的事,无论到哪里,倾慕者、追求者一拨又一拨,蜂来蝶去。还有那尘世间的种种诱惑,但她都不屑一顾,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梦,坚守着似乎没有希望的希望,坚守着纯洁而又神圣的自己。她坚守了整整十年啊!十年,也是她人生最美好的十年,她得到了许多,又失去了多少呢?她又有多少无法言表的酸楚呢?1977年恢复高考了,她自信地迈进考场,却因种种原因未果。半年后1978年7月,她再次为命运一搏走进考场,终以优异成绩圆了自己的梦,她如愿走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园!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研究员。学姐壮美画卷人生,集中代表和体现了灵璧中学老三届的魂、灵璧中学的魂,“永不服输、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灵璧中学精神!

   拜阅《灵璧中学建校七十周年》汇编,母校灵璧中学溯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正学书院,中学建制于一九四四年,是灵璧县办学历史最优久、规模最大的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历经七十多年风雨沧桑,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是皖北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1968年秋,我最后一次踏进母校“工”字形校办室办理初中毕业证,校园已“满目疮痍”、杂草丛生!我拿着1967届灵璧中学初中毕业证,心怀悲凉与无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认为从此永远不会再来的学校。

  1969年,灵璧中学突然肢解消失一分为五下迁,禅堂中学是其中一部分,“母校”就在眼前。我已是生产队社员,农闲时偶尔碰见几位老师,可心里总认为,灵城东南角的校址,那才是我真正的母校!

  半个多世纪以来,母校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国家迎来科学和教育的春天、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灵璧中学在党和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亲切关怀下,在老三届学兄学友和灵璧县父老乡亲强烈呼吁支持下,历任校长及全体教职员工践行并发扬“团结奋进、顽强拼搏、敢于超越、争创一流”灵中精神,终以朱向新校长时期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恢复原灵璧中学校名的“正名”、王善民校长时期晋升灵璧中学为安徽省示范高中的“崛起”、到现在王峰校长为领导的科研兴校、名师兴教,实现灵璧中学全县第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騰飞”,灵璧中学真正走上了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建校以来第二个鼎盛期!

   2018年10月5日,必将是载入老三届人生历史的重要时刻,离开母校整整五十年从未再踏入校园的我,终于要与魂牵梦绕的母校见面了!

  早晨七点多,我们就从旅馆住地,徒步赶到了位于老灵城东南角护城河边于2004年建成的灵璧中学南大门。此时,联谊大会发起人韩其周学兄早就站在了那里,经及时赶到的乔泽静同学介绍,我与其周学兄幸运第一次见面认识握手。其周学兄还亲自为我们六位同学在灵中南大门前拍了合影留念!

  灵中南大门高大宏伟、气势磅礴,由学兄韩其周敬请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安徽省灵璧中学”七个大字,圆润秀美,辉映在南大门的横匾上。南大门这座灵璧中学重要标志性建筑,倾注了很多领导和校友们的心血付出,同时也给近年考进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及全国重点、普通大学的一批批学子们,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灵璧中学,我心灵的圣地、人生的出发地。衷心祝愿灵璧中学在新的起点上一定会越办越好,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2020年5月24日于六安

安徽作家,灵璧中学1967年初二的老三届校友。灵璧人,现居六安。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刘培廷老师近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