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堂法器(一)

 tingqianbai 2010-12-10

禅堂法器(一)

    竹菎

    竹菎是中国早期禅林中师家指导学人的手持之物,作为点醒学人悟道之工具,又作竹菎子。竹菎子是剖竹作成,呈“ㄟ”字形,形状就如同无弦之弓。手握之处卷 藤、上漆,并结绢纽,附流苏,长约四十五至五十公分,阔止一寸,。现代首座论法时仍有沿用此具。而日本的禅林间也使用此法具。一般引申为开掌打人。又于禅 林中,师家或禅徒以针锋相对,往来挨拶,参究禅机之际,师家或首座持竹菎以参禅问答,称为竹菎商量。

    用竹菎者,其功便于逼拶,而其妙在乎敲击,禅众坐时,则执之以巡者,行时即握之为利器。”其中也说明做为锻炼学人用具的考量,太轻无作用,铜铁器、玉器等则恐伤到学人,竹菎子便捷,用来顺手,又不会打伤学人,是很合适的法具。

    在《天圣广灯录》卷十五汝州叶县广教院赐紫归省禅师中说:“后游南方,参见汝州省念禅师。师见来,竖起竹菎子云:‘不得唤作竹菎子,唤作竹菎子即触,不唤作竹菎子即背,唤作什么?’”师近前掣得掷向阶下云:‘在什么处?’念云:‘瞎。’师言下大悟。

    后来,这个公案,在宋代亦为大慧宗杲所常用,后世称之为“竹菎子话”。《大慧杲禅师年谱》记载:“师三十七岁。圆悟著《临济正宗记》以付之,分座训徒。师 乃炷香为誓曰:‘宁以此身代众生受地狱苦,终不以佛法当人情。’乃握竹菎为应机之器,于是声誉蔼著。”又本录云:“师室中常举竹菎同学者曰:‘唤作竹菎则 触,不唤作竹菎则背。’”大众后来下语皆不契合。因为僧人请益,大慧禅师复成五颂示大众:“

    云门举起竹菎,开口知君话堕。上方香积不餐,甘伏食人涕唾。 
    云门举起竹菎,禅和切忌针锥,鸾凤不栖荆棘,(左感右鸟)(左感右鸟)偏守空池。 
    云门举起竹菎,通身带水拖泥。幅报参玄上士,撒手悬崖勿迟。 
    云门举起竹菎,拟议知君乱统。直饶救得眼睛,当下失却鼻孔。 
    云门举起竹菎,露出心肝五脏。可怜猗死禅和,犹自魂飞胆丧。”

    可见这是禅师由锻炼禅众的经验当中,认为最适合使用的教具。

    云版

 

    云版是禅林中为众僧报粥饭时间所击打之器具。云版由青铜所制,形状多为云形,上部有悬挂用的洞乳,中央偏下有撞座,分为两面式与片面式,细部有若干差异, 形式十数种。以其铸为云形,或于平版上镂刻云形花纹,故称为云版,又称作云板或大版。挂在斋堂前,因于粥(朝食,即早饭)、斋(昼食,即午饭)之前连打三 十六响,故称长版。又以当时之众僧可取下钵孟以集合,故长版又作下钵版。

    日本江户时代的《洞上僧堂清规考订别录》上记载:“于粥饭已热而熄火时敲响三下,因而名为火版。因于斋粥时长打,又称长版,均针对用途而命名。”如此举出依照用途所取之名。据铭记的记述,又称打版、斋板、板钟等。
  
    禅镇

    坐禅时警策睡眠之器具。禅镇的由来在《十诵律》中有记载:“佛世时,有比丘于众中昏睡,佛陀说:‘后以水洗头警醒。’如果昏睡仍不止,可以用禅毡掷之。如 果仍睡不止,如此可用禅杖警策。取禅杖时,应生恭敬心。以两手捉禅杖顶戴顶上,应起身看大众余睡者,以禅杖筑之,筑已还回本坐。如果大众中无昏睡者,还以 禅杖著本处已坐。”如果还是没有用,诸比丘故睡,如此则可用禅镇,即作孔已,以绳贯孔中,绳头施纽,挂于耳上,去额前四指。如果著禅镇时还是睡著,以致禅 镇落下,如此则应起来行走。后来,由于昏睡的比丘起来行走提神时,来往混乱,于是世尊则教之应如鹅行走一般,次第而行。

    在《资持记·钵器篇》中,把其形状描述为:“禅镇如笏,坐禅时镇顶,镇作孔施纽,串耳上,睡时即堕地。佛言:‘一堕听舒一足,二堕舒二足,三堕应起经行。’”

    在《释氏要览》中说:“禅镇,木版为之,形量似笏,中作孔,施纽串于耳下,头戴去额四指。坐禅人若昏睡,头倾则堕,以自警。”

    而《止观证真私记》中也记载:“《四分抄》批云:‘禅镇者,用骨牙角者,可方一寸许,若有睡者,著顶上。头若正时则不落,若睡时,头动则落膝上。’”

    禅杖

    禅杖,是禅门之中在坐禅时用以警睡之具。《释氏要览》中说:“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用这种“禅杖”触击禅者, 不会感受痛楚,但能苏醒精神,防止座中入睡。禅杖是铲的一种,佛教僧人多持之。长约五尺,通体铁制,两头有刃。一头为新月牙形,月弯处有四个小孔,分穿四 个铁环,另一头形如倒挂之钟,长约七寸。尾端两侧各凿一孔,穿有铁环,柄粗寸余。两头均可使用。《十诵律》曰:“若故睡不止。佛言:听用禅杖。取禅杖时应 生敬心。云何生敬心?言:以两手捉杖,戴顶上,应起看余睡者以禅杖筑。”今以泛称僧所用之杖也。刘基诗:‘过桥禅杖落,坐石袈裟袒。’

