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瀍河三井洞桥,瀍河的“瀍”,字典里解...

 河洛娃 2020-11-17
洛阳瀍河三井洞桥,瀍河的“瀍”,字典里解释为“瀍河,中国河南省北部的一条河,向东流入洛河”。“瀍”字笔画较多,以至于许多外地人误读了字音,还记得外地邮寄的包裹上写“三厂区”“三厂里区”,把简化了的“湹”字误分成两个或三个字;还有人误写成缠、湹、廛、纏,五花八门。瀍河两岸的文化遗存和历史传说也像瀍字的笔画一样繁多且难以分辩-----瀍壑朱樱,勒马听风,铜驼暮雨,老子故居,含嘉仓,九龙台,三井洞,云溪观,千祥庵、贾谊祠、迎恩寺、泰山庙、大石桥,夹马营、潞泽会馆、孔子入周问礼乐碑……。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多已灭失,偶有史书记载,或后人立碑,或今人用街巷、桥梁名称记之。如九龙台街,勒马听风街,夹马营路、三井洞街、三井洞桥、大石桥、孔子入周问礼乐碑。
洛阳市第十一中学东边街道取名三井洞街,门前连通西新安街和启明西路的瀍河桥取名“三井洞桥”。“三井洞”又名“凤仙姑洞”“三仙洞”,遗址位于现在的十一中校园内,坐西面东,毗邻瀍河。
传说“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何仙姑和吕洞宾三仙,常相聚修炼。韩湘子是著名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孙儿,拜吕洞宾为师专心学道,在八仙中最为年轻;何仙姑又名何秀姑,为八仙中的唯一女性,她自幼聪慧善良,十三岁时得吕洞宾一仙桃,随后便与吕洞宾学道施善。二男一女常常进出于洞窟,行洞外不与凡人多言;入洞内静心修炼,研经探道,久而久之,有好事之人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此三男一女关系暧昧,于洞中“乱经叛道”。便趁他们醉心于修炼,将三人锁封于洞中,断其吃喝十余天,之后又燃火烧之,欲将他们置于死地。后来人们打开洞门,发现三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杳无踪迹。正当人们诧异之时,洞顶却露出透进天光的三眼井口,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三人已经成仙一去不复返了。“三井洞”由此得名。
如今,三井洞遗址虽然早已不见踪迹,可还留下了三井洞街、三井洞桥的名称,而与三井洞同一处的“云溪观”历史遗迹,恐怕早被人们遗忘了。云溪观是北宋洛阳的一座道教宫观,观内大殿塑一尊道家始祖老子的塑像,在洛阳古代享有一定的声誉,北宋著名哲学家、神奇人物邵康节(邵雍)曾在云溪观居住读书修道。金人南侵时,云溪观被战火焚烧。明、清得以重建重修。明代洛阳诗人董笃行在《云溪观》诗中详细述说了云溪观和三井洞当时的景象:“闲坐瀍水旁,正对龙门口。三井透天光,森若列星斗。钟磬响铮铿,晓日半在柳。深洞锁寂寥,丹砂炼已久。岭上多闲云,时与白鹤偶。举世重黄金,难易仙人守。仙人去不还,空余麋鹿友。”
据传,云溪观内有座钟亭,亭顶呈圆弧形,四门十二柱,顶为八角琉璃碧瓦,重檐挑角,整座钟亭于云溪观内巍然屹立。亭内悬挂一座大钟,钟高一米八,口径两米,重约数吨。因大钟用草绳系之,故民间称之为“宝绳草龙”。道人每天早晚诵经时击磬撞钟,钟声宏亮,音传悠远。此钟一鸣,老城鼓楼和白马寺大钟与之共鸣,遥相呼应。可以想象,当你听到三钟宏亮悠扬的共鸣声回荡在洛阳城的上空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历史厚重感,你会萌生一种怎样的古城幽情。后来,云溪观大钟“草龙”被盗走了,成了孤钟,再撞响它,老城鼓楼和白马寺的大钟没有了共鸣之声。
洛阳地处中原,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几千年的历史,给这座城市蒙上神秘的色彩,留下厚重的文化底蕴。
云溪观和三井洞均位居瀍河西岸,对面即是贯穿洛阳城南北的汨汨瀍河。瀍河的上游邙山峭壁陡立,下游沟壑地域宽阔,阳光充足,空气温润,宜载樱桃树。每当暮春初夏之季,满壑樱花绽放,“瀍壑朱樱”成为洛阳著名八小景之一,与洛阳八大景“铜驼暮雨”一道留传至今。
其实,先人也把“凤仙姑洞”(即三井洞)曾经列入洛阳八小景。明代诗人张美谷有诗赞曰:“古洞逼尘烟,寥寥近水边。洞天含万有,洞顶出三仙。鹤舞云连树,丹城雾连天。飞腾元境在,谁能悟真篇? ”
由于历史的变迁,三井洞与云溪观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原洞与云溪观内的残殿,在1958年修建洛阳市十一中时被拆除,仅存的半块石碑,也被当做垫脚石放于教学楼前踩踏。
滔滔瀍河流淌不息,古今多少事化作流水入洛河汇黄河,再奔腾到东海,留下的都是故事传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