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世国丨近听佛音

 读在现场 2020-11-17

正月初七,倒春寒肆虐,好在阳光不错,应浮躁兄之邀,去宝圣寺喝茶。

先说一下浮躁兄其人。其实跟他并不很熟,但他对佛教的热情,对宗教的见解很吸引我,很多人觉得他过于执著,可能是我骨子里也比较执著,所以很有相见恨晚之感。是日,他开着自己的电动汽车,一路滔滔不绝,我偶尔见缝插针,不觉间宝圣寺在望了。

宝圣寺位置在平邑、蒙阴交界处的白马关北约5公里左右,寺庙坐北朝南,周边三山环绕。远远望去,寺后面灰黑色的石灰岩峰峦高耸,青松翠柏点缀其间;左手三座圆顶形山峰成“众”字形排列,山顶处墨翠色的松柏蓊蓊郁郁,山腰处不知名的落叶乔木莽莽苍苍,浮躁说风水大师称之为金形山;右手一较矮的土黄色山丘横卧,浮躁又说,大师还说这是左青龙右白虎。如此一讲,连我这个对风水一窍不通的人,都认为是宝地了。

大门正上方宝圣寺三个鎏金大字,传递过来一种庄严,大门两侧“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八个字,让每个来访者都会在内心对自己做悄悄地拷问。我一边拾级而上,一边小心翼翼的向浮躁询问见师父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浮躁说没事的,师父很平易近人,随意点就好。话虽如此,心里还是有点忐忑。因为在一般人印象中,佛教神神秘秘,出家人更是跳出三界外,不食人间烟火,我也不例外,第一次要正面接触师父,还是小心为妙。进到门里,迎面而来是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不由想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心里一下就明朗了很多。侧殿里梵音袅袅,不由你不屏息敛神,心生庄重。

时候尚早,寺院里就我俩人,可以比较随意地游览一番。院子开阔,占地有三四十亩,很多地方正在建设之中。正中央,白玉石拱桥下,一方碧水潾潾,有锦鲤嬉戏。正殿气势恢弘,大雄宝殿内,正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宝相庄严,慈眉善目,阿难伽叶毕恭毕敬。大殿周围是十八罗汉,各以规矩,拿势作态。右侧案几上台式电脑里梵音袅袅,各类香烛依次摆开,有个盛钱箱子上面写着“自找零钱”;左侧案几上各色经书琳琅满目,但都排列有序。记忆中很多寺庙的大殿,或是因为古老破败,或是因为光线暗淡,再加上一些佛的愤怒相,总让人心生恐惧。可在这里,不知是新塑金身还是时时拂拭的缘故,整个大殿给人清净亲切的感觉,对主人还未谋面已经心生好感。

浮躁说,师父应该在寝室,他轻车熟路奔生活区,我小心地尾随其后。进偏门右拐,就是正行师父栖居的地方,外观跟一般住户相仿。拉开铝合金的推拉门,正行师父正站在寝室里拿着一平板写东西呢,看上去年龄与我相仿。看我们到来,赶紧迎出来。浮躁做了简单的介绍,我毕恭毕敬,点头哈腰。师父一开口,字正腔圆有点阴柔的普通话就让我吃了一惊,师父招呼我们在茶台边坐下,熟练的烧水泡茶,所有用具与现在流行的没什么两样,茶也是红茶。喝茶之间,聊的话题自然与佛学有关,我一边说一些自己对佛教的认识和疑惑,正行师父做一些解答。语言浅显易懂,远不像佛经上那么晦涩,再加上语速不急不缓,吐字珠圆玉润,我很快就放松了下来。正聊得热乎呢,有三位新客人来,年龄大的老太太一进门就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进门跟正行打招呼,虽然毕恭毕敬,但一看就是常客。坐下之后,老太太说明来意,原来那两个年轻一点的是她的一对儿女,因老伴年前去世,她女儿心里一直放不下老父亲,深陷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专程来找正行师父点化。我一听,正好自己也是因为母亲去世不久,每想起就独自流泪,没想到如此机缘巧合,且听听师父如何点化她。

师父略微顿了顿:“人一出生,就面临死亡的威胁,或者说死亡就一步步走来,其实不光是死亡,很多事是自己无能为力的,甚至佛也没办法。无能为力的事,只能想开,否则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让亲人担忧。父亲走了,可还有母亲需要照顾,还有孩子需要抚养,工作需要去做,这些,都需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及早从思念与悲痛中走出来。”我们几个频频点头。

老太太说:“我也这样劝她,可她就是走不出来,挣了一点钱,这里捐那里捐的,对了,这次再给寺里捐点吧?”

