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无私

 惟中茶道 2020-11-17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话说,

分别把一只苍蝇和一只蜜蜂,

装入一个不封口的玻璃瓶中,

将瓶底对着光亮的窗口,

瓶口对着昏暗的室内。

结果,

蜜蜂总是“很勤劳”,

不停地在瓶底寻找出口,直到撞死;

而苍蝇发现此路不通后,

反向思维,灵活应变,成功从瓶口逃出。

老子曰:

“反者,道之动。”

反向行动法则,

是大道运行的重要规律之一。

老子举了些例子: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与”即是“取”,

通俗讲舍即是得。

对于一个企业的老板,

更应该遵循这样的大道运行规律。

老子曰: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真正高明的老板,

甘愿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众人的后面,

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

其结果反而真正保有自己的位置和利益。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无私的人,才能真正成就其功业。










《大道无私》......修行篇

感觉生智慧,

非静悟不通。

知识生概念,

是谓名可名。

名名建思维,

思维生无穷。

有思则有欲,

有欲神不清。

神清需心静,

心静欲不生。

无欲方知止,

知止静定恒。

感觉乃本觉,

本觉自本能。

本能生直觉,

到此一步功!

直觉人人有,

不修非真能。

道门守渐字,

渐卦解易经。

渐渐生妙觉,

觉由感字生。

感觉赖于静,

内求识本能。

自观与自照,

本立而道生。

大道本无私,

无私成大功。

无我与忘我,

浑然不觉中。

无我两个字,

能知莫能行。

若有能行者,

往来坐道中。

仁者为人民,

菩萨悲众生。

悟得真智慧,

付出不居功。

死而永不亡,

精神继有承。

先参道可道,

再悟名可名。

因果永不虚,

万法自心空!

陈真人2014/8/10号酉时,与弟子谈经有感。学必致用,能用即可止也。能知未必能行,实修必得致用,难乎?难也!写于重庆鹅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