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章建丨去兰州出差,未行心先冷

 读在现场 2020-11-17

初冬,去兰州出差,未行心先冷。

时间既到11月中旬,兰州必然是冷冰冰的。

上网一查天气预报,果然,低温已到零下3、4度。心里就有点发毛,尽管这个城市在我心里向往已久,可是,担心并不多余。于是,在简单的行囊里,多放入一条毛裤、一件背心,做备用吧。

6:30分,火车到达兰州站。

天,还没有大亮,昏暗的灯光下,匆匆的行人影影绰绰的,我们就夹杂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间,等待接站的朋友。

因为事先已经联系,接站的人很快来了。

上了车,才发觉暖意袭人,好像那暖和是专门给我们的见面礼,不适马上消散。

车子就在还有些夜色的大街小巷穿梭,寻找早市的面馆。有点名气的,大多尚未开张,于是,车子就多转了几个圈圈。

终于,看到一家看门营业的面馆,我们四个人直奔而入。

当然,吃的是牛肉面。

还算好,除了身体里感觉到隐隐的一丝丝凉,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应。

到底是在汉中小江南生活惯了的。习惯了这汉水汉风汉韵的滋润,猛然换了环境,置身于边塞的高寒干燥气候中,居然口干舌燥、火气陡增,难受得不得了。嘴唇干裂,抽不得烟,喝不得酒,怏怏不快起来。

好在办事顺利,两天搞定。

接下来的时间,完全由我们自由支配,可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看风景,逛大街,品羊肉,吃拉面。

兰州的朋友们却说,兰州,呵呵,不好玩!

我想,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韵和人文特征,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定也不例外。也许是他们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了吧?

朋友唯唯带我们去了紧挨城市的黄河边上,看黄河、看黄河与城市的脉络。依次走马观花,看了“黄河母亲像”、“中山铁桥”,游览了“水车公园”。

“黄河母亲像”,看起来并不十分高大,就那么一个简简单单的石雕:温柔的母亲怀抱婴孩,矗立在城市边缘的黄河边上,凝望城市、凝望远方,引人遐想。可是,面对这雕像,我却想起很多很多。曾几何时,黄河泛滥,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曾几何时,黄河边上造就了几多羊皮筏子客;曾几何时,黄河淹没了多少庄稼……今天,黄河母亲脸上的笑容和怀抱中婴孩的宁静,不正是我们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最好见证吗?

“中山铁桥”,可以说,是我第一次见到黄河,见到的第一座河上桥梁。桥,很古老了,粗大的钢铁筋骨、厚重的钢铁螺丝,相互牵牵连连、拉拉扯扯,或垂直、或斜拉、或搭接、或重合,完全靠金属的螺纹、螺丝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座看似锈迹斑驳的铁桥。这座黄河第一铁桥当然也有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大桥是德国人于1907年建造,当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让国人完全想不到的是,德国制造商竟然于这座大桥使用到100年的2007年,来兰州对大桥的使用情况和现状进行了回访。悠悠百年,早已物是人非了,何况一座桥梁?没有想到的是,当初清政府投资30万两白银、德国人主持建造的这座百年老桥,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享受到德意志人一个世纪的承诺,直叫人叹为观止。

踏上铁桥,走几步,河的风迎面掠过,立马就感受到这河的苍凉。举目下望,河水湍急,恶浪四起,簇拥紧促,浪浪相接,飞流而下。头,有点旋晕,就匆匆离开了。

由于对铁桥了解甚少,我们只能靠一些文字的说明,来加深对这座黄河铁桥的了解了:

兰州中山桥是“天下黄河第一桥”。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1909当时为黄河上的第一座钢铁大桥。后来有了第二,第三,但是始终不能抹杀它第一的地位,德国技术向来是以准确,精密著称。当时称此桥寿命是100年。故而九十年代,还专门通知我们寿命已到,提醒检测其安全性能。所以现在禁止机动车通行,成了我们专门的游览通道。

如果说,“黄河母亲像”和“中山铁桥”我们只是浏览的话,那么,“水车公园”,我们却是倘佯其间,尽数了水车与黄河、黄河与百姓、百姓与水车三者的那种不可分割、丝丝缕缕的关系。流连其间,黄河文化和兰州地域特色组成了一副人、车、水的和谐画卷,尽收眼底、了然于胸。

水车公园的特色必然在于水车。

水车园占地14588平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竣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

那些脚踏水车、手摇水车、链条水车、磨盘水车,遍布在水车公园,任由游客体现,最为壮观的当数至于黄河河道的巨大水车了。它完全靠黄河水的冲击力作动力,带动水轮车水,达到引流向上,灌溉土地的目的。

兰州水车是古老黄的提灌设施。她巧取黄河之水,灌溉农田,为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各项生产的发展。兰州水车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段续,明嘉靖二年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云南多水且用简车灌田,段续回故里后借鉴云南简车致力于水车的创制。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第一轮水车在广武门外黄河北岸制作成功。历经四百余年,段续所创水车日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雄浑粗犷,悠悠旋转,日复一日倒挽河水灌溉万亩良田。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流水欢歌不绝于耳,蔚为壮观,给金城增添了独特风韵。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

幽幽古兰州,除了现代化高楼林立水泥森林,还有古老的水车、黄河,以及遍布在民间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应该留住的美好。

匆匆兰州一行,作点留念吧。


作 者 简 介

刘章建,中国核工业旗下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90年代开始创作,先后笔触散文、小说、杂文、诗歌等多种题材尝试。发表各类题材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散文集《行走的记忆》、杂文集《英雄不问出处》等,部分作品入选中学生作文辅导教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