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禾 叶丨寻山问道三清山

 读在现场 2020-11-17


元旦时用了一天时间拜访三清山,归来后心里觉有不少遗憾。这样的山不应该走马观花一掠而过,因为它不能一眼看穿一次看遍。在我看来,三清山气势无法在一幅画概括,因为笔纸有限。只能用笔慢慢说,但又恐这描述不精,托不起它的宏伟壮阔。

在没有见到三清山时,对于三清山的想像是建立在黄山印象之上的。黄山是中国山岳文化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象征,黄山的厚重和宏伟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会得到。正因为如此黄山观后一直有些念念不忘,想要再去体会这样大气的山。

有人说三清山也有难以言说的山岳之美,而且游人不多。两者之间有不少相同的景物:云海,怪松,花岗岩。黄山位居五岳之首,同样的景物早已闻名遐迩。相比黄山,三清山的名气则小多了。图片中的三清山群峰林立,远近高低各不同各自耸立在云雾之中,仿若人间仙境。即便没有黄山名气大,那样的群峰和画面仍有很大的吸引力。不禁向往有朝一日能亲眼见识这样的山这样的景。

三清山位于我国大陆西南部的江西省,从上海过去可以高铁直达。考虑到爬山需要消耗较多体力,我们在去三清山之前先去体验婺源的田园风景,第二天才去三清山。看过了群山平原中的婺源,朴实而真挚。对第二天要去拜访的三清山有些猜度,难道也是一样的浓浓乡土气息吗?


一位上海的同事,曾在职场遭遇滑铁卢,人到中年突然从管理层职位上被拿下。颇为郁闷的他便听从朋友的建议到三清山住了一段时间,回去后神清气爽,坦然平淡地重新投入工作中。此后,他便每年到三清山小住一段时间,为此结识了一帮当地朋友,经常一起约好去爬山,美其名曰三清山品茶问道。

三清山的确与道教有关,单看山体便让人想起道士的帽子,有棱有角,当中突起。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此外,山上还有道教闻名的三清宫,为明代建筑。

道教所选的山多半是好地方,走在三清山的路上,眼见得群山峰起,连绵不断。或庞大岿然或精工细笔,一道道褶皱如沾满水墨的笔迹从上至下由粗到细。这里的山让人看不厌,有单峰,一柱挺立直入云霄;有群峰,万仞耸立占去半部天地。天空和云朵到了这里只能局部点缀,在群山如屏的一角中叹息过往。看那高天上的流云在山头掠过,会让人有种错觉,如果可以登临群峰之顶定可手摘日月星辰。无独有偶,一日竟然在明朝一位诗人的笔下看到同样的想法“攀缘飞磴立峰顶,一鉴四海双眸空”。看来此中有真意,不止我一人有这样的遐思。

那天的阳光特别好,蓝天也碧蓝如洗。有时有成群的白云结伴飞越峰顶,有时只是一两片缓缓漫过。冬日的山峰少了一些红花绿树的掩映,大块的留白露出来,像宣纸一般平整朴实,集满折痕的小山像是紧紧拥立主峰的士兵肃然有序。群峰毕至,像高高耸立的巨人方队迎面而来。这气势令人窒息,一种震撼的国画画卷连绵不绝展现在面前。写意的山写意的气势活生生地毫不吝啬地摆在眼前,一步一景一回头一幅画,纵有马良的神笔在手也画不完这地地道道的中国山水。

这样的山才是真正的中国山,有这样的山就一定有别样的红花绿叶来相衬陪伴。三清山的花和树是另一道风景,是点缀也是别样的风景。因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红花绿树,一路上随处可见各种杜鹃树、木海棠、瑞娟还有漫山遍野的萱草和独蒜兰。因为是冬季满山红杜鹃的景色已经看不到了,但岩石缝中探出的一簇簇花树和间或一串串果实不难想像春天的景象。据说山上还有野牡丹,但我们只是走了三分之一的东海岸,并未在路上得以细观。

