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 | 画梅圣手-陶寿伯

 泊木沐 2020-11-17

陶寿伯(1902-1997),名知奋,又名之芬,号万石,江苏无锡人。陶寿伯先生在台湾乃至海外享有书画印“三绝”的美誉,篆刻被称为巨手,画梅称圣手。他的艺术成就为曾熙、于右任、吴稚晖、钱穆、溥心畬、张大千、黄君璧、王季迁等名家们所盛赞。

(陶寿伯与张大千他乡重逢)

先说陶寿伯的师从。15岁时他背井离乡,往苏州学艺,拜唐伯谦、唐仲芳昆仲为师,学习刻碑、拓碑、裱帖及篆刻等。汉贞阁是清末著名的碑帖店,庋藏碑版法帖达四五千种,唐氏兄弟为清代“碑帖大王”唐仁斋之子。陶寿伯学满五年后往上海谋生。25岁时他师事夙儒沈恩孚,研习小学及孔孟儒学;同时,由陈巨来引荐拜四明赵叔孺为师,学习篆刻书画,登其堂奥。44岁在安徽蚌埠师礼前清举人蒋英先、梅达夫,学习书画;46岁拜张大千为师,成为大风堂重要传人。

(陶寿伯《梅花》)

陶寿伯师法的古人有吴昌硕、金农、赵之谦、陈录、王冕等。晚年他在《投入艺海七十五年、写梅六十五年甘苦自知》(以下简称《投入艺海》)中说:“我写梅从二十九岁起,临摹汪巢林册页,备有百梅图谱,常常读王元章之梅花。我于二十九岁至三十九岁止,写梅十年,当时有墨梅专家之雅号。”汪士慎(1686―1759),号巢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善画梅,与金农相友善。王元章,即王冕(1327―1359),元代墨梅大师。陶寿伯遍习历代画梅名家,也成为画梅高手,成为他所说的万分之一者。他到晚年开始总结画梅心得,授之于门徒。他有画梅干四字诀,为“清”“奇”“古”“怪”,说“写老干于四字得一字即行”。

陶寿伯画梅十年后,于39岁时兼及花鸟,五十七岁自南洋归来,才攻画山水,其涉足的题材十分广泛,山水、花卉、蔬果、翎毛、鳞介、走兽等都能。他是一步一步拓展,一步一个脚印,而且都画出了自己的面貌。他的山水由张大千上溯清“四王”、“四僧”、元倪云林以及宋米芾,得大千之秀丽、“四王”之苍茫、石涛之酣畅生辣、八大之幽逸以及云林之清简澹远。陶寿伯晚年还致力于画松,极尽苍虬郁勃之态,老辣苍劲,气势撼人。他曾跟张真之先生说:“世人只知我刻印、画梅,其实,我的苍松亦有我之特点。”

(陶寿伯《蔬果》)

陶寿伯认为民初吴昌硕、齐白石,近代溥心畬和张大千,为“杰出之士”,“凡欲求题款有突破境界,可多搜求诸公之画册画作,多多研求,自能得悟得明”。欣赏陶寿伯的画,其诗书画印的结合几乎到了完美的程度,处处妥帖,醇厚隽永,生机勃勃,令人流连忘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