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你敢用钳子夹烂孩子的手机吗

 新用户9088aVaL 2020-11-17


胡子宏生命日记(480)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你敢用钳子夹烂孩子的手机吗

文:胡子宏      图:网络

(一) 

时下,很多学校的老师们为了制止学生违规玩手机,可谓绞尽脑汁。通常,老师们会先没收学生的手机,再通知家长,由家长对孩子进行管教。极少数老师会采取“暴力措施”——砸掉学生的手机,或把学生的手机泡进水桶。

 

最近,家长出了一个高招——用钳子夹烂手机。这几天,一个名为“汉中一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叫来家长剪烂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视频显示,在学校办公室,穿红衣的妈妈用钳子夹住一部手机,手机发出声响,出现裂纹。旁边,两位女孩在罚站,老师在讲述学生玩手机的经过——上课的时候,她玩也就罢了,还叫旁边女生拿去玩。

网络上透出的信息表明,被夹碎的手机的主人是一名高二女生。在初中时,其母亲就摔坏过她的iPad。这次被夹烂的手机,竟然是她背着妈妈偷偷购买的。难怪,愤怒的妈妈恨铁不成钢,当众拿着钳子把孩子的手机夹烂。

好好的手机竟然被家长用钳子夹烂了,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很多人会存疑。此时,所谓的教育砖家还会指手画脚,说一些中听不中用的废话,讲一套“教育的本质”的谬论。

我以为,用钳子夹断孩子的手机,倒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是特殊情形下的奏效之举。有些管理办法貌似极端,但在特殊情形下,会给孩子的心灵做一次成功的手术。

(二) 

时值高二,升学压力日渐沉重,时间如此珍贵,视频中的女生竟然沉迷于手机,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坦言之,这样的孩子,多半要在高考中败下阵来,勉强有个本三大学上就算烧高香了。

女生的妈妈在愤怒中夹烂孩子的手机,确实勇气可嘉,但是,她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无疑是个失败者。孩子在初中时,她就摔坏过IPAD,当时,孩子已经玩上了瘾。孩子玩手机上瘾,绝非一日之功,妈妈肯定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孩子疏于管理。

任何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都不会对手机投入过多关注。孩子日常成绩差,说明家长在对孩子学业的关注和管教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充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就忽视了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显然,妈妈此刻气急败坏地夹烂孩子的手机,跟她以前在家庭教育上的懈怠,存在着因果关系。 

尽管这位妈妈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缺失,但孩子已经到了高二,该管的总是要管啊。即便孩子将来考不上好大学,也要学一点是一点啊,总不能高中三年就这样让手机毁了吧。

因此,妈妈透出了一种鲜明的态度——对孩子的缺点,不迁就,不怂恿,不袒护。她积极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的管理,这种态度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三) 

我们身边永远不缺乏“嘴能”的旁观者,他们中不乏所谓的教育界砖家。

我最先读到的评论是:太暴力了,你以为夹碎她就不会再买吗,应该要正确的教育。

这类的评论者首先想到的是,夹碎孩子的手机太暴力,对孩子身心造成不良损害。他们的意识中,应该有一种方法,既能阻止孩子玩手机,又让孩子愉快地接受。

呵呵,真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孩子玩手机上瘾,就像一把火,浇灭这把火,就必须让火不舒服。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很多孩子玩手机上瘾,所谓和颜悦色的批评教育,根本不会奏效。手机上瘾、网络上瘾,都是精神鸦片侵蚀的后果,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只能没收手机,或干脆砸掉手机。

对于孩子而言,手机上瘾就像拦路抢劫。假如你被拦路抢劫,你以为靠几句说服教育,就能阻止对方的犯罪行为吗?

“应该要正确的教育”——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呢?如果夹烂孩子的手机,能使孩子戒除网瘾,那就是正确的教育。反之,就不是正确的教育。在所谓的思想教育已经失效的前提下,这种夹烂手机的强力阻止,何尝不是正确的选择呢?


