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如意丨履论鞋谭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一向崇尚雍容雅步﹑踱走闲庭的士大夫风度。足下小小的鞋子带着跫然足音从远古一路走来,成了今天我忽然想聊起的话题。

鞋子的历史沿革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大约在华夏文明童蒙发祥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把猎获的兽皮制成了最原始的皮鞋,以便更快更舒适地追赶猎物,这是人类役使万灵为刍狗的初体验。而《周易·履卦》则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之语,履道象征着践行德道修身之大道,那时人们就把修心修德作为履入成功坦途的必由之径。履在《说文》中还解释为“履,礼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是同理—只有谦恭有礼才能招祥纳福。中国象形文字非常奇妙:履字从尸,尸者,太庙中神主也;彳,表示与行走有关;复,下面是人的脚趾,上面则为丹鼎。表示如敬畏神主一样亦步亦趋地履行贞吉之道。易中天曾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德治和礼治管理社会治理国家,从这一侧面可窥一斑,从旁佐证。在《韩非子·郑人买履》中,那位忘持履度的迂阔的郑人,已然成为墨守成规不通权变的经典笑料,说明古人早已明白循常与变通之间的辩证法则。《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则生动地指出履之于足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切不可主次颠倒,闹出委屈主人(足)去迁就凑合仆从(履)的笑话。

履还有很多别名轶事。

根据材质,用麻葛制成的屦在《诗经》中有这样诗意的描写: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是应诮其俭啬还是赞其凌寒傲霜呢,在于读者心灵深处的感悟。三国刘备就从贩屦织席起家—织履小儿有大志,似乎给寒碜的草鞋涂抹了一层英雄主义色彩—后来的工农红军穿草鞋过草地排除万难走向胜利更是让草鞋成为了革命英雄主义象征。

木底鞋则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屐。应怜屐齿印苍苔,第一个穿木屐的人是晋文公重耳,是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功臣义士介子推,禁火的寒食节也因此而来。吴越争霸时,在吴王夫差的馆娃宫里有一个响屐廊,美女西施足穿木屐踏在木板上跳响屐舞,在舞袖屐声的丽影里,上演了一幕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大戏。木屐后又东渡扶桑,迄今与和服一起成为日本传统服饰。

我们现代人所穿的鞋子可谓中西并蓄。女士们爱穿的高跟鞋据说是矮小的法王路易十四为掩饰身高显示高贵气度而发明的,贵族们纷纷效仿,很快风靡欧洲大陆,西风东渐的高跟鞋发源地在号称时尚之都的法国,看来时尚发布会旧以有之,有屐可循。

现在人们崇尚环保绿色,穿千层底布鞋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选择,从兽皮到葛布,颇受动物保护主义者的青睐,人不再把自己足下的舒适建立在动物肉体的消亡之上,更契合佛教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

评头品足,也就是从形象看内质。人若到了曹操那般跣足以迎许攸的豁达潇洒份上,只怕内心的力量无可比拟,高贵过靠高跟鞋文过饰非的路易十四。

如果,一卷经典,一杯清茶,一袭布衣,一履葛屦,修身养德的人生大境就在这从容平易之间。


作 者 简 介

玉如意,原名付瑜,居于信阳,工诗词联赋,兼涉新诗散文。以文字修篱种荷,以初心煨粥沏茶。宏大处观云看海,细微时沐氧嗅花。作品散见于《中国统一战线》《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等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