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上磨,理上明,心上修

 惟中茶道 2020-11-17

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如果一个人的言行比较稳重,

那他多是厚道之人;

如果一个人的言行过于轻佻,

那他定是刻薄之人。

这便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一个偏于厚道的人,会时常得福;

一个偏于刻薄的人,会时常近祸。

因此,

观察一个人,

只要看他的言行,就可预知其祸福。

一个人,

如果能够诚心做人处事,

毫无半点虚假与虚伪,

他的心就可与道相合了。

古人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过失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知改、不能改。

改过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从事上改,一种是从理上改,

还有一种是从心上改。

这三种方法因功夫不同,

所得到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比如昨天做某事犯了错,

今天起禁止再犯,

这就是在事情本身上改。

但因为病根仍在心上,没有去除,

虽然一时勉强压住,

但问题终究还会暴露出来,

所以这种改过方法不彻底。

所谓理上改,

就是要明白这个事不能做的道理。

比如容易发怒的人,

应该这样去想: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碰到他人短处的地方,

应该同情他的苦恼,原谅他的短处。

若有人冒犯了我,那是错在他,与我何干?

本来就没什么怒可发啊!

如果由此起了怨恨,

那不正是自己的问题吗?

凡此种种,

如果都能这样依道理去细细体会明白,

那自然就会少犯过失了。

常言道,

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这个问题就归结到心上了。

正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凡事都是从心上造出来的,

人的过失有千万种,

如果你的心不动,过失从何处起呢?

佛家讲八正道,

只要一心一意去正自己的念头,

诚信做人,诚心做事,

那邪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了。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改过最好的方法还是修心。

《修心》......弟子规

忘功莫忘过,

忘怨莫忘恩。

修身知多少,

归根在修心。

心宽天地宽,

无我才叫真。

智慧无烦恼,

慈悲无敌人!

陈真人2014/8/4号上午,写于重庆鹅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