    禅踘

    禅踘是坐禅时警醒昏睡者的一种用具,其状如球。在禅堂中,见有昏睡之人,用它抛触其身,使之精神振作。《释氏要览》说:“禅踘,毛球也。有睡者,掷之令 觉”。又《十诵律》中说:“有比丘众中睡,佛言:听水洗头。若故睡不止,听以踘掷。……”在《智度论》中,也曾提到禅踘:“菩萨供给坐禅者:衣服、饮食、 医药、法杖、禅踘、禅镇。令得好师教诏、令得好弟子受化。与骨人令观、与禅经令人为说禅法。如是等三十七助道法因缘”。

    禅带

    《释氏要览》中说,除了禅镇之外,还有一种帮助坐禅不使昏沉的器具,称为禅带:“禅带,此坐禅资具也。经云:用韦(熟皮)为之。广一尺,长八尺,头有钩,从后转向前,拘两膝令不动故。为乍习坐禅易倦,用此检身助力,故名善助。用罢,屏处藏之。”

    禅板

    “禅板”从前也叫做“倚板”,它是坐禅时安放两手、或作为靠身之器。

    靠身用的“禅板”,必须用绳索缚定在床面的横绳上,使其斜度适宜,能够随意起倒倚靠。这种“禅板”,多半是用在绳床上的。

    《禅林象器笺·器物门》说:“禅板者:倚板也,上头穿小圆穴,此名向上一窍。盖此穴贯索,缚著绳子床背后横绳,令板面斜,以靠身也。……然今时夏月,横安膝上,‘定印’乎其上,或支颐,与助老同用而已。……”

    至如禅板的大小,据《禅林象器笺》的编著者无著道忠大师说:“中峰和尚禅板之模:长一尺七寸八分,阔一寸九分余,厚三分半。别有一板,即所谓倚板,长一尺八寸,阔三寸九分,厚三分余”。 ——时至今日,这种“禅板”,已经很难一见了。

    如意

    如意也是佛教的器物之一,它的梵名叫做“职权那律”。“如意”的质料:有用木竹刻的、有用铜制的、有用铁铸的、有用玉石雕琢的。“如意”的形状:有略似 “心”字形的,这是用表妙心之义。另有如龙爪状的,这则是依据净名经义钞的典故而来的。该义钞略说;牛[口*司]尊者,说法时因有口病,恐大众讥笑;有龙 现爪,以遮其口。因作如意,犹象龙爪。如意的用场,凡是“讲经、论议、傅戒、升座……”等场合,都有人持用它。

    如意的用途,略有二种。一种是为了抓痒而用的,据音义指归说:“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 之意,故曰如意”。这种“如意”,也叫做“痒和子”。另一种如意,则是作为记事备忘之用的。据《禅林象器笺》说:“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 状如云叶……,只如文殊亦执之;岂欲搔痒也?……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辞于柄,备于忽忘,要时手执目对,如人之意;故名‘如意’。若俗官之手板,备 于忽忘,名‘笏’也”。

    日僧无著道忠大师(《禅林象器笺》编著者)曾说:“凡佛菩萨所执器物,动有所表。盖说法到人疑处,令彼能通晓,犹如爪杖搔痒处痛快,故执此表其相。若复依此义,则文殊虽执;亦何妨焉?”       
 
    拂子

    拂子也就是世俗间所用的“拂尘”,它是一种驱逐蚊蝇、拭除灰尘的用具。

    《辞源》中说:“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尘尾为之,今多用马尾”。尘亦名驼尘,俗名“四不像”。(尘:野兽名,其形状为鹿头、驴尾、牛脚、骆驼背。)

    在佛门中使用拂子的起源,据《毗奈耶杂事》说:“佛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时诸比丘为蚊虫所食,身体患痒,抓搔不息。俗人见已,问言:圣者何故如是? 以事具答。彼言:圣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许。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听诸比丘蓄拂蚊子物”。——这就是出家人可以使用“拂子”的缘起。

    制作“拂子”的材料,据《毗奈耶杂事》说:“佛言:有五种袪蚊子物:一者捻羊毛作、二用麻、三用细裂布、四用故破物、五用树枝梢。若用宝物,得恶作罪”。 另据《释氏要览》说:“僧只律云:佛听线拂、裂拂、芒拂、树皮拂。制若□牛尾、马尾拂、并金银装柄者,皆不得执”。

    后世以来:拂子除了作为驱虫拭尘之工具外,也被作为“傅戒、说法、祭仪……”等场面的庄严仪节之物了。
 
    蒲团

    蒲团是用蒲草所编造的一种坐具,作用在坐禅时使腰部省力竖直。《禅林象器笺》说:“坐物,以蒲编造。其形团圆,故言蒲团”。因为它的形状扁平而圆,所以也 叫做“圆座”。“蒲”是一种水草,它的品质柔暖,最适合于敷坐之用。《埤雅》(初名《物性门类》,宋陆佃撰,共二十卷)中说:“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 脊。生于水崖,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在《永平清规·办道法》中说到禅堂中大众用蒲团坐禅的情形:“晡时只衣入堂,就单位出蒲团而用坐禅,未展单矣。”

    关于蒲团的大小,其厚度高约一搩手(十公分左右),即一个拳头的高度。现代蒲团的材质已逐渐多样化,但仍以天然的材质为佳。内容填充物多采棉花、木棉等。 此外,现代蒲团常与方垫配合使用,方垫用来铺在地上,隔除地气,大小约七十二公分见方,以两脚双盘时,皆可置于方垫中的大小为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