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子宏生命日记(220) 状元们的经验为什么多是华而不实

 新用户9088aVaL 2020-11-17

胡子宏生命日记(220)

状元们的经验为什么多是华而不实

(一)状元们的经验好吃不好做

打开微信朋友圈,会看到有些家长喜欢转引一些教育资料,其中所谓状元的经验非常受青睐。有些家长对状元成才之路极为感兴趣,把那些状元们的经验奉为至宝。

朋友圈里还流行着“几句话”,譬如,一个后等生,听了妈妈几句话,就一跃成为优秀生;或者,成为尖子生,记住这几句话就行了。

朋友圈的所谓“学习真经”,读起来确实有道理,仿佛一味灵丹妙药,让人兴奋了一下。可是,它们真的奏效吗?那么多所谓状元的经验,读起来都是大同小异,貌似有道理,但是想应用它,却又令人一筹莫展。

实际上,促使状元脱颖而出的,是他们长期练就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对待学业上很虔诚很认真,久而久之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逐渐地超越了他人。他们在学业上具有极强的争胜心,把学习视为事业,把成绩视为荣誉,把名次视为尊严。因此,他们的经验是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上。而更多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觉悟上都有欠缺。普通孩子,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觉悟。

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就像量身定做的服装,人家穿着很熨帖,但套在你身上,可能就显得松垮或紧绷。很多家长转载那些所谓的学习经验,其实就是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而已,转了也就转了,他们自己也未必记得住,何况,那些经验不是什么万能的,根本不能照搬来用。

状元们的成功,除了考试的一些运气、自身对学业的虔诚外,有一些独属于他们自身的特质,是讲不出来的。谈及经验,每个人往往会讲述战略的正确、战术的合理,未必讲述他们在日常拼搏中的各个细节。偌多的细节,才铺就了他们通往成功的道路。

(二)不找捷径就是捷径

我一个朋友,遇到各类的教育讲座,都会请假去听。她听讲座还很认真,会记笔记,然后思考怎么把那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但是,忙碌来忙碌去,自己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改善。为什么呢,因为她总是试图找个捷径,不走弯路,然后像火箭那样,使自家孩子的成绩“蹭”的一下跑到前列。

在学习上,最好的捷径就是不去找捷径。状元们讲到怎么战胜压力,怎么融会贯通,貌似很有理,但是,我们家孩子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没有达到足够的内力,怎么会克服压力,怎么会做到融会贯通呢?

有的人见到状元们的经验之谈,就觉得很神奇。实际上,优秀的学生都要经历大量的阅读,都要做很多习题,都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不够优秀的孩子,就是差在阅读上,差在习题量上,差在学习习惯上。

因此,偌多的家长,不要把所谓的状元经验视为学习的捷径或法宝吧。那些经验必须播撒在合适的土壤上才管用。我们眼下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的要求严格些,对孩子的陪伴紧密些,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严谨些。久而久之,当我们的孩子优秀时,我们也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

(三)发人深省的“幸存者偏差”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空军损失惨重。专家们发现所有返回的飞机机腹都遍布弹痕,但机翼却完好无损。他们推断,机腹非常容易受到炮火攻击,应该改进机腹的防护。美国国防部的一个统计学家却认为,这证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都坠落了,而仅仅被击中机腹的飞机都返航了,应该加强防护的是机翼,而不是机腹。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事实证明,他才是对的。

专家们检查了能飞回来的飞机。而统计学家则更多地考虑到,那些没飞回来的飞机才是值得调研的,于是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瞧,观察和分析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真危险。

统计学里将上述情况称为“幸存者偏差”。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很容易只看到成功者的“经验之谈”,比如我们常会认为长得英俊漂亮的人薪水会比较高,美人们在职场肯定更左右逢源一些,但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经常只会注意到那些薪水比较高的人,而那些薪水并不太高的美人早已被排除在观察样本之外了。

甲骨文公司的老板拉里·埃里森到处鼓动大学生退学创业。他只看到成功企业家中有不少人和他一样没有读完大学,却看不到大部分退学者都以失败告终了。这个老板,就存在着“幸存者偏差”。

在北京,有个中学生自幼喜欢航模,被清华自主招生录取了。孩子的爸爸怂恿别家的孩子也去走自主招生之路。就是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错误。他只看到不少人被清华自主招生了,没看到绝大部分的自主招生者都以失败而告终。

有些家长不厌其烦地在微信朋友圈转抄一些清北学生成功的经验、怎么度过高二高三的策略、数学学习的几大方法,等等。有的人,还非常喜欢转抄一些做人的道理,仿佛掌握了三十条、五十条,就会成为一个人人待见你的人。实际上,这些行为就是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错误——他们只看到了成功者的经验,而没有总结出失败者的教训。

如此一来,就能更加准确地解释,为什么状元的经验为什么多是华而不实。这是因为,人们容易看到他们的优点,却看不到别人失败的教训。对学习的懈怠、缺乏争胜心、缺乏执行力、缺乏好习惯等,这才是孩子们引以为戒的。

有的家长会问,你在内心觉得大儿子是学霸,他不也是写过那么多学习经验吗?管用吗?我的答案是,管用,确实是自己的学习心得。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些孩子最缺乏的,往往是不容易写在纸面的东西,如对学习的热爱、争胜心、坚强的执行力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特质,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



  • 胡子宏,供职于河北邢台市文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作品有8篇次入选8册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2016年7月罹患鼻咽癌,治疗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