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 群丨奇迹就是这样简单

 读在现场 2020-11-17

老家位于豫南平原的腹地,这一带植树以柳居多。柳以其耐旱耐涝成为村民的依赖,沟前渠旁,房前屋后,翠柳成行,相映成趣。春来柳枝依依,絮舞曼柔;夏至绿荫铺地,鸟声清脆。熹微的晨光里,小村层层包裹在浓绿之中,和着袅袅升起的炊烟,随心勾画出无限生机;落霞的晚照中,千万枝金色的丝条迎风跳动,伴着波光粼粼,倾诉着无尽的绵绵情思。

多少年来,小村给予了柳美丽的形象,柳赋予了小村韧的灵魂。

我对柳的认识来源于一个冬天发生的故事。

那是一个冷冬。

闲冬干冷无农事。一大早,伸手可及的太阳把慵懒的光线漫无目的地洒向房屋、河流、村道……所及之处,鸡鸣狗吠,炊烟袅袅,沸腾一片;日上半天,火车头帽、大棉袄、黑棉鞋,三五个或蹲或靠,依着向阳的角落,舒心地闲聊。阳光肆无忌惮地从头盯到脚,伴随着烟锅里升腾起的声声不息的话题,一幅乡村速写随心所欲。

那天的我正尽情享受着快意无边的童年,和几个穿开裆裤的玩伴裆下夹根棍挤在人群里游来游去,做着两军对垒,弯弓射箭的游戏。

我突然劲头十足地想做—把好弓,柳枝是再好不过的材料。

阳光下放眼望去,老宅门旁有条小河,曲弯成趣。左拐黑土良田、麦苗青青;右折红砖绿瓦、错落有致。沿河边整齐地栽着排柳树,都是爷爷亲手植上的。三九天,空气里点点寒意,小树看上去很瘦弱,一阵细风掠过,瑟瑟发抖。

爷爷正挤在人堆里,烟抽到酣处,谈性正浓。浓谈耐不住磨缠,爷爷只得起身敲敲烟锅,紧紧扎腰,轻咳两声,抓着烟杆,双手背后,奶奶做的装烟丝的红色荷包袋便随着脚步在风里飘摇,煞是好看。我开心地跟在爷爷的后面,蹦蹦跳跳。爷爷慢慢地逐个摸着小树,口里小声嘀咕着这棵是活的,这棵还没死的话,时不时在树根处紧踩几脚,那神情、那动作,甚至超过了对我的态度。看着爷爷爱不释手的模样,我知道这事我不下手准没谱。

远远的一棵小树映入眼帘。这棵看上去更弱更瘦,风一吹过,枝条便惊惶地摇摆几下,苍白无力;灰白色的村皮上裸露些许嫩芽,瘪瘪的没有—丝绿意,加上与其他的树相隔得远,显得更加落寞和孤寂。我断定这是—棵刚死不久的树,便使劲搬歪它,随知刚一松手,枝条“嗖”地又恢复了原状。

真是做弓的好材料。

“爷爷,这有一棵死树。”我乐颠颠地大声喊道。爷爷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垒起最后一块土,慢条斯理地直起身:“真的吗,我瞅瞅?”爷爷站在树前端详了一下,用指甲刮刮树皮,弯下腰扒开根部的泥土,抠了抠树根,又仔细封好土,直起身拍打着手上的泥土,认真地对我说:“孩子,这棵树还活着,咱不能砍。”我一听急了,扯着爷爷又吵又闹:“它就是死了,别的树都冒芽了,它还没露芽。”

 爷爷拍着我的背,一字一句地说:“孩子,它个头有点小,天又冷,只要咱好好侍弄它,来年开春它会冒芽子的。”

爷爷的话让我半信半疑,但也打消了用它做弓的念头。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去看它,松土、浇水、施肥……

一场春雨,小村花红柳绿。

小鸟叽叽喳喳中,我惊喜地发现枝头上钻出了点点绿意,便急急地拽爷爷去看。爷爷笑呵呵地点上烟锅,不慌不忙地说:“孩子,等着瞧吧,再瘦的树也能长成大树的。你想想,前面的那些树都在等着它,它们是要一起长大的。”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棵树如今成为老宅旁最大最旺的树,夏天一树柔绿,冬天虬枝不屈;和它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演绎出一道独特的风景,诉说着故乡亘古不变的风情。

 不抛弃,不放弃,心中就有希望。

不自卑,不气馁,可以创造奇迹。

保持强者的心态,总有一天,你会变成真正的强者。

作 者 简 介

吴群,笔名“舞君”。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首批名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