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河星空】陈传龙丨给岳飞唱歌

 读在现场 2020-11-17




岳飞活着是英雄,死后变成了神。

不少地方都有岳飞庙,百姓给岳飞烧香,磕头,顶礼膜拜,并不奇怪,大凡在中国有名望的古人,多数被神化了,烧香磕头,祈求保佑。但是,给岳飞唱歌的习俗就稀奇了,我在其他地方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只在岳飞的老家汤阴见过。

汤阴岳飞庙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1405年),后历经多次重修扩建,至今占地六千四百多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一百余间,规模相当大。家乡人对岳飞的感情更深厚,更真挚,更特殊,也更具宗教色彩。家乡人从不直呼岳飞,而称呼“岳爷”,叫岳飞的女儿银瓶公主为“姑姑”,好像他们与岳飞真有亲戚,岳飞不是八百多年前的古人,不是现在的神,而是活在世上的人,很可能还经常去串亲戚呢。在他们眼里,岳爷是身边的知心人,村里的一位长者,活生生地坐在对面,有什么心事,有什么愿望,给长者像念叨念叨,让长者帮助出谋划策。至于愿望能不能实现,心结能不能解开,无所谓,说出来就释然了,心灵有所寄托了。

岳飞庙是百姓对岳飞倾诉衷肠的精神家园,几百年来,一直萦系着他们的寄托,串亲戚、进城、赶集、或者办其他事,总要拐进岳飞庙里坐坐,说说,絮叨絮叨,求得心灵安慰。近些年,有关部门将岳飞庙收走了,卖门票,很贵,百姓承担不起,只好在岳飞庙隔壁建起香炉,焚香膜拜,成为新的精神家园。有关部门生生把岳飞和百姓生分了。类似的情况不少地方都有,淮阳百姓祭祀人祖伏羲,买不起门票,只能在门口遥拜,磕头,焚香。我为百姓鸣不平,没有百姓的世代信仰,没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庙宇建得再雄伟,再宏大,只能是一堆建筑材料,一个躯壳,注定不会长久。

在简陋的香炉前为岳爷烧香磕头,照样有声有色,像模像样。香炉建在破败窄小的院子里,墙边搭了简易窝棚,残垣断壁,不堪入目。香炉特别大,砖头砌成,如烟囱,五六米高,四面开有炉膛,四面可同时烧香,每面都堆积了厚厚的香灰,从上到下都熏黑了,可见百姓对岳爷多么崇敬,香火多么旺盛。

北墙上挂了岳飞像,比八仙桌面还大,旁边挂有一片旌旗,是百姓送给岳爷的,还有送给姑姑的。院子不大,人很多,或坐或躺,或凝望,或闭目,他们烧过香磕过头,歇息一会。他们把这里当成了歇脚的地方,就像从邻村经过,走累了,到亲戚家停留一会,喝碗茶,歇歇脚。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歌声飘过来,我很好奇,回头望,只见一位老太太在唱歌,认真,投入。我以为老太太坐累了,站起来哼两句,解乏,提神。细看又不像,老太太六十多岁,头发花白,像她这么大年纪的人,一般都哼戏曲唱段,怎么会唱《英雄儿女》里的插曲呢?我注目打探,老太太昂首挺胸,目光平视,双脚并拢,脚板绷直,标准的舞台演出姿势。我纳闷了,她绝不是哼小曲解乏,一定有原因。老太太的歌声并不优美,高调没唱上去,不过,态度认真,一脸虔诚,没跑调,歌词一句不错,花甲之年的人能记住这么多歌词,不容易。再看周围人,仿佛没听见,没有谁刻意看老太太。大概他们习以为常了吧。

我悄悄问旁边一位中年妇女,中年妇女说,老太太给岳爷唱歌。我重新打量老太太,发现她平视的目光一直望着岳爷的像。握剑端坐的岳爷,仿佛静静地听,听得聚精会神。我更加奇怪了,问中年妇女,为什么要给岳爷唱歌,她说,岳爷死后成了神,我们在世间做的事,岳爷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有了难处,岳爷会暗中相助,我们敬岳爷,给岳爷烧香,还要给他唱歌。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百姓不但要让岳爷得到物质享受,还要让岳爷得到精神享受。汤阴百姓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敬奉岳爷,或许,这是世上最真心最人性化的敬神方式吧。

老太太唱完,又上来一位更老的老太太,唱的是戏,豫剧《花木兰》选段,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一样认真,一样把歌词记得准确无误。我问唱完歌的那位老太太,给岳爷唱歌有什么讲究。她说,没什么讲究,会唱什么就唱什么。

我想,岳爷是神,宽宏大度,理解百姓,百姓给他唱什么都行,好听不好听,都可以。

作 者 简 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