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一方治疗百病,异病同治——升降散临床应用概述

 安歌_ 2020-11-17


第 1635 期

作者 / 1刘艺2王宁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青岛市中医医院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1升降散溯源及方解

升降散,别名“内府仙方”“太极丸”“赔赈散”“温证解毒散”,最早可溯源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成书于公元1587年,以之治疗蛤蟆瘟、肿项大头病。后由清代杨栗山在其著《伤寒温疫条辨》卷四中正式更名为升降散,作为治疗瘟疫十五方之首方,并将其发扬光大,该书记录了古方升降散的组成:“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川大黄生,四钱。”除此之外,该方还以黄酒、蜂蜜为引药,但在实际应用中,大多将二者去掉,因黄酒性热味辛,易促郁火上逆;蜂蜜味甘,甘使人满,不利分散湿热;同时,剂型改为汤剂,以水煎服。

2治病机理

升降散主治“三焦火郁、气机失畅”,杨栗山将此方作为治疗瘟疫之总方,认为瘟疫杂气多从口鼻而入于表里三焦,郁而化火,阻碍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病,在治疗上则应“清热解毒,以疏利之”。古今各医家对升降散的应用进行了不断总结,有人认为凡是气机失调的病证,皆可予升降散。气是人体内充满活力而又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机是气的运动,有着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它推动着血液循环和水谷精微输送,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正所谓“百病皆生于气”“天地气合,万物自生”,若是气机失调,不仅仅只是造成气郁,气行不畅而至血郁,血滞则食不消化而食郁,饮食内存而生湿邪则湿郁,湿则日久化火则火郁,火热炼液为痰而痰郁……以上种种,无需辨别寒热虚实,皆适宜于升降散。

3方解配伍



4现代药理

僵蚕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白僵菌素等,具有杀虫抑菌、解痉、抗肿瘤、抗凝、抗血栓等作用;蝉蜕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甲壳质及多种微量元素,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炎、抗惊厥、抗肿瘤、抗凝、止咳平喘、镇静止痛等作用;姜黄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姜黄素类物质、挥发油、无机元素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保肝、抗氧化、降脂降糖等药理活性。大黄由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等构成,在抗炎、抗病毒、保肝、导泻、免疫调节、止血、利尿等方面有独特功效。(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有学者对升降散开展了现代实验药理学研究。沈涵菁等通过研究自拟加味升降散,得出其具有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增殖的作用,并可诱导癌细胞的调亡。

南淑玲等研究升降散对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证明升降散可增加黏膜分泌IgA,调节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提高T细胞亚群的比值,发挥抗病毒作用。朱亮等研究升降散干预治疗脓毒小鼠的效果,得出升降散具有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细胞因子IFN-γ、TGF-β、IL-4及IL-6的作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张丽萍等采用戊四唑对大鼠造模,用升降散化裁之宁痫汤治疗,发现其可明显降低大鼠脑内亮-脑啡肽含量,从而提高惊厥域值。(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刘欣开展了加味升降散干预膜性肾病大鼠的实验,得出加味升降散有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孙晓泽等通过观察升降散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作用,证实升降散会通过增加肠道益生菌、减少致病菌、调节菌群结构来抑制炎性状态,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综合以上药理及实验研究可知,升降散主要有抗炎、抗病毒、抗惊厥、抗肿瘤、抗凝等作用,并对心、肝、脾、肺、肾多脏器及各个系统都有调节作用。

5临床应用





6验案举隅



7结语

升降散问世几百年以来,虽然众多医家对其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将其作为调节气机升降、透发郁热的首选方剂,方中四味药物相互配合,增效减毒,其应用范围广,涵盖上中下三焦、心肝脾肺肾等多脏、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的疾病,作用途径多样,且经过了临床试验的验证,可以其“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以一方治疗百病,异病同治,这也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