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收到厦大校友总会寄来11月份出版的《难忘厦大》样书,本人撰写的 “算盘歌剧凝聚师生情”文章入编其中。 厦大是有故事的大学,厦大校友都是有故事的校友。厦大原校长、《难忘厦大》主编朱崇实在序言中写道:作为庆祝母校百年诞辰的一项内容,厦大校友总会秘书处向全球校友,公开征集他们在校期间最难忘的一个故事。得到热烈响应,众多校友寄来了他们的应征稿。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秘书处组织的编委会从征集的数百篇文稿中,精心挑选出70篇文稿,定名为《难忘厦大》,作为厦大百年校庆丛书之一出版。 附原文: 算盘歌剧凝聚师生情 ——难忘厦大经济系创作排演歌剧及其回响 厦门大学1964级经济系 严立仁 我是厦门大学经济系会64级的学生 ,从母校毕业后即到漳州漳浦县工作,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了。母校的记忆仍时常在脑海中回放:凤凰木依然火红热烈、五老峰依然挺拔雄壮、建南大礼堂依然是南方之强……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有一件事特别难忘:就是厦大经济系创作排演的歌剧《红色算盘珠》,凝聚着师生情、专业情、革命情,飞越五十载,其老歌的旋律还在很多人的心中回响。 创作迎汇演 1965年春,是我进入厦大就读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党委宣传部发出通知,决定开展红五月文艺汇演,除厦大艺术团的节目外,要求全校八个系每系各创作排练一个节目参加,颇有比赛的架势。经济系对此十分重视,进行动员部署,要求每个班级创作一个节目文字稿,全系评选。我们会64级开班会,征求意见,我自动报名,于是任务就落到我身上。我认真构思,紧赶慢赶,创作出三场歌剧《红色算盘珠》剧本。剧情是,一名看不起打算盘而闹专业情绪的学生,通过学校与家庭教育,从而坚定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决心献身于革命事业。剧本送到系里,被系党总支代书记吴宣恭看中,于是便脱颖而出,成为系里的节目。吴宣恭书记对剧本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指示统计专业讲师罗季荣老师帮我加工。罗老师是出名的笔杆子,人很谦和,记得他将主题歌歌词仅改动一字,“一把算盘”变为“一架算盘”。他与我商量着对初稿进行修改提升,很快便定稿,投入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歌剧排练集全系之力进行,看得出系领导对文娱活跃的会64级尤其重视倾斜。我班刘久芳担任女主角,李振东扮演男主角的父亲(农民),张康乐、李大振的角色是同学甲、乙,许成宗参加谱曲和乐队伴奏。班上的团支书吴国耀、班长谢先文、文娱委员朱玉杯等均大力支持协助,拧成一股绳,朝气蓬勃。其他班级也很给力,据会63级陈能涵学兄回忆:“我班韩源亮主题歌作曲,乐队伴奏冯天其、连宏良、黄石皎等,加上其它班的三弦、二胡、大胡、板胡、笛子等好几个,我担任伴奏乐队指挥。还有系里其他同学担任字幕、幻灯、化妆、道具、布景等,均由系学生会组织实施。”汇演在建南大礼堂举行,经济系的歌剧排为压轴戏,放在最后一个演出,收获到热烈掌声和好评,拔得了头筹。此后,这个歌剧还在建南大礼堂演出了一次。 老歌再唱响 穿越半个世纪的沧桑,当年我们主创主演主唱的老歌,再次在厦大校园内唱响。“古稀登上晚会台,唱差唱好都精彩。一歌飞越五十载,当年雄心今犹在!”这是笔者参加厦大会计学科九十年庆当天抒发的感怀。 2015年11月28日,我们会64班级29位同学与1400多位系友一起,上午参加盛大的会计学科九十年庆大会,并分批合影留念。下午我们班到会的大部分同学到艺术中心排练合唱节目:《我愿做红色的算盘珠》——歌剧《红色算盘珠》主题歌,准备晚会登台献唱。(当时因建南大礼堂维修,所以演出在艺术中心进行) 谈起这个合唱节目,真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系里老师希望我们班上台合唱,但是时隔五十年,大家还会唱吗、还能唱吗?而且同学分散各地,难以沟通,不能集中排练,演唱质量能保证吗?弄不好献唱变成献丑,老脸往哪搁?有人提议干脆推掉,不要上,当然也有道理。问题是筹备晚会的老师很看好这个节目,说是一定要上,定为小合唱,能上台几位就上台几位,不会唱的站站台也可以,只要站上台就是一道风景。这样的邀请、这样的情义能够推辞吗?为了母系的华诞,怀怀旧、凑凑热闹,表达一份心意,我们应该当仁不让。在系庆的前三天,我联系了李振东、刘久芳、朱玉杯、颜长华等几位同学,均很热心支持。于是我草拟了一份朗诵词稿,用来为合唱作个铺垫。朗诵词是: 一滴海水映得出整个太阳,一架算盘容得下伟大的理想——老词老曲老人唱,别有一番风采景象。虽然歌曲老得掉牙,青春岁月却令人难忘。虽然我们鬓发飞霜,热爱会计的初心依然激荡。/ 半个世纪前,我们从闽苏浙沪,汇聚到凤凰花盛开的地方。会64班级是我们的大名,献身财会事业是我们的志向。专业教育坚定信念,革命需要战胜了幼稚的空想。/谁说搞数字虚度青春,谁说打算盘枯燥平常?我们主创主演三场歌剧,嘹亮歌声在建南大礼堂内唱响。从“芙蓉”、“丰庭”到“群贤”,算盘伴我们度过美好时光。/从此我们为自己的专业自豪,把会计两个大字刻在心上。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座右铭,一颗红心永远向着党。在各自的岗位上我们自强不息,无愧于母校厦大无愧于伟大理想! 从排练到演出,不到半天的时间。负责朗诵的朱玉杯同学很快进入角色,认真地背诵、推敲、修改,增添了“虽然算盘已完成了历史使命,红色算盘珠的精神仍代代传承永放光芒!”等词句。担任领唱的刘久芳同学、担任指挥的颜长华同学积极组织大家排练。难忘的旋律,熟悉的歌词,一经激活,同学们仿佛又重回到大学年代。我们情绪高昂,学唱得十分用功。仅仅排练一个小时,又上台与钢琴伴奏和练了两遍,就取得不错的效果。厦大合唱团本来准备40位同学为我们伴唱,几位志愿者也表示要为我们后台帮腔,他们到排练场一听,认为老系友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不需要在校生帮唱,从而使我们的信心倍增。 小小的算盘凝聚着会计人一生的情结,圆圆的算盘珠倾注着会计人不变的坚持。主持人报幕时说,昨天节目单在微信圈内一公布,这个合唱马上引起在校生的广泛关注,有人说光看题目就很激动了。紧接着,我们这批“七零后”出场,朱玉杯的朗诵声情并茂,铿锵有力,引来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当年扎着辫子的女主角刘久芳,这次担任领唱仍保持着激情,音调中仿佛带有奶声,别有韵味。颜长华的指挥棒舞得有板有眼,颇有大伽的风度。参加合唱的同学们个个挺起胸膛,气宇轩昂,随着指挥棒的舞动而引吭高歌。演唱结束,主持人把我们留在舞台上访谈,称赞老系友充满青春活力。几位同学与主持人对话,气氛活跃。已当祖奶奶的苏进金对主持人说,为了九十周年系庆,准备上台合唱,激动得睡不着觉。主持人说:“再过十年就是百年系庆,你们再来唱!”苏进金响亮地回答:“好!”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系庆虽已过去,激动仍在持续。感谢母校母系,感谢为我们筹划鼓劲的陈桦老师,感谢为我们钢琴伴奏的林晨珺(2014级会计系学生)后起之秀,感谢为我们忙前忙后的会计在校生志愿者们。第二天,陈桦老师就给会计64班友情沙龙微信群发来短信:“感谢64级各位系友们对母系的关心和支持!这是你们班系庆节目视频的一部分,我们经济学院院长亲自为你们拍的视频,他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正中,拍摄效果真是棒棒的!我也拍了视频稍后再发给你们。”并先后发来两则视频,使我们倍受鼓舞。 余音仍回荡 毕业以后,我们会64班级同窗情深,九次聚会,出版了四本纪念册。全班60位同学,绝大多数从事财会经济工作,后来一批人走上领导岗位或转行。大家发扬红色算盘珠精神,不忘初心,服从分配,爱岗敬业,勤勉工作,各有建树。至退休时,全班有省、厅、处级干部近20位,高级职称20多位,无一人因贪腐等问题“出事”,均“安全着陆”,不少人还继续发挥着余热。2011年我们班在厦门聚会时,当年的会计课老师葛家澍教授、系领导吴宣恭、班主任吴水澎、老师李绪霭、辅导员陈旭华等参加座谈会,对我们班的活跃赞誉有加,其中对《红色算盘珠》印象颇为深刻。9年前,会63班的黄杰学兄辗转打听到我的联系方式,询问有没有《红色算盘珠》剧本的底稿?他想作为写小说的素材,我回答说没有,只保存有刊登在当年《厦大歌声》中的主题歌词曲,后来将复印件寄给他了。最近,与陈能涵学兄交流,他谈到:“我用小提琴练习这首主题歌,感觉很好听。在与久芳同学微信聊天时,得知她女儿在厦门工作,外孙女已经大学毕业,业余钢琴达十级,便与她开玩笑说,如有来厦门会面,再请她唱红色算盘珠主题歌,让她外孙女弹钢琴,我也练练小提琴,合作伴奏。久芳很赞同,表示自己还可以用高音演唱。这是个美丽的计划,您如果写一篇纪念回忆文章,肯定会增强计划的实现!”圆圆的算盘珠,老会计人一生的情结;老老的算盘歌,承载着美好的记忆。在他的热心推动下,特别是为庆贺厦大百年华诞,赶写出这篇回忆文章,感恩母校、母系,献上一瓣心香,表达真诚的祝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