那树呢?有人说肯定是松树,其实不然,这里的树太多了。三清山的古树名花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据调查鉴定,三清山的珍稀树种有三清松、白豆杉、香果树、华东黄杉、华东铁杉、福建柏、木莲、高山黄杨,随处可见的古树名花让人垂涎三尺,那些只有在图册中见到的珍贵树种在这里抬抬眼随便一瞥随便都是啊。我在过了一线天近六十度的倾斜坡之后在一片平台处休息,山崖上的一组姿态奇异的树丛吸引了我。这组树有两簇,树干有碗口粗细,斜倚在岩石上。根部以上通体淡白色,树皮纵纹,枝干简洁稀落,树叶椭圆又碎又小堆积在枝头。老叶棕绿色新叶浅绿至黄红,这不是我们常见的珍珠黄杨吗?在城市中见到的黄杨矮矮胖胖,但这里的黄杨却另有一番潇洒气态,舒展婀娜又不乏倔强之气。是了,树木有这样的山做伴,有这样的云天为伍,怎能不舒展自如!

花草树木因地气不同而呈现不同姿态,中国画卷中有山有树,松树必不可少。三清山的松树不可忽视,这里的松树像是群山的一部分,在光滑的山体上抱紧难得的一块山土,顺着石缝把根扎进去。因为用力山上的松树多半遒劲苍翠,树干黑黝黝结实如铁塔,枝叶突兀有力。丹霞地貌下的山体多半光滑而高大,时常能看到云层中单独耸立的一棵树,深不见底,垂直屹立,不用猜,一定是松树。有时候一棵已经死去的松树就站在深不见底的山坳里,不见枝头青青飞鸟停留,只余通体黑色剪影,没有装饰,没有陪衬,但让人肃穆起敬。

一座山的城池,用百万计。一棵树的风景,用目光仰望。走在三清山上,人类会有一种渺小的感觉。这座亿万年以前的海底世界如今在亚欧板块的一片平原耸立。蓝天为平,云雾为水,行走在此间的人就像在畅游在海底的生物。仰望这群山连绵,只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地势属于地球属于历史,诚然我们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可以创造奇迹,但当你站立在群峰万树之间,他们的沉默和气势还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不言自成的威严和魅力。


我穿着跑鞋走在三清山的栈道上,想要在这里留下一些跑步轨迹,无奈脚底有些发软。壁立千仞的山峰半山腰硬是被倔强的人类开设了一条紧贴其上的栈道。栈道海拔一千多米,水泥板有两米来宽,下面有石桩钉在山体上。山体是结结实实的花岗岩,无需担忧,一两百年内的短时间内不会风化瓦解。据悉,这样的栈道是先在平台处搭起,然后人工沿着岩石一点点向前开凿,先插竹竿后灌水泥,最后用三角支撑架组构成形。在很多地方这些栈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抬脚就能迈入万丈深渊。这样的栈道很多,绕着一山又一山,足有十多公里。这是来自我们人类的智慧和勇敢,建立在这万山之间扎根在这坚硬的花岗岩之上,还有什么比聪明的脑袋和惊为天人的技艺更厉害的呢。走在上面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也为那些建造栈道的人感到骄傲佩服。

淡淡的云雾在远远近近的山中飘来飘去,有时候你会感觉一转弯是不是会有个神仙从仙雾缥缈的云雾中向你走过来。遥想当年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带着道士帽的道士在这样的云雾之中穿来隐去,颇有仙家之风。“羽客步斗月明中,锵然环佩声丁东。”再到明朝的香会更是气派,“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这浩瀚的群山因为一波波道士名气大振,山上也因此多道家建筑留下了众多传说和故事,当然还有不少建筑遗迹,除三清宫意外还有风雷塔、天门石坊、飞仙台等。听着这些耳熟的名字不禁想当年金庸他老人家也曾经到过此地吧,要不怎么也会有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

一天的游览时间很快结束了,总觉步履匆匆,看不尽的群山阅不尽的国画画卷。虽然没有见到蔚为壮观的云海和山顶日出,但这一天已深深印在心底。李白放马青崖间自去寻仙山,虽然我们没有白马可骑,这别样的三清山不可错过。

作 者 简 介

禾叶,原名张秋华,祖籍河南息县。军校毕业熟练德语英语,曾任翻译及德语教师,现居上海公司职员。作品多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散文网,行走散文作家联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