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向南丨下雨天,正是读书好时候

 读在现场 2020-11-17

5月21日,学校一行30余名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奔赴南京汤山的嘤栖书院参观学习。头一天跟校长打了个对头,希望我也去。这次活动是由教师发展处和团委牵头运作的,名义是“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活动。我的天那,都年过半百了,还青年教师,还成长俱乐部,只好以“60岁以下都算青年”的国际标签来调侃一下自己了。

通知8时发车,实际提早了几分钟就出发了,学习地点是嘤栖书院。乍一听名字,还以为是某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儒家书斋古院呢。路上,听去过的老师介绍说,这是一个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还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奖励。大家带着几分好奇和憧憬,也带着对雨一直下个不停的几分无奈,于是便有了“下雨天和读书更配”的调侃。

车从南京汤山下了高速,又在丘陵间的公路上行驶了十几公里,最后,拐入曲折蜿蜒的狭窄岔路,再行驶一段,就到了群山环抱中的桦墅村。这里还真是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意境。村口一棵老枫杨树,有些地方叫做馄饨树的那种,树上缀满了“馄饨”。村口的一个标志性景观是:一辆拖拉机拉着一车草捆,车厢板上立着一个大写的单词“BIDIRECTION”,应该是指示路线的,还有汉字“桦墅村”,整个村口标志的样子怪怪的。

下车以后,大家用力控制着雨伞,遮挡着横雨斜风,在村口附近走上了一条通向山脚的田间岔路。路是青灰色的碎石铺成的,路的两边还用铁条框住了,不知是为了防止碎石流失,还是为了今后浇成水泥路。碎石路还很干净,基本没有泥污。路的两旁每隔几米就种了一棵桃树,此时的桃子已有半边微红,只是看上去个头不大,不像是当水果种的。 小路蜿蜒曲折,通过一座杉木杆排成的栈桥,就来到了一个篱笆围起来的菜园子边上了。园子里有蔬菜,也有桃子,这里的桃子比较大,看来是当水果种的。绕过园子,就来到了一座房子——嘤栖书院。工作人员招待我们进入书院。

这里叫书屋应该更贴切。实际上,就是一个由三间平房打通了改造而成的图书阅览室。把墙做成了书架,南北窗下都有写字台,写字台上也有少量图书和个性化的摆设。屋子中间的通道放了通长的书桌,两边可以坐约20多人。把西头的一间屋布置成一个小客厅的样子,朝西的大玻璃窗占据了近半个西墙,斜对着一百多米长的水库大坝;几把椅子,几个小圆桌,还有用画架架着的一幅山水画;在南墙上靠着一幅书法,上书“嘤气鸣矣,求其友生”八个大字,占着几乎整面墙,使得书屋顿时有了文化氛围,这也是这间书屋冠名的由来。

大家进到房间里后,先忙着东看西看,翻翻书,拍拍照,聊聊天。“书院”的主人因为有会议而羁绊在城里,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不能进行。几个工作人员还都是学生模样,有些怯生生的,也不会主动与人攀谈,很快就自己站在一旁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初到的好奇心渐渐减退,我和几个老师就想到外面看看。出了门几米远就是水库大坝,几个人小心翼翼地走上大坝,看到了大坝里面的水面。大坝顶上是可以开小车的,只是此时被雨水汪了部分路面,人要想不湿鞋,就只能走在马路牙子上了。这里的风很大,不断地把伞扯翻过去,于是马上就回到书屋了。

 大家也由于不停的风雨隔断了对田园山野的勃勃兴致,该看的都看了,该拍的也都拍了,该聊的也都聊了,渐渐地,就只有各自看书了。还真是的,下雨天和读书更配。

就这么几面墙的藏书,当然不是很多,但书却很经典,绝无类似于成功学、金融理财等等教逐利之类的。多是些中外史籍、文学经典、哲学思想类的书籍,其中不乏市面上找不到的书,如台湾1970年版的图书杂志、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等等,这些多是读友赠的。

不知不觉中大家看书有一个多小时了,终于等来了这间“书院”的创办人——南师大学生赵健。这是一位明显带着书卷气的小伙子,稍微平复了一下因跑着进来而引起的气喘,就给我们讲述他的创业经历:是因为读大一时意外获得了学校的一个“年度图书借阅率最高奖”,从而萌生了成立以个读书会的念头,之后,就真的创立了一个读书会,受到《诗经》的启发而取名“嘤鸣读书会”,发起题为“思奔”的读书活动项目,并由最初的7个人的小社团发展到目前在全球50多个城市建有分会的读书会,还进行过7次不同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后来又如何与桦墅村邂逅,与村委会合作,在此创立了这间公益性的“嘤栖书院”,以追求一种“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为人生一大乐事的理想主义的情怀。赵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远离读书。像南师大这样以文科见长的大学,还有400名学生的年借书率为0,其他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这种0借书率的情况可想而知。

赵健是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在这个年龄上的大多数孩子还在懵懵懂懂之中没有做好走入社会的准备的时候,赵健已表现出来令人折服的老练,不用片纸也能面对几十个老师侃侃而谈。书院的座右铭更能让人深省:“一等人通情达理,两件事耕田读书。”

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电脑和手机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也失去了很多: 读书和思考的习惯、传统的“渔樵耕读”的生活方式,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文化情结。在这个大都市边的“世外桃源”创立这个书院,希望建立起一种能勾起老人们回忆往昔的东西,建立起一种让孩子们将来值得回忆的东西,真的挺好。也许,这是一个个故事的延续,也是一个个故事的开始。

晴耕雨读。下雨天,真的和读书更配。 

作 者 简 介

李向南,江苏常州教师,偶尔为学校作个报道,闲暇玩玩文字,未曾正式文学投稿。经老同学怂恿来此献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