正行赶紧摆摆手:“不要再捐了,辛苦赚的钱,留着改善生活,不行就出去走走,别老是憋在家里。”

老太太又问寺庙里有没有纸跟香,正行解释说:“寺庙不烧纸,但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在大殿门口东侧设了一个烧纸的炉子,香在大殿里就有,自己去拿就行了。”说完又不放心,对浮躁说:“你招呼好你朋友,我陪她们过去。”老太太千恩万谢,一行走了。

趁师父不在,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房间布置:正墙上是哪位书法家手写的一段经文,东墙上也是书法真迹,“茶禅一味”四字颇有功底。西墙跟一个书架,摆满各色经书,架子顶上养了一些花草,唯一不同的是花瓶多是莲花状的。浮躁说:“我领你参观一下师父的卧室。”我说:“不礼貌吧。”“没事,随意一点。”进了卧室,书桌上一台电脑跟一些经书,再往里是一张小床,比学生宿舍里的床还要小一点,素色的被褥垫放整齐。吸引我的,是东墙跟一台健身器,以及墙上挂着的一幅拳击手套,看来师父很喜欢健身。

说话间,师父回来了,再次落座。我说:“我原以为佛学十分深奥,因为接触的经书都晦涩难懂,今天才知道佛经的道理也可以这么通俗易懂。”师父笑着说:“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跟一般老百姓当然要说最通俗的道理,要是跟僧众交流辩论,自然是要深层次的东西。其实佛学来自于生活,还是要服务于大众,也就是所谓的普度众生,这也是当年佛祖的本意。”他想了想,比如信众在佛前拜呀求的,其实没什么用,也不是佛的本意,只是为了满足信众心里的那种欲求,寺庙才提供这些方便。”这倒让我想起了周国平先生在一篇文章里的思想,原话记不清了,大体意思是:“有几个上香的人内心是虔诚的呢?没有比在佛前赤裸裸求佛保佑自己升官发财最无耻可笑的了。”

不知不觉,到午饭时间了,其实心里很矛盾:第一次来就在这吃午饭有点难为情,又想体验一下吃斋饭的感觉,只能脸皮厚一点。

随师父到了吃饭的地方,正墙上,写着五观堂两侧一副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五官长存金易化。”一位女施主已经做好了饭,主食是蒸的米饭、馒头、芋头,菜是炖的豆腐跟杏鲍菇。自己盛饭坐好,他们三个唱起了经文,我也忙低头学习浮躁的样子,双手合十。唱毕,开始吃饭,浮躁解释说是唱的什么经,我也没记住。默默吃完饭,各人洗干净自己的餐具。正行师父要到大殿里有事情,再次嘱咐浮躁招呼好我。我们跟女施主告别,浮躁又领我去大殿里拿了几本经书,跟正行师父道别。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原来佛家其实没那么高深,那么远离尘世,如正行所说,佛学其实也来源于生活,是为众生服务。原来的一些疑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又由衷的敬佩:偌大的寺院,远离人群,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强大与安静,如何守得住呢,守住寺院,其实就是守住自己,守住一颗心。

一次短暂的近距离接触,比经书亲切温暖。佛学的博大精深,此行不敢说触动冰山一角,但至少,我看到,佛并没有出世,而是一直心系众生,他绝不是深山老林里一棵孤芳自赏的梅。

作 者 简 介

蔡世国,山东蒙阴人,蒙阴县作协会员,高中物理教师。酷爱文学,在各报刊及微信平台发表文章近百篇。专业给了我严谨的思维,文学给了我率真的个性。浮世里,我用专业谋生,支撑尊严;心底里,我用文字滋养心灵,供养真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