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镜宾丨中原贡品话密瓷

 读在现场 2020-11-17

密瓷是中国最早的名窑陶瓷之一,盛于唐五代,宋、金、元时期,因这一时期密县先后隶属于河南郡,郑州、河南府、钧州。唐武德三年曾以县置密州。密县境内制瓷业连续鼎盛烧造近800年,世传密县瓷,盛名远播。密瓷的原料是当地的黏土、(硅酸盐矿质)高岭土、黑毛土……并施有密翠玉成分作釉中添加剂,同石英、长石、方解石多元配制,这些当地的原料经过能工巧匠之手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奇珍异宝。晶莹剔透。其出土的青瓷标本类宋官窑。施釉突显玻璃釉和乳浊釉两种,视觉易与汝窑混淆。

古密大地东西横跨五六十里的地域,名窑迭出,西关窑、窑沟窑、月台窑等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

——西关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老城西关河两岸,从遗址采集的标本看,烧制时代应始于隋、唐而终于北宋,唐开元间已是贡瓷产地之一,釉色洁白光亮,其创烧的白釉珍珠底划花瓷器,图案刻画流畅生动,生活气息很浓厚。至北宋以后曾传播至登封、鲁山、宝丰、修武、新安、山西介休、河津、交城和河北磁州窑。曾影响北方各大窑业,同时西关窑宋三彩瓷器的烧造也很具名气。古密瓷的黄金时段长达500余年。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窑沟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大隗镇窑沟村,尤以白地黑花装饰技法驰名。兼有珍珠地划花,填色与赭色种类,有专家称窑沟瓷窑遗址与西关瓷窑遗址有接替关系,经专家考证,创烧于五代,北宋时期达到繁荣阶段,晚至元而终。西关窑和窑沟窑都是1963年4月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编入郑州优秀文化遗产名录。已列入中国名窑之册。

——月台柴窑唐宋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的月台村。柴窑为五代后周时期一大名窑,周世宗御批“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其美名享誉中外,居名瓷之冠。从发掘出来的器物判断,有唐末五代至宋烧制,并有钧窑、汝窑发展的风格,有专家推断其为钧、汝之源头,民间有“柴瓷半片值千金”之说。

2008年10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人争相探觅的“神秘窑口”。

密瓷瓷土质优,取材便利,制造精良,纹饰多样,器型规整,尤其以开创珍珠地、划花、剔花、白釉、黑花装饰独特而闻名,是唐宋、五代时期的中原贡品,新密的这三个古窑址是唐宋时期领军窑口,所产珍珠地划花瓷枕、梅瓶、注子等被国内外许多博物馆收藏。今密西境有唐太傅白乐天庙,世呼香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流寓于洛,以陶冶教居民,民享其利,立庙祀之,《说嵩》:磁始于白居易尹河南时教民业作以活,民立祠山上祀之。

当年,溱水洧水两岸炉火熊熊,陶工挥汗如雨,艄公号子此起彼伏,货船如梭,商贾云集,从水陆两路来密运送瓷器,据传在老县城的东、西碗(瓦)店有规模很大的瓷器市场,生意兴隆,吸引了八方宾客。密瓷不但运送到大唐首都长安、洛阳、北宋都成汴梁,畅销华夏,还走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密瓷的开发经历了从简单粗糙到复杂精细的过程,从民窑什物到宫廷贡瓷,从满足生活需要向艺术欣赏收藏的过程,从低端向高端逐步演进,产品有碗、盘、碟、茶具、瓷枕等生活用品,也有花瓶、酒具、工艺品等大量的艺术品,像一群群春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像凤凰、孔雀飞进皇宫贵族庭堂,是文人品赏,贵族收藏,商人赚钱的奇珍异宝。

2012年以来,新密市企业家刘实现成立了郑州密瓷文化传承有限公司,研究陶瓷史、出土密瓷实物和资料,正本清源。同年7月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工程专家委员会列为“中原贡品”。2015年该公司注册“密州瓷窑”、“密瓷”两种商标,先后研发出50多种密瓷产品,传承手工制作,高标准设计,纯天然的矿物质釉,恢复当年密瓷本来面貌,重振中原贡品雄风。2016年4月成立新密市密瓷文化研究会,准备建设密瓷产业园,大力发展密瓷产业,再创辉煌。

作 者 简 介

王镜宾,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协会理事,郑州市作协副主席,多年来在国家,省,市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出版有文学、歌曲、书法作品集《阳春白雪》、《登云钓月》,后者2015年获得郑州市第十七届文学艺术成果奖,歌曲《中国姑娘》、《清廉颂》、《牵引》、《游子追月》、《矿工赞歌》、《密瓷,千年的期盼》等先后获得了国家,省郑州市创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