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破防的热播剧《人世间》背后,梁晓声的创作历程更令人感动

 青白眼e1vedie6 2022-02-23
热播剧《人世间》虽然谢幕了,但是已经破防的观众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其实背后的故事更感人,您知道原著作者梁晓声115万字鸿篇巨作是怎么完成的吗?

著名作家梁晓声不是专业作家,他现在还执教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学院汉语文学专业。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当知青上山下乡期间在兵团当了兵。因为酷爱读书写作,被推荐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深造,最后通过一步步努力成为知名作家。以上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后来他创作《人世间》的素材。

因为他心里总有一个愧疚:文学改变了我,我欠文学一个回报。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给文学一个交代,但他没有微信、不会电脑。他表示:我曾经考虑过学着用电脑打字,但我打字太慢了,会导致思维中断,有种烦躁感。这时我就又拿过来纸和笔,一拿起笔,心就静了,那种习惯性就来了。纸笔对我来说就是心到手到。

因而他的创作工具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摞纸,这115万字的《人世间》鸿篇巨制就这样从一个个方格里诞生的。他利用8年时光,每天写10个小时,当然付出的努力也是巨大的:前半部分一笔一画,字迹工整,干净漂亮,很少涂改,胸有成竹,流淌而出。

而后半部分字体开始“拳打脚踢”,软弱无力,因为此时他的体力已经不支,毕竟当时都是快70的老人了,可以说是拿着生命在写作。据作者本人说,三年中,忍受着胃痛和颈椎病的折磨,但仍坚持写完了这部作品,这需要超凡的毅力与牺牲。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从他的手稿来看,这部作品原叫《共乐区的儿女们》,原本其实也是写身边的人和事。现在想来,如果要是用这个书名就会显得“小气”,以为他肯定又是写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
其实,他是要通过一个“小家”——周家,来反映一个“大家”——国家,这50年来的沧桑巨变。所以,改成现名“人世间”就显得“大气”得多。我们年轻一代,总能从他们身上找到我们父母的影子,这也是这部作品能让我们共情的地方。

看了这部作品,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一套三册,百万巨著史诗作品,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其实,梁晓声与路遥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当路遥倒下20年后,梁晓声接过了路遥的接力棒又向前跑了20年。

很多人很是奇怪:梁晓声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一直不愠不火?其实他是高产作家,他有1000多万字的创作量,正如他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有影响的,但不是畅销的书。我是可以写出畅销书的,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了,但我不愿意这么干。

梁晓声与路遥都是令人尊敬的作家,他们是文坛上的“平民代言人”。他说,不管时代怎么变,只要做到为人简单,你所看到的生活就会变得简单。不管时代和环境如何改变,善良与勇敢永远是最简单、最重要的品质。
最后,还是用梁老师一句话送给大家:“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发育、思想沉淀史,一定伴随着阅读史,古今中外都如是。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样是与人类的阅读史相伴同行的。”让我们多读书,多读好书,就从阅读《人世间》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