(四) 

有人认为,老师当场让玩手机孩子家长过来,做得有点过了。老师完全可以先没收学生手机,课后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交代家长冷静处理。

这些评论者在几秒内就能提出评论和建议,难道在校老师都是痴呆儿?你以为老师没用过“先没收手机再通知家长”的办法?可是,“家长冷静处理”能阻止住孩子玩手机上瘾吗?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李某发出了高谈阔论。他说,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教化学生走上正道,靠暴力销毁手机,并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认真好学。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手机上,而在于家长和老师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精神,引导学生平衡好学习和休闲之间的关系。

这种人就是在书斋中习惯了说真理式废话的砖家。少废话,别跟我们家长扯什么教育的本质,你干脆告诉我,有什么具体的、搬过来就能用的办法,让孩子从手机上瘾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上呢?谁不知道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精神”呢?聪明的砖家们,请告诉一线的老师,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究竟有哪些呢?

发现学生玩手机,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不跟孩子发生正面的冲突,老师的第一步措施是正确的。接着,通知家长前来解决,向家长说明孩子的违纪情况,避免了家校矛盾。老师的第二步措施又是正确的。

当家长夹烂孩子的手机时,录下视频,以证自身的清白,避免给自己和学校惹麻烦。老师的第三步措施绝对又是正确的。为了鼓励学生家长采取严厉的措施制止学生玩手机,把视频发到家长群里,其实也是正确的。

挖疮必割肉,割肉必喊疼。制止学生玩手机,肯定要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此刻,所谓的教育理论只能是唱高调,所谓的教育砖家,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一线老师的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纠正学生玩手机上瘾,一方是矛,一方是盾,两者必须分出征服者、被征服者,必须采取“刺刀见红”的果敢措施,否则就不会奏效。

(五) 

试问各位家长,如果你家孩子沉迷于玩手机,你敢用钳子夹烂孩子手机吗?我想,多数家长没有这样的勇气,只能眼看着孩子玩手机上瘾而束手无策。

如果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就必须避免孩子玩手机上瘾。那些升入名牌大学的学霸们,没有一个会沉迷于手机,更不会对手机游戏上瘾。

每一个家长都要从自身做起,不要沉迷于手机游戏和微信聊天。孩子都是家长的影子,在孩子面前,家长如果表现出对手机的浓厚兴趣,无疑,就会对孩子做出负面的表率。

家长爱学习,孩子才会爱学习。家长爱读书,孩子才会爱读书。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你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人,自己就不要成为什么人。你不想让手机游戏耽误了孩子的学业,那么,你自己就不要让手机游戏占用你的时间。

戒除孩子玩手机上瘾,要从娃娃开始抓起。在孩子的小学时期,就要敢于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说不。

即便是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发现孩子玩手机上瘾,家长也必须敢于硬碰硬地阻止。家长必须旗帜鲜明地怒怼孩子玩手机上瘾。此时,配合学校老师,没收孩子的手机、砸坏孩子的手机、绞烂孩子的手机,在某种环境里,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当然,在矫正孩子玩手机上瘾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既要严防死守,又要避免孩子出现极端行为。家长和老师在态度上要坚决,但又不能过于粗暴,免得孩子一气之下跳了楼。

如果孩子真的以死相挟,那就听之任之吧。孩子沉迷于玩手机,顶多是不成才,总比孩子跳楼要好得多。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万能的。当孩子真的玩手机上瘾并且确实难以纠正的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只能听凭他玩得疯狂、虚度青春。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人生教训和社会惩罚,才会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

关于“胡说”广告的说明

我的公号文章受到读者的青睐,广告商也接踵而至。“胡说”公号会时不时接广告,涉及到教育、服饰等。广告多放在头条,可能有些读者会不满意。

所有的广告,都是可信的,我已慎重考察。面对广告,您觉得合适就投资,不合适就增加点点击量,为“胡说”增加点人气。有的教育培训收费较高,您可以试听获益。

如果觉得不爽,请取消关注。请勿恶语相向,以免拉黑不雅。

《胡子宏生命日记》1-400篇目录及阅读链接

热销中:胡老师编写的中小学生枕边书

家长先别高兴:小学叫停家长签字,坑的只能是你家孩子

石二衡二真够二,小升初招生手臂伸得这么早

又见学生跳了楼,有多少理由非要老师背黑锅

跟老师狡辩的家长,都在给孩子的成长埋下蒺藜

世上确有天生聪明的人,我们的孩子却不够聪明,那还有希望吗

村里的发小把我问傻了:你是大学生,比我强在哪里呢?

难怪人家考清华北大,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学习过

胡子宏,供职于河北邢台市文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有数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2016年7月罹患鼻咽癌,康复中。

胡老师编写的“刻苦学习”“作文范文”热销中,可加胡老师微信号13831979088购买。请参阅(点击):胡子宏编写的中小学生枕边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