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处逢生

 惟中茶道 2020-11-17

触背关。


话说

宋代首山省念禅师,

他手拿一片竹篾条,约三尺长,

让门下众学人看清楚了,问道:

“你等诸人,若叫它竹篾则触,

若不叫它竹篾则背,应该叫它什么?”

此即是禅宗有名的触背关。

学人在此进退维谷,困惑不堪。

叫它竹篾是一过,不叫它竹篾又是一过,

于是,学人无路可走,不能安歇。

触与背,是逻辑上的矛盾。

从走脑的层面,

是永远也解不开的死结。

要解“触背关”,

必须走心,从心出发。

走心,

并非无思无虑,没有心识;

而是脱离善恶、美丑、大小等分别,

心湛如虚空,不被束缚,毫无滞碍。

如若我们被外境所牵,

有意分别,不触即背。

若无触背,

则心不境牵,无执无住,

触背关,

在进退不能的绝地,

于言辞难以企及之处,思维根本断绝之所,

让弟子们发明自由之心境,

所谓“绝处逢生”也。

后世大慧宗杲禅师,

更是将“触背关”推向了极致。

大慧宗杲禅师常问学人:

唤作竹篾则触,不唤作竹篾则背;

不得下语,不得无话,不得思量......

一切总不得。你便夺竹篾,我却许你夺,

我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

你却如何夺?更饶你道个‘请和尚放下着’,

我却放下着。我唤作露柱则触,不唤作

露柱则背,你又如何夺?我唤作山河大地

则触,不唤作山河大地则背,你又如何夺?

《一禅》......开悟篇

知识自居易迷失,

思想自居亦迷失。

财富自居更迷失,

自我肯定必迷失。

否定一切远非道,

自我肯定已入迷。

肯定否定两不着,

禅家常常忘自己!


陈真人2014/9/29号午后,写于重庆鹅岭。

分享是一种美德 关注是一种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