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蛰虫丸与补阳还五汤或小活络丹分治中风

 刘曦谦 2013-02-18
大黄蛰虫丸和补阳还五汤治气虚型中风
补阳还五汤:出《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方。组成: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水煎服。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走近中医异病同治:脑出血、脑梗死治疗探讨
病例回顾
患者,男性,51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6h入院,头颅CT提示左基底节出血18ml。入院后立即给予降血压,脱水降颅压及止血治疗,并于次日开始口服脑血疏(通)。患者一周后复查头颅CT,血肿明显吸收,肢体肌力改善,连续服药3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神经科王小沙
同为51岁男性患者,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12h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药静脉点滴及口服脑血疏(通),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90天时患者生活基本自理,NIHSS评分由13分提高至2分。并坚持长期服用脑血疏(通),随访2年未再出现脑缺血发作或新的脑梗死。
 
分析
异病同治机制
看到上述病例回顾后,有读者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脑血疏(通)既可以用于治疗脑出血,又可以治疗脑梗死?看似矛盾的问题,为什么可以使用同一种解法?
其实,脑出血和脑梗死在西医上分属两种发病机制,而在中医上,两者同为中风。中医对中风病的病机认识,不区分脑出血和脑梗死,只是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者,症见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一般无神志改变。病位较浅,病情较轻。而中脏腑者,又分为闭证和脱证,常有神志不清,涡僻不遂等表现;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现代医学乃因CT技术的发展,才从影像学的角度将中风病进行了区分,毋庸置疑,这为早期诊断区分脑出血和脑梗死提供了第一手的影像学证据。
正是由于中医对中风病的病机认识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并不区分脑出血和脑梗死,这是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典型体现。“异病同治”是指在不同的疾病中,会出现相同的或相似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证相同治疗也就相同,因而把不同疾病采用相同治法的情况,称为“异病同治”。中医认为脑出血和脑梗死同为“瘀”证,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证相同治疗也就相同”,因此,这两种疾病均可应用中医的“去瘀”之法进行治疗。进一步而言,可以形象地把脑出血理解为“血管外瘀”(离经之血即为瘀),把脑梗死理解为“血管内瘀”。一外一内,仅是“瘀”的位置不同,而证相同,故治法也就相同!
从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脑出血和脑梗死均可出现脑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等相同或相似的病理变化,这恰恰证明了,脑出血和脑梗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病理基础。这也正是中医应用“异病同治”理论治疗中风病的微观基础。
 
讨论
组方药理共证临床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2例病例,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既使用脑血疏(通)治疗脑出血,也治疗脑梗死,均取得满意疗效,且未发生有关药物的安全性事件。在对脑出血患者应用脑血疏(通)治疗后,血肿吸收的速度明显加快,比未应用脑血疏(通)的病例平均加快1周左右。20ml以下的血肿多在半个月内就绝大部分吸收。40ml以上的大血肿,对于选择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应用脑血疏(通)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疗效。脑血疏(通)除了能够加速清除颅内瘀血以外,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而另一方面,在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脑血疏(通)治疗后,其中水蛭的“破血”功能能够溶解血栓加快血管复通,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恢复缺血半暗带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等等。并且,笔者在临床中还观察到,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死,连续服用脑血疏(通)3个月的患者比服用1个月的患者预后要好。而服用6个月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更好,还能有效降低中风复发率。
脑血疏(通)的组方是由《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瘀证的“大黄蛰虫丸”和《医林改错》中治疗中风病的“补阳还五汤”共同化裁加减而成。由黄芪、水蛭、石菖蒲、牛膝、牡丹皮、大黄、川芎七味药组成,方中以黄芪、水蛭为君,以益气、活血、化瘀为本方立法。石菖蒲、牡丹皮、牛膝共为臣药,以豁痰开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大黄为佐,以助君臣之药活血化瘀,且可引上攻头部之热下行。川芎为使,除了行气活血之外,更可引诸药上行至头。总结来说,该组方具有益气化瘀、清热凉血、升清降浊之功效。组方科学,配伍精当。
脑血疏(通)的基础药理研究显示,该药“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有治疗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加速血肿吸收,可减少血肿坏死区面积”。而另一方面,该药“增加犬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可见,通过现代基础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脑血疏(通)既可治疗脑出血,也可治疗脑梗死。中医理论和西医实验殊途同归,共同验证了临床实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之手,王氏将人体阳气比拟为有十成,“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亏五成还剩五成,十去其五则气亏,归并一侧则半身不遂,故创用本方,使气足、血行、瘀去、络通而“还五”,气行周身则“十全”。故方名为“补阳还五汤”。
的确是用于治疗中风病,但是也要辨证准确才能使用
 
 
 
 
大黄蛰虫丸与大小活络丹治痰阻血瘀型中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