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瓷即有彩”——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风吟楼 2020-11-17

潮彩在清末的潮州,彩瓷彩绘就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运用国画技法,吸收潮州民间姐妹工艺,如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剪纸、民间绘画(如漆画、墙画、佛画)等传统工艺表现手法,融入到潮彩表现形式中来,从而形成了独特地方风格彩瓷彩绘流派之一。

潮州彩瓷具有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的特点。

潮州陶瓷历史久远,可谓“有瓷即有彩”。据考证,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著名的笔架山窑(宋窑)瓷器已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装饰手法。明朝是青花发展时期。

清初粉彩流行。同治末年(1874年),枫溪瓷区已有公合成,永利、和顺诸家彩馆从事瓷器彩绘作业,这是潮州“十窑彩”之始。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枫溪陶瓷工人姚华首先在枫溪首开釉上彩瓷庄,从此潮州就有彩瓷。清宣统二年(1910年),潮州彩瓷艺人廖集秋和许云秋、谢梓庭等人的潮彩作品,1、2尺的“百鸟朝凤”四季盘及釉上彩绘人物盘等瓷器参加南京南洋劝业会及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高度评价。自此“潮彩”颇负盛名。

传统瓷器彩绘,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其中釉上彩就包含江西粉彩、广彩、潮彩。

潮彩是清末潮州彩瓷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而成独特地方风格的彩瓷品种。

2014年12月,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