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荣荣丨你不能只看到红梅映雪

 读在现场 2020-11-17

春寒料峭。2016年的第一场雪。

陪同远道而来的朋友去百花园踏雪、赏梅。

大家的头发都被风撕成一绺绺的,像要结成冰挂,但一片花海突然把一个久违的明媚春天捧到面前。一行人都掩饰不住惊喜,在花丛中欢呼。

春寒犹恐花怯弱,故邀红妆比妖娆。看着年轻的作家朋友与花争俏,大家都禁不住感叹:真美!年轻好啊!

两位朋友都从网络起步。一个70末,一个80后。都年轻,文弱得像江南淡烟中的春柳;白净的脸笑容灿烂,又像眼前玉树琼枝上怒放的梅花。

返回的车上,向她们请教成功的秘诀。

年轻的作家说:半夜有灵感了,会赶紧爬起来,写到天亮。

更年轻的女孩说:有一年我每天写一万字,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我质疑。

她微微一笑:我打字快,一分钟最多可打300字,一万字一个小时差不多就打完了。

大家的眼神都流露出惊叹。她也动情了,幽幽地说:我从高中起就开始在网上写东西,挣钱当学费,一直到大学毕业……

天哪,一个人的自给自足,要付出多少心酸与辛苦?!

年轻的作家赶紧给她打气: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我们就一直奔着它去!

“奔着它去奔着它去”,这声音在哪儿听过?突然想起了《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陈冰,她甩着长长的黑发,嘶吼出“我不转弯我不转弯”时,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年轻的作家说:有一个长篇的选题我都构思了十年,还没敢动笔写,收集的素材有一尺高。我相信,成功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谈到成功,两个人都笑了,先谈起外界对她们的看法。

年轻的女孩说:一次去开作协会,会上有一位中年人。听人说他一辈子很努力,而且对文学的心很虔诚。他在很多场合都表白过,说他就是喜欢写文章,也不指望写文章能挣钱,就是想实现把文字变成铅字的愿望。可是,这对他来说,竟是一种奢望,他绞尽脑汁写出的东西也只能上上晚报副刊。开研讨会时,他看着与会的年轻人,特别是貌美的女孩子,那眼神说不出的凌厉。言谈举止他都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平与忌恨:有些人为什么这么年轻就享受着命运的青睐,名利双收?这么年轻的人为什么就是畅销书的作者,一写就是九册,发行量几百万?

我仿佛看到那位大叔失意的表情和抽搐的脸。

写作的人那么多,塔尖上的寥寥无几。有人心理失衡,也能理解。因为他们只看到别人荣宠一身,没有看到人家心底的阳光和半夜的灯光。

那每天一万字,一年三百多万,你写写试试!

那一套九册书,三年写完,你坚持试试!

我还有一个朋友,拍《走遍中国》,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四点。配好音,她站在机房,拍了几张窗外北京空无一人的大街的照片,在微信上感叹: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电视人容易得抑郁症!

是的,我们只看见成功者头上顶着的光环,看不见他们的黑灯瞎火;只看见人前他们的笑容与骄傲,看不见幕后他们的呕心沥血。

他们和天资高的人比勤奋,与勤奋的人比智慧;跟年轻的人比经验,与年长的人比激情;与网络中那些粗制滥造的快餐文学比文采和深度,与厚重保守的传统文学比创新与速度。

他们经受了冰冻三尺的彻骨之寒,才把那红梅映雪童话般的美丽世界奉献给我们!

而我们,怎么好意思无视别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用一句“凭什么”来掩盖自己先天的不足或后天的匮乏?


作 者 简 介

易荣荣,女,河南息县人,现居信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字散见于《儿童文学》《意林》《知识窗》《百花园》等报刊。著有散文集《打开》。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写作只愿:笔下流清泉,心